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会被机器人取代吗?
ChatGPT会淘汰诗人吗?
——古丽蓉尝试请ChatGPT作诗后的感言
ChatGPT 自从2022年11月正式上线后很快受到众人瞩目,火爆全球。这个由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能够通过其AI 语言模型,针对用户输入的文字,进行对话交流,给出答案,产生文本。
ChatGPT 可以编写和调试计算机程序,可以给出众多知识领域详细而清晰的答案,可以帮助学生撰写学期论文、工作简历,可以拟写企业规划,而且可以进行各种创作,包括剧本、歌曲、小说、诗等等。
我因为自己写诗,所以特别感兴趣ChatGPT 创作新诗的能力,于是花了一些时间,就几个诗歌创作的因素,参照对比几首流传广泛的现化诗,考查ChatGPT的能力。
一.诗的个性化
诗人余光中有一首诗《乡愁》,表达对故乡恋恋不舍的情怀,我想参照他的诗观看ChatGPT的表现.

不得不承认,ChatGPT几秒种造出的诗,还是挺让人惊讶的,且不说没有任何错别字,它段落清晰,语气流畅,内容层层递进,始终围绕主题,紧扣主题,最后还有些首尾呼应的感觉。
但它严重缺乏个性!
别林斯基有一句话,“诗人的个性越是深刻有力,就越是一个诗人”。诗是诗人个体经历和感受结合语言积累的产物。一个不同的诗人,一个不同的视角,一个不同的世界,创作的好诗通常对应独特的语言风格,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样才能让人有深刻印象。
余光中写《乡愁》,也是四节,顺着时间变化推进,从小时候到长大后,到后来,到现在,在这个时间维度他提练出代表空间维度个性化的表达乡愁的关注物,小时候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长大后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后来是一方矮矮的坟墓,现在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诗一节节持续渲染,被阻隔的对象从母亲,到新娘,再到母亲,最后上升到对岸的大陆,概括了诗人一生独有的乡愁印记。相比之下,这样的诗比起ChatGPT造出的泛泛没有个性体验内容的诗才更有血有肉,才更可能引起共鸣和触动人心。
二.诗的情景交融
情景关系是诗歌理论中非常重要的诗学范畴,有些诗源起于景物,所谓触景生情,有些诗融情入景,将感情寄托在景物之中;无论哪种,借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昔人论诗词,有景话、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是表象,情是内蕴,只有情景交融,诗才能达到独具匠心出类拔萃的意象和水平。
我选了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来观看对比ChatGPT的表现。
一开始我只是给出主题,ChatGPT中规中矩刷刷写出一首哪儿也没错不算坏但肯定不算好的诗:

于是我提示一下告别地的景物,有河,有柳树,希望在诗中加上这些内容。
ChatGPT“爽快地”接受了我的要求,不出一分钟,又送来一首扩展成了五段的诗:

可以看见ChatGPT足够智能,它加上了河流和柳树,并且使用了恰当的修饰词,成为绵长的河流,温柔的柳树,并且准确地附上这两个元素的另外属性,河流的波涛声,柳树间微风声。
所以这是一首挑不出啥错误的诗,但明显又是首平庸和呆板的诗,景物和情绪各据一方,互不交融,显得冰冷乏味。
反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第一句就将人带入境地,“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将万千离别依依不舍之意,用连着三次的“轻轻的”一词,细丝一般缠绕过来,景物云彩也有了生命,成了可以作别对话的代表。
而康桥河畔的金柳,更是在诗人的眼里,幻化成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心头荡漾。
当诗人倾情于即将告别的母校时,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变得牵动人心;看见了康河的柔波,他甘心做一条水草浸没其间,看见了槐荫下的一潭清泉,他想象着这是天上的虹,想象着这里揉碎了的在浮藻间沉淀着的彩虹似的梦。
顺着诗句读下来,你可以感觉到诗人的目光流连在康桥的一景一物,每次停驻,便是一次爱恋不舍,一次想像中的拥抱和结合,此情溶于景,此景在情中,情景交融,交相辉映。时光流逝,也只有这样的诗可以流传下来。
三.诗中的比喻
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比喻是“以此物喻彼物”,而诗歌也许是最广泛运用这种辞格的艺术创作。
比喻有许多种,通常分明喻、隐喻、借喻和博喻,在诗中能否建立成功的比喻,取决于诗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好的比喻,可以帮助在相关元素间建立联系,可以使诗读起来灵动甚至奇特,让人感觉新鲜。
我去年写过一首题目为《白月光》的小诗,我决定用我的这首诗和ChatGPT竞争一下,而且之后还再用它测试一下ChatGPT写评论的水平。

从上面可以看见,ChatGPT很清楚白月光的物理属性,而且大概知道它代表的正向特征,我于是尝试让ChatGPT运用比喻,再进一步发挥一下:

ChatGPT很听话,马上很机械地在新创作的诗中第一句里用了一次比喻,严格地说,是一次明喻,并且仅仅一次,感觉很生硬的一次。
我于是进一步询问它对比喻的定义。它“毫不犹豫”一眨眼不到时间给出的答案凸显ChatGPT作为学习辅助工具的巨大用途,又准确又详尽的答案。

后来的继续对话显示ChatGPT的快速实时学习能力,越来越聪明可人:

再测考它一下,看到它的输出时,我知道它尽力了,我也放弃了,这诗反正我肯定是不想据为宝物的:

四.诗歌评论
看过不少盛赞ChatGPT 逻辑分析能力的文章,我于是转向考察它评论诗歌的表现:

ChatGPT既自信又谦虚,好吧,试试我写的《白月光》:

这次ChatGPT有点让我刮目相看了,我闹不清楚是否是我之前让它用白月光做比喻的系列对话,被它有机地加入它的计算公式,然后生成了这段评论。
这段评论有几处“自以为是”的错误,比如它说“人们在旅途中…”,如果变成“人们在人生旅途中…”倒是可以的。
但我明显看到了用ChatGPT强大逻辑计算和学习能力来起草评论文章初稿的潜力,在此基础上,或者进一步输入文字让它矫正、发挥,或者人类评论家编辑润色,是可以草草交差一篇学期论文之类的。
五.关于诗,关于新诗的发展方向
我和ChatGPT进行了关于诗,关于新诗发展方向的对话,我赞叹它知识的渊博,改错的良好态度(如果机器人也有态度评分的话),它积累人类知识后不无道理的方向选择:





结论:回到这篇文章最根本的问题,ChatGPT可以淘汰诗人吗,我想它自己的回答已经很不错了:

我相信不久的将来,ChatGPT会淘汰很多工作,但它不会淘汰诗人,不会挡住人们写诗的意愿;它无法淘汰在这个世界巨大天地空间里,无数爱恋无数心动牵起的诗意,无数幻灭无数希冀闪烁照亮的诗句。
许多人会因为ChatGPT而失业,但诗人不会,因为诗人本来就不是一个职业,他们永远是被感情俘虏的被语言劫持的多愁善感的人类,他们将永远从事这一亘古不变的美好事业。
古丽蓉于美国马里兰州2023年2月9日
作者简介:古丽蓉,自一九八一年起在清华大学学习十年,在校期间曾任文学社社长,后曾任清华大学校友总会杂志《水木清华》专栏作家。其散文诗歌在国内外多家媒体发表,并著有诗集《再见雨季》、《初夏的玫瑰》,散文集《生命树》等。

来源: 光明日报博览群书
nasa拍到宇宙天国世界,人死后的真实世界或上帝的天堂
日前,有消息称美国NASA通过哈勃望远镜拍摄到了宇宙天国世界,据说那是上帝居住的地方,也有人说那里就是人间的天堂,在人死后就会去到这样一个神秘的地方。nasa拍到宇宙天国世界是真的吗?还是说这一切只是幻想,人死后会去哪里呢!?nasa拍到宇宙天国世界我要新鲜事2017-12-05 12:30:460000Fold5、Flip5换壳!三星W24系列折叠屏手机通过认证:25W快充
快科技6月13日消息,三星“心系天下”版W24系列已经通过3C认证,分别为SM-W9024和SM-W7024,两款手机均配备USB-C接口,具备防水能力,支持25W快充和无线充电。W24系列共有W24和W24Flip两款机型,其实就是三星GalaxyZFold5和Flip5,相比于前一代产品,GalaxyZFold5的重量更轻,而GalaxyZFlip5的重量则和前一代相同。我要新鲜事2023-07-13 07:20:060002地暖有辐射吗?听说地暖杀精还致癌(危害不大)
在网上经常有人说地暖有辐射,并且还杀精致癌,这些都是夸大型的说法,地暖其实并没有如此之大的危害。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越来越发达,现如今人类保持温暖的方式已经有很多种,不像古代一样只能靠生火点炉子来取暖。现在人类有许多可以取暖的方式,像是空调,还有电暖扇,不过最广为使用的还是地暖。我要新鲜事2023-05-14 15:30:560000十大疯狂的科学猜想,改良人种时空扭曲,颠覆世界观
导语:十大疯狂的科学猜想分别是1.宇宙有超过4个维度;2.月亮内部是空的;3.世界上并非只有一个你;4.时间会膨胀;5.时空扭曲;6.人工智能将毁灭人类;7.基因技术将改良人类;8.人类毁灭于生化危机;9.2025年人类将接到外星人的信息;10.20年内实现长生不老,下面探秘志小编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吧!1.宇宙中有超过4个维度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7:31:130002什么是音叉效应?音叉效应的作用和影响
导语:珠宝放在特别的玻璃里面,虽然刀枪不入,但是用特别的音叉频率和玻璃一致的时候,玻璃就会碎掉,这就是所谓的音叉效应,也就是说对于一些事物可能不在于作用力的大小,只要找准了问题的关键才能真正的解决,就像必胜客利用总统选举的热点,完成了一波完美的营销,探秘志带大家共同了解下。什么是音叉效应?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9:53: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