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就更好的音乐艺术
◎陈 楠
近年来,多元化的数字技术持续激发着舞台的创新活力。国家大剧院开展了全球首次舞台艺术“5G 8K”直播;香港浸会大学音乐厅举行了人机交互音乐会;深圳交响乐团上演了全球首部AI交响变奏曲《我和我的祖国》;各大互联网平台也纷纷推出AI作曲工具,打开音乐创作新空间。在强调融合创新的今天,科学技术持续为音乐创作赋能,不断输出大量富有艺术性与时代性的音乐作品。
要了解科技与音乐的结界如何从清晰走向模糊,回顾科学技术与音乐历史上的“联姻”可以带来更多的启示。
古代音乐的源起是伴随着语言产生的,最早的音乐起源于劳动号子,早期的歌曲创作和传播是集体创作和口口相传的形式。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让音乐旋律的创作、记录和传播有了承载媒介,并摆脱了零散的手抄乐谱和口传心授的状态。音乐作品的记录也逐步转移到规范的记谱法上,为音乐创作建立了标准。
进入工业时代,蒸汽机的伟大发明使机器逐步取代人力,这场技术变革也直接影响着音乐的发展。机械化制造让西洋乐器的性能不断优化、产能不断提高,乐器制造技术的进步和乐器的社会化普及,间接影响着音乐家的乐器演奏技术和音乐创作风格。这个时期很多音乐家的创作陆续从服务宗教与贵族中解放出来,音乐作品更贴近大众、更具表现力,音乐艺术逐步走向大众化与商业化。
信息时代下,电子合成器的出现加快了音乐创作的深刻变革。音乐创作不再单一地依靠人或传统乐器,还可以来自于电子设备。
随着数字技术的纵深发展,音乐的AI时代已经开启。如今已有大量技术成熟的AI音乐生成器可用于音乐创作。用户甚至可以在不懂五线谱、不懂乐理的情况下,只需在人工智能软件上输入歌词、选择喜欢的曲风和虚拟歌手,就能完成一首新歌的创作和试唱。藉由AI的助力,音乐创作进入了“人机共创”的新纪元。
纵观音乐发展的历史沿革,音乐与技术的关系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科技与音乐创作的融合,正在无限拓展音乐艺术的界限与空间。
(作者系中国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教授)
来源: 科技日报
罗马望远镜如何测量恒星年龄(测量恒星自转周期)
美国宇航局所研发的罗马望远镜将于2027年问世,该望远镜即将通过测量恒星自转周期来测量恒星年龄,从而帮助世界各地天文爱好者深入了解宇宙奥秘。罗马望远镜比目前已知的著名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更加先进。我要新鲜事2024-04-10 19:54:580001八大行星卫星大盘点,八大行星中卫星最多的是木星(68颗)
在整个太阳系中,拥有卫星的星球不在少数,地球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只有一颗,但是能够俘获像月球这么大的卫星是极为不可思议的。而八大行星中卫星最多的是木星,仅目前观测到的就有68颗之多,而人类天文学家更是预计木星的卫星高达一百多颗!八大行星中卫星最多的是木星我要新鲜事2017-12-05 12:30:540000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我们熟悉的爱因斯坦我们熟悉的爱因斯坦是这样的,他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提出了相对论,发现了质能等价公式E=MC2(平方)。我要新鲜事2017-12-05 12:30:020003就是玩儿是什么梗 就是玩儿可以在哪些场合中使用
很多人刷抖音的时候可能会看到很奇妙的梗,有xx我不xx哎就是玩儿,这种说法带着一种俏皮的感觉,听着也是相当有意思的,但是大家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梗,下面小编带大家看看就是玩儿是什么梗,一起了解下吧。就是玩儿固定格式是什么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24:330000双星系统环境恶劣 犹如末日 岩石雨下降(特殊星球)
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存在双星系统,这里岩石雨从天而降像末日。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有两颗恒星的行星,他们认为这个双星系统是非常特殊的,并将这个系统命名为开普勒-16b。双星系统的环境我要新鲜事2023-05-16 11:53:4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