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星车、醒了、媒体报道
我们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其化学成分是氧元素和氢元素,具有稳定性,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无毒流动的液体,但自然界也会有气态和固态。那么水能够被压缩吗?如果一直压缩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宏观上压缩会使物体密度变大,体积变小,密度越大其体积变化就更加明显。微观下其实就是物体的化学分子之间的间隙减小。通常情况下液体的体积与压强呈负相关,与密度呈正相关,这种性质也被称为压缩性。水的压缩性很小,自然状态下可以忽略不计,即便压强改变,但体积几乎是不变的。因此也有认为其是不可压缩的液体。
我们知道分子和原子之间都会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力,使得他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隙,因此即便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氢原子和氧离子都具有一定空隙,但他们之间强烈的排斥力使得水很难被压缩。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水击或水爆炸可看做液体是可压缩的。

水的抗压性超乎想象!要知道深海的压强非常恐怖,随着海深度的加深,压强逐步增大,一般深海深度十倍左右的大气压强就是深海的压强,而在十万米的深海则是一千多倍的大气压强。如果没有减压装备,高压会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压力,使身体损伤甚至死亡。
但即便是这样恐怖的压强下,水的形态依然没有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几乎水的体积随压力的变化在实际中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可想而知水的抗压性很大,至少目前没有技术可以实现一直压缩水。
水击和水下爆炸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具有危害性,这二者发生时都要考虑水的压缩性。如水下爆炸是因为水的抗压性高,水受到外力冲击时,其压力无法在水中传递消解,能量被大量聚集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因此水下爆炸具备更甚于陆地的威力。

我们知道自然界中气体、液体、固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压缩水就要克服原子之间巨大的排斥力,而这至少需要五十万个标准大气压,在压强巨大的地心,水中的氢元素将会被压缩成氢金属。
有种假设认为水压缩到极致会使水的体积无限缩小,质量不断增加,最终会形为黑洞,但也有说水压缩到极致是高密度冰。但是分子结构被挤压破坏的情况下可能会释放出氢原子和氧原子,形成氢氧化物。而在压缩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使温度升高,因此也可能会成为气体形态。

但无论水被压缩后会变成什么样子,都是围绕气体和固体展开,而这两者也是我们目前技术最接近也最真实可信的猜测。变成黑洞这样天马行空的假设,即便逻辑上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几乎是不可能的,简直是神话传说中创世界的力量。
因此,目前这三种主流猜测可信度更高,如果日后有条件支撑可以实验一直压缩水会发生什么变化,最终可能会变成气体、固体和氢氧化物。
马是怎样睡觉 (站着睡觉)
马通常会站着睡觉,但也会选择卧睡、躺着睡等不同的睡眠姿势。在动物王国中,每个物种的睡眠习惯都独树一帜,这些习惯往往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生理结构密切相关。当我们深入了解这些习惯时,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动物,还能从中学到如何更好地照顾它们。马,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家畜之一,其睡眠习惯尤其引人注目。1、马的多样化睡姿我要新鲜事2024-03-18 14:38:360005在不考虑溺水的情况下,从300米的高空落水会有事吗?
人类尝试过的高台跳水记录是60米左右,300米高台跳水,除了不要命的没人敢干,因为那个高度跳水和跳在石板上没什么区别,结果都是粉身碎骨。我要新鲜事2023-08-03 19:58:010000首应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区别,前者对陌生人/后者对熟人
在日常生活中,因为与人相处留下的印象,影响之后的看法和交流,从而出现了首应效应和近因效应,它们是两个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接下来,通过首应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区别,我们一起去了解看看。一、首应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区别1、首应效应是什么意思首应效应是指人与人(陌生人)之间第一次交往时给人留下的印象,而这种印象会在对方脑海占据主导地位,进而影响之后的相处和认知。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0:47:31000214年来新低 三星Q2利润将暴跌96%:都怪内存、SSD降价
快科技7月6日消息,三星公司计划在8月初发布Q2季度财报,当季的表现恐怕又要让公司失望了,业界预期利润暴跌96%,创下14年来新低。金融市场分析师预计三星Q2季度的运营利润只有5550亿韩元,约合30亿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14.1万亿韩元,当季利润暴跌96%,这已经是三星连续第二个季度暴跌90%以上了,Q1季度利润也是96%的跌幅。我要新鲜事2023-07-11 16:09:320000人类和黑猩猩之间的后代实验,为啥到最后不敢尝试?
大自然不允许跨物种繁殖要是说现在地球上最聪明的物种,那么绝对是人类,而和人类能够稍微媲美的也只有大猩猩或者是猴子了。之所以能够和人类媲美,也是因为他们的基因和人类是有很多地方重合的,既然这样,那么人类和黑猩猩之间是不是可以产生后代呢,在之前就有一个科学家做过这样的类似实验。人类大猩猩物种实验我要新鲜事2023-05-15 08:41:2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