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通牒效应:拖延到最后期限前完成任务(影响结果)
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9:49:380阅
解答:假如设定了一个最后的期限,人们往往会会不自觉开始拖延,最终只有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去尝试完成,并且在最后时刻爆发出巨大的威力,虽然说一般可以在期限之内完成,但是可能效果不佳,这就是所谓的最后通牒效应。
最后通牒效应是什么

很多人在进行某些活动事情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并且感觉准备不足,不自觉开始拖延。但是到了马上要到的时间,确实不能拖延了他们就会开始尝试完成,当然基本上确实是可以完成的。
最后通牒效应的负面影响

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假如时间比较多,可能会不由自主放慢脚步,直到最后的阶段才会完成,这样工作效率也很低下。
本来一件事情两天就可以圆满完成,但是假如有人告诉你下个星期之前完成就行,可能受到这个效应的影响,很多人就会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去完成两天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正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时间都被浪费了。
不过最后通牒效应并不完全是坏事,在任务即将完成的时候,人们可以会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时间。甚至于激发个人的潜能,用所有的力量去完成工作。
怎样反向利用最后通牒效应
1、为工作设定适合的期限

人们可能喜欢在最后的时间来完成任务,那么假如可以专门为了工作设定适合的时间,那么工作很容易就能完成了。
而合适的最后期限并不是要求的最后期限,一定要给自己留下一些反应的时间,这样即使有问题也可以更快更好解决。
2、时刻追踪自己的工作

假如在进行某些工作的时候,即使有了最后期限,并且也有了一定计划,但是可能在实际情况上并不理想,直到最后才发现时间不够用。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情况,可以将大的工作分成几个小的部分,这样每个小部分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最终整体工作就可以比较高效率完成了。
最后通牒效应和过度自信效应、过度理由效应一样,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效率,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但是怎样更好利用才是人们需要研究的点。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硅基生命长什么样子,为何地球选择了碳基生命呢?二者有什么不同
我要新鲜事2023-05-14 16:42:280000霍金预言成真?美国高官爆料:UFO坠毁地球,美国已从中获取技术
可能很多人都想过这样一个问题:美国在很多尖端科技方面为什么能够遥遥领先全世界?要知道,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实现载人登月了,而到现在很多国家就连发射卫星的能力都没有。这些国家与美国之间存在如此大的技术差距,是美国本身的科技就很强,还是得到了一些“外援”的帮助呢?我要新鲜事2023-07-10 20:39:300000最锋利的刀是什么?切割钢板不冒火星冒水花,水刀的威力有多大?
世界上最锋利的刀,切割钢板不冒火星冒水花,水刀的威力有多大?在自然界中,水滴石穿的现象并不罕见,那些在峡谷中形成的大江大河其实都是千百万年来,水流侵蚀岩体的结果。水作为一把无形的刀,在地球上形成了无数个“一线天”和溶洞。在过去的历史中,人类早已发现了水的威力,但是多数时候我们还是在利用水的势能达到发电的目的。这种情况在1936年得到了改变,人们突然发现水流也可以在瞬间制造处巨大的威力。我要新鲜事2023-09-04 19:08:090000怎样能更健康并且减缓衰老 清华大学学霸关于健康饮食的一些观点
饮食和呼吸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健康,控制碳水化合物、烟酒等摄入量,适当控制呼吸,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同时,我们也要学会选择正确的信息,从中学习到更多的健康知识,以更好地掌握自身健康,过上快乐、健康的生活。1.注意饮食我要新鲜事2023-05-23 21:31:130000假如50米处海啸袭来,究竟是迎头扎入水中还是掉头奔内陆?
试想,当你在海边休假时,却突遇海啸,此时你将奔向何处?对于这一点大家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跑到岸边去,二是迎着水直扎。那么,究竟哪条路对?答案也许让人始料未及,这两条路走不通!奔向岸边既然奔不到海啸,正视海啸那就等于以卵击石了。那我们一旦遭遇海啸到底该如何应对?我要新鲜事2023-05-14 17:21:3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