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952

中国正式成为互联网大家庭一员 | 科学史

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2:44:140

早上起床,用手机浏览新闻,在实时交互平台与网友进行讨论;周末打车,手机软件随叫随到;工作时,邮件传递及时迅速;下班后和朋友吃饭,团购便宜实惠;晚饭后,自学充电在线教育;睡觉前,用社交软件和朋友聊天;买东西,直接上购物软件……这种生活方式,对今天的人来讲可谓是稀松平常,但在前人眼里,可能是科幻片里的场景。在信息高速公路推进的30年里,互联网“科幻片”,已从理想照进现实。

互联网作为一种伟大的技术创新,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正是国际互联网如火如荼发展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我国科研工作者也在为接入国际互联网不断奋斗着。而中国第一次实现全功能连接国际互联网,要从一项“中国重点学科发展项目”说起。

1989年,国家计委将网络和计算中心的建设计划列入到世界银行贷款“中国重点学科发展项目”中。设想在中国科学院、清华、北大和中关村地区的研究所组成一个高速网络。该项目在国内称为“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以下简称NCFC)。8月26日,经过NCFC项目评标组的论证,中科院以0.7分的优势被确定为该项目的牵头实施单位,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胡启恒负责主持该项目。为了保证这个项目的出色完成,中科院决定依托当时的计算中心成立一个非法人机构“计算机网络中心”来实施NCFC的建设。1990年5月15日,中科院发文成立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现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马影林担任总工程师,钱华林、苏振泽担任副总工程师,组成核心团队。11月,由其承担建设任务。

历经3年多的刻苦钻研,1993年12月,NCFC主干网工程完工,三个院校网成功互连。NCFC项目完成了,但却遭到一些质疑:这个网能有多少用户?眼看苦心搭建的网络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参加并主持完成NCFC项目的钱华林研究员焦虑万分。他心想:“NCFC不能局限于国内的学术机构,必须联到国际上去!”中国与国际联网势在必行,那要怎么联?为此,胡启恒、钱华林等人开始了长达3年的奔波和交涉。1994年4月,胡启恒代表中方向美方重申连入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要求,终于得到认可。美方负责互联网国际合作的斯蒂芬·沃夫曾回忆说:“(当时),我们静静地打开闸门,等待中国接入互联网。”

1994年4月19日深夜NCFC机房,当夜值班工程师调试网络时,忽然发现能够进入Internet了,他喜出望外。4月20日一上班,他向上级汇报了这个情况。当时的NCFC网络是用64K国际专线连入Internet的,从中国一侧可向国外发送电子邮件(Email)、远程登陆上机(Telnet)、传输文件(FTP)。这表明,中国与Internet全功能连接正式建立。

1996年6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大力发展中国互联网事业。自此,中国互联网开始进入大发展时期。2024年,是中国加入互联网大家庭的第30周年,中国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意义不止于“从中国看世界”,更在于“从世界看中国”。

回望1994年的4月20日,中国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中国成为第77个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这天正是中国互联网的诞生之日。当你驻足在中关村南四街4号的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2号楼前,你会发现一块铜牌镌刻着这段历史。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2号楼前的铜牌

作者:白静、王洋

作者白静,系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硕士生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本账号稿件默认开启微信“快捷转载”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他渠道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