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充电的无“线”可能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摆脱线材束缚,将手机与充电板轻轻贴合,即可随放随充——手机无线充电在生活中已随处可见。对于同样有高频充电需求的电动车而言,是否也可以搭配这样流畅的体验呢?
当前,无线充电功能在国内外一些电动汽车上已经实现,但充电仍需在停车状态下进行。如何实现“上路即充电”的动态无线充电模式,各国科研人员在不断探索。2013年,韩国在庆尚北道龟尾市首次尝试投入无线充电公交系统。2020年,以色列一家初创公司在特拉维夫铺设了两公里无线充电公路。德国日前推出的一套充电系统,可以让电动汽车在高速公路行驶场景下实现充电。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机构也在对动态无线充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及设备进行研发和试验。
无线充电模式可以节省充电等待时间、减少里程焦虑,甚至不需要搭载大容量电池。从技术原理上讲,无线充电主要包括电磁感应式、磁场共振式、电场耦合式和无线电波式。其中,电磁感应式具有结构简单、传输功率大、短距离传输效率高等优点,目前应用较多。它可以通过交流电在能量发射端线圈上产生变化的磁场,作用于能量拾取端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继而通过整流等形式对电池进行充电。动态无线充电系统与静态系统相比,能量拾取端即车辆端的结构不变,能量发射端线圈则换成埋于地下的供电导轨。
尽管原理一致,但动态无线充电的应用难度高出不少。从技术上看,由于电磁感应式的传输距离较短,行车过程中即便产生厘米级的偏差,效率也会大打折扣。从成本上看,在室外环境下,为保障埋于地下能量发射端线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一条动态无线充电公路的造价可能会达到普通高速公路的10倍左右,后续维护成本也较高。
补能便捷度向来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重点攻关领域。除了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目前还有两种相对更经济和成熟的技术路线,即超级快充和电池换电。其中,“充电5分钟行驶200公里”的超级快充技术可以满足大部分乘用车长距离出行的需求,且充电标准建设日益完善,成本相对不高。但在低温充电、安全性和电池寿命方面,该模式仍需更多技术攻关。特别是未来要进一步提高充电功率,会对电池性能、电网或储能配套提出更高要求。
电池换电模式一般可以在3—5分钟内完成换电过程,补能效率可以匹敌燃油汽车,尤其对于中重型商用车而言优势更为明显,目前已有部分换电运维企业实现了盈利。这种模式的基建成本相对偏高,需要统一电池结构和接口。随着电池成本下降和寿命增长,以及换电标准进一步优化,电池换电模式的性价比会进一步提升,甚至有望在乘用车市场一争高下。
相比其他技术路线,动态无线充电技术的大规模普及更为遥远,但车辆在行进中就能充电的体验始终让人充满期待。尤其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比如城市电动公交车拥有线路固定、车速较低、存在固定停靠点、底盘可以较低等条件,其率先实现规模应用的可能性更大。
(作者为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教授)《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0日 17 版)
紫特超巨星是什么星,大质量的恒星/太阳的25-150倍
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恒星的数量是无数的,它也因此被分了几个等级,其中特超巨星是里面最大的存在。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特超巨星中的紫特超巨星,接下来通过对“紫特超巨星是什么星”的解答,我们一起去了解看看。一、特超巨星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9:25:510000未来大灭绝在所难免?科学家:地球大气含氧量骤减,时间还有多少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犹如一颗璀璨的蓝色宝石,散发着独特的生命之光。然而,在这颗美丽的星球上,人类却正在逐步摧毁这个共同的家园。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不断地开发自然资源,排放污染物,破坏生态平衡。据科学家预测,未来大灭绝在所难免。地球大气含氧量正在骤减,留给我们人类的时间还有多少?我要新鲜事2023-09-21 19:00:150002美国学者解密海龟长寿秘诀,长生不老或成真,虚拟人计划正式启动
俗语有“生老病死”之说,天有不测风云,谁也摆脱不了时间的羁绊。曾有很多雄心壮志者希望用服药来延长生命,但事实证明这非但没有什么用,还有损生命。秦始皇就是个生动的事例,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最终灭六国而大一统,这是历史中难以抹去的功绩。但他作长生梦,期望和天地同寿分享千秋功业,于是四处求所谓长生丹药,不料年仅五十就去世。我要新鲜事2023-05-14 19:58:510000人类1000年后的长相 或许会发生这些变化(长相变化)
未来人类在身高和智商上会出现变化。我们现在可以发现00后的孩子们身高普遍都是要比80后高了一些,现在的初中孩子,高中孩子们要比三四十岁的人们高已经成为了常态,大家也慢慢的接受了现实。就是因为现在孩子们的营养比较好,而且他们从小就会进行体育锻炼,自然会身高比较高一些。这也就是标志着人类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么自身也会进行一些变化。那么人类在1000年之后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身高变高我要新鲜事2023-04-23 22:29:200000单细胞生物“科学家”
单细胞生物“科学家”.①人类被称为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命体,具有强大的思考与设计能力。但是你知道吗?地球上竟然有一种单细胞生物的智商远远超越了科学家们的预期。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只是一团毫不起眼的黏糊物一一黏菌,一种已经存在了几亿年之久的真核生物。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