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微粒出现在人类粪便和血液中,难道霍金的预言,真将被验证?
早在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曾呼吁人们进一步关注和评估环境中微塑料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并且希望大家因此减少塑料的使用,避免越来越多的微塑料进入人体。

当时许多人还不以为然,但是随着人类粪便和鹅血液中相继发现塑料微粒的消息被公布之后,大家就显得有些着急了,甚至有人表示通过这些发现,就能看出霍金对于地球未来的预言,或许将被验证。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塑料已经悄悄进入人体
大家都知道,塑料降解的时间十分漫长,所以那些被塑料污染的地方,总是显得难以恢复元气。并且,千万别以为表面上看不到大块的塑料垃圾就算是干净了,因为肉眼难以看到的“微塑料”早已在慢慢地渗透,就像是一种慢性毒药一样。
根据资料来看,微塑料的说法是在2004年左右才出现的,在当时主要指的是“小块塑料”。后来随着微塑料引发了更多人的关注,它的定义才被进一步完善,指的是在环境中直径或长度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粒。
由于体积非常的小,它们难以像大块塑料垃圾那样被发现处理,所以微塑料的入侵是悄无声息的,不知不觉就已经在深山、海洋甚至人类的身体当中留了下来。有人可能会说,还好它足够小,应该不会造成的太大的影响。
事实上微塑料的危害却是和体积呈反比的,因为它非常容易吸附其他有毒有机物或者污染物,还能够成为传播病毒、细菌的载体。
简单来说,它就像是各种有毒物质的完美载体,在沾染上那些东西以后,再悄无声息的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那么,微塑料到底有多少呢?
以海洋来说,由于洋流的作用,如今海中基本每一个角落都存在微塑料,最终它们将在五个大洋的环流中心汇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太平洋的微塑料污染最为严重。
最初人们在得知自然环境中微塑料越来越多的情况时,还觉得人类不生活在那里就可以侥幸逃过。可是后来,就发现自己还是太天真了。
首先在2018年的,欧洲举办的胃肠道会议上就有学者宣布了他们针对全球粪便样本的检测成果。毫无意外,在每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的粪便当中,都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
其次到了2022年的3月,又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科学家在人类的血液当中也发现了微塑料的身影。
相较于排泄物中带有塑料,人们显然对血液中也有塑料更加的畏惧。毕竟咱们的血管直径是有限的,若是大量的微塑料进入人体并且在血液当中不断地堆积,会增加小血栓、血小板的碰撞几率,在这种情况下,血栓就更容易形成。
并且从科学家夏彦恺此前带领团队研究获得的成果来看,人体血液中微塑料含量的高低确实与血小板的水平呈现出了高度关联状况。这就意味着,如今部分人群患有血栓概率的提升的状况,可能与微塑料的“入侵”有关。

对此有人可能会感到不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明明没有“吃塑料”的癖好,距离微塑料的聚集地也比较远,身体当中怎么就出现了这么多的微塑料了呢?
人体摄入微塑料的途径
大家可能都忽略了地球存在生态循环的机制,这一机制导致那些被囤积在海洋当中的微塑料,是有机会通过水汽循环进入人类生活的地区的。并且,虽然我们不生活在海洋附近,但是却没少吃海产品。
那些生活在“塑料海洋”当中的生物,自然也在不断地摄入塑料,它们的身体也早都不干净了。正因如此,饮食摄入是第一个途径。
资料显示基于食品消费,估计每人每年摄入的微塑料是39000到5200个。在欧洲估计每人每年因食用双壳类动物而接触的微塑料量为11000个。人类也可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鱼而接触微塑料,去除内脏并不能消除摄入微塑料的风险。
对此大家可能会说,这样以后少吃点海鱼就好了,应该就不会摄入那么多塑料了。事实上,除了食物,就连自来水也早就被污染了。此前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针对自来水进行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自来水里也早就充满了微塑料。
根据人们每天的饮水量来进行预估,每人每天至少要摄入5000个微塑料左右。
第二个途径则是呼吸道暴露,这是因为大气当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微塑料。此前有学者对把阿里附近的空气污染物进行了采集,最终发现污染物当中竟然有30%的颗粒都是塑料。
据模型估算,一名不进行剧烈运动的男性每天大概吸入272个微塑料。被吸入人体内会通过呼吸道到达肺泡内,小粒径的颗粒不受过滤作用的限制,可以到达肺部深处并长时间沉积于此。
除此之外还有皮肤暴露,总的来说微塑料像是无孔不入的毒素,悄无声息的就渗透到了我们的体内。虽然目前大家对于它们入侵所带来的影响没有太大的感觉,但是随着微塑料在体内的迁移和集聚,是会严重威胁到人的身体健康的。
微塑料的影响
霍金在2010年接受采访的时候,曾表示地球将于200年之内毁灭。人类想要让文明延续下去,就只能选择移民外星。当时许多人对于这种说法不以为然,因为当时的地球环境还没有这么糟糕,200年的期限未免也太短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问题接连被暴露,全球各地的温度疯狂升高,让大家意识到了地球留给人类的时间可能真的不多了。
单以微塑料在自然环境中不断扩散增加的态势来看,如果人类不尽快发展科技,准备移民,逃离这块已经被塑料完全污染的土地,那么人类后代的身体健康是难以保证的。

要知道微塑料在生物体内的降解时间尤为的漫长,当它的数量达到一定上限的时候,人体势必会出现各种问题。尤其是一些尺寸小于20纳米的塑料微粒,它们甚至可以直接穿过细胞膜和胎盘,进入人体所有的器官。
这就意味着,怀孕的母亲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她的孩子从尚未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微塑料了。
并且通过研究来看,微塑料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免疫系统。人们建立了哺乳动物的系统建模,发现微塑料可以跨活细胞转移到淋巴和循环系统,最终让人的免疫机制受损。
对此科学家Wright等预测,摄入的微塑料可能导致组织炎症、细胞增殖和坏死,并可能导致免疫细胞萎缩。微塑料与免疫系统作用可能导致免疫毒性,从而引发不良反应,即免疫抑制、免疫激活和异常炎症反应等。
在水星上看太阳特别恐怖,在水星一天等于地球两年
在浩瀚宇宙中,有着非常多的行星,我们平常最熟悉的就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而离太阳最近的一个行星就是水星。但其实在水星之上看月亮是非常恐怖的,因为水星距离太阳特别的近。从月球上去看太阳是非常的巨大,比我们平时在地球上看月亮还要大八倍左右。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5:03:200000抢走40%欧洲人生命的疫情,要比新冠严重10倍,最后是怎么结束的
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并不是新冠,而是黑死病。现在全球遍布的新冠病毒已经感染了近1亿人,还有2万多人已经死亡。新冠病毒蔓延的速度非常的快,而且在不同环境下还会进行变异升级。他不光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还会在动物和其他物品上携带,就在2020年12月,美国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园就已经对外宣布关闭动物园。我要新鲜事2023-05-13 23:37:450000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藻类吗(是的)
水域生态系统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特别是在云南滇池、安徽巢湖等地湖泊频发的水华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然而,当我们谈及水华时,往往少不了藻类的身影。尤其是蓝藻,在地球上的重要性更是不可忽视。藻类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早的光合作用生物,为了深入了解藻类,让我们一同探寻它们的身世、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角色以及对水环境的监测和净化作用。1、藻类的多样性与分布我要新鲜事2024-01-19 19:49:150000为何在人类认知中 时间变得原来越快(时间流速)
科学团队认为时间流速变快是因为第一次的的情绪认知会记忆更深刻。弗吉尼亚大学怀斯分校的研究团队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召集了8名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与8名70岁左右的老年人,并要求他们用各自的感觉记录下3分钟的时间,如果认为时间已到,按下计时器。结果显示,年轻人的计时器平均显示在3分钟左右,而老年人普遍都在4分钟以上。如果将时间变成3小时,这个误差将会更大。时间实验我要新鲜事2023-11-22 21:20:550000外太空危险 宇航服多昂贵 为何不带回地球?(航天服)
我们无法将昂贵的航天服带回地球,原因在于舱内空间不够。宇航员在舱外行走,必须要在宇航服的保护下,一件航天服的造价是非常高,可惜因为种种原因,使用一次之后只能留在太空。航天服造价我要新鲜事2023-03-11 18:33:2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