第二地球开普勒452b,距地1400光年是地球的1.6倍(图片)
在科技不断的发展的同时,地球能够被人类利用的资源也在不断地枯竭,于是寻找第二个宜居的星球势在必行。而开普勒452b就是人类目前发现最接近地球的一颗行星,不管是体型体型还是在恒星系中的位置都非常相似。所以开普勒452b有着第二地球,它是地球1.6倍,距离有1400光年,人类现在可过不去。
第二地球开普勒452b有多大:地球的1.6倍

开普勒452b由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发现。在为期4年的任务期间,开普勒望远镜始终盯着天鹅座附近的一小块天区持续观测。新发现的这颗行星,就位于开普勒的观测视场之内,属于天鹅座。行星越大,凌星时遮挡的星光就越多,反之亦然。因此,准确测量凌星时恒星亮度的变暗幅度,就能够精确测定行星和恒星的相对大小。人类以此发现了很多观测到了很多星球以及星系,比如宇宙最冷之地回力棒星云。

而恒星的大小,能够通过精确的恒星模型加以推断。于是,天文学家即便根本看不到这颗行星,也能够通过凌星观测,测出开普勒452b的直径要比地球大60%。这是天文学家唯一能够确定的、有关这颗行星本身的参数。至于其他重要参数,比如它的质量有多少,由什么物质构成,气温多少度,天文学家现在都还一概不知。
开普勒452b距离地球1400光年

开普勒452b绕着一颗类似于太阳的恒星旋转,距离地球大约1400光年。如果按照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的速度,也就是14千米/秒的速度飞向这颗行星,大约需要3000万年才能抵达那里。

不过,考虑到新视野号在远离太阳的过程中,速度还会进一步减慢,因此实际需要的时间只会更长才对。当然,新视野号并没有飞向开普勒452b的方向,因此永远不可能飞到那里。
开普勒452b可能拥有生命

确切地说,没人知道那里有没有生命,哪怕是天文学家。根据凌星出现的时间间隔,天文学家确实能够准确测定开普勒452b的公转周期——那里的一年相当于地球上的385天。据此,天文学家能够计算它到恒星的距离,恰好位于所谓的“宜居带”内。

换句话说,开普勒452b和地球一样,距离各自的太阳不远不近,不至于天寒地冻水凝成冰,也不至于天燥地热水蒸成气。然而,一颗星球就算处在宜居带内,也不能保证就一定有水能够在表面流淌,月亮就是一个反面例证。更何况,就算真的有水,离出现生命也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人是看不到第二地球的

不要说这颗行星,就连它绕着旋转的那颗恒星,我们在地球上都无法用肉眼看到,哪怕是在观星环境最好的地方。开普勒望远镜监测的绝大部分恒星,亮度都在14-16星等之间,跟地球上看到的冥王星亮度差不多。事实上,就算使用地球上威力最大的望远镜,天文学家也不可能直接看到这颗行星,更不用说看清楚它的模样了。

开普勒452b绕着一颗恒星旋转,每转一圈就会恰好从恒星前方经过一次,遮挡住那颗恒星射向地球的一部分星光。于是在地球上看起来,这颗恒星的亮度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短时间内突然变暗一些。这种现象被称为凌星。如果周期性地出现恒星短时间变暗的现象,可能就意味着这颗恒星的周边存在这样一颗行星。这也是开普勒望远镜寻找太阳系外行星的主要方法。
开普勒452b很可能是岩石星球

在我们的太阳系里,行星明显分成两类:一类跟我们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另一类则比地球大得多,主要由气体构成。然而,对于直径比地球大、又大不太多的开普勒452b,天文学家就无法准确判断了。根据发现者的合理“猜测”,开普勒452b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一颗岩石星球。

然而,美国加州理工的天文学家莱斯利·A·罗杰斯今年在《天体物理学报》上发表过一项研究,对大量已知大小和质量的太阳系外行星进行了统计,证明绝大多数像开普勒452b一样大小的行星都不是岩石星球。因此,现在不能肯定它就是一颗岩石星球。
开普勒452b并不是最像地球的太阳系外行星

开普勒452b不能说是最像地球的太阳系外行星。举例来说,2014年宣布发现的开普勒186f,半径是地球的1.17倍。而今年年初宣布发现的开普勒438b,半径更是只有地球的1.12倍。这两颗行星都处在各自恒星的宜居带内,也都比开普勒452b更接近于地球的大小。只不过,那两颗行星所环绕的恒星,都要比太阳小得多,也暗得多。而开普勒452b所环绕的恒星,却非常类似于太阳,只比太阳重4%,大10%,亮20%,连表面温度都一模一样。因此,如果把恒星也考虑进来的话,开普勒452b就当仁不让,确实称得上是“另一个地球”,只不过它本身还是不太像地球罢了。

开普勒452b既不是唯一的一颗宜居行星,甚至也不是最像地球的宜居行星。仅在开普勒望远镜已经确认发现的1030颗太阳系外行星之中,就有12颗宜居带内的行星直径介于地球的1倍到2倍之间。事实上,开普勒任务的主要目标并不是要寻找“另一个地球”,而是通过这种抽样调查的方式,帮天文学家更好地了解地球这样的宜居行星在整个银河系当中到底有多么普遍。
天眼发现快速射电暴,可能关系到宇宙起源(外星信号)
快速射电暴堪称是在黑暗的宇宙中最为明亮的一种电暴信息,这种天文现象是来自于银河系之外的。这种爆发只持续几毫秒,但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它们可以非常明亮,它们所含的能量比我们的太阳在数十万年里所含的能量还要多。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8:53:120001超新星爆发有多可怕?其爆炸瞬间,相当于太阳一生释放的能量!
超新星爆发是恒星在演化到末期后,发生的一种剧烈爆炸,在爆炸间所释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太阳一生释放能量的总和,他可以说是宇宙中最狂暴的天文现象。如果在地球几十光年附近,有一颗恒星发生超新星爆发,那么这将会是毁灭性的,其爆发的高能辐射能够直接摧毁地球大气层,让地表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生态环境将彻底遭到破坏,这意味着地球上的生命也将走向灭亡的道路。我要新鲜事2023-06-06 20:31:460001距离地球124光年 系外行星K218b 疑似存在外星生命
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和文明一直是人类心中的一个谜团。如今,随着韦伯望远镜的问世,我们或许能够逐渐解开这个谜题。这颗望远镜正在对一颗名为K218b的系外行星进行观测,这颗行星早在2015年就被发现。K218b是一颗超级地球,质量是地球的8.5倍,体积是地球的2.5倍。它绕着一颗红矮星K218运转,而非像太阳那样的黄矮星。我要新鲜事2023-09-21 19:07:110002比邻星的爆炸,是否对地球有危害(比邻星耀斑)
宇宙中恒星的爆炸并不罕见,但对于短暂的人类周期来说却相当罕见。如果参宿四或者其他什么东西爆炸了,我们会说“哦,一个核心坍缩的超新星,我们预料到了”。天文学家会很兴奋,因为它足够近,我们会感兴趣,但又足够远,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因此,我们可以完善我们的理论,了解这些超新星是如何工作的,这是好事,因为它们在我们的星系中大约一个世纪才发生一次,而尘埃经常会挡住我们的视线。比邻星呢?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6:41:300001中子星有多可怕 超高密度人掉上面会怎样?(星体密度)
科学家发现中子星的物质密度非常大,它会在引力的作用下被吸入中子星。中子星在宇宙中也被认为是非常特殊的。在引力的作用下,最终会变成一种非常致密的天体。中子星研究科学家一直以来认为中子星是非常神秘的。对它的形成过程研究之后发现,白矮星是恒星演化的末期,引力向中心坍塌之后变得非常致密。最终形成了一种物质密度在每立方厘米10吨左右的天体。这样它的引力是非常强大的,对周围物质的吸附能力也会进一步增强。我要新鲜事2023-03-20 18:10:5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