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只有人类生存的这一个空间吗?万米深海下科学家发现了这个
你有想过万米深海之下的场景么,在那片黑暗的虚无领域中,会隐藏什么秘密,是诡异的海底人吗,还是其他不为人知的生物呢?
事实上,早在2010年时,日本科学家们就曾下潜到如此深度的海域中进行探测,可令人震惊的是,在微弱的灯光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本属于此地的人造产物,还断言这对于世界而言将是灾难前兆。
那这些人造物究竟从何而来,又如何引发世界性的灾难,且让我们从世界和海洋说起。
海洋:地球主旋律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2015年的一封辞职信,几乎引爆了互联网,短短的十个字让无数深陷生活困局的人意识到,除去眼前的苟且外,其实诗和远方也是存在的。
可我们生活的世界究竟有多大呢,我们又能到哪些地方看看?
显然,按照现实情况来看,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应是相反的,即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大,但我们能去看看的地方却很小。

这主要是因为,人类作为一种陆生生物,陆地才是我们主要活动的区域,这意味着,我们能够到达并驻足欣赏的地方,也大多是陆地景观。
然而,就是这个我们要用一辈子才能走遍的陆地,其实仅占世界大小的30%左右,至于剩余的近70%,则主要是由海洋组成,如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一流。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海洋其实才是地球的主旋律,我们生活的地球,若不是因人类生活在陆地,或许应当改名为“水球”的。
或许也正是源于这种占比,所以人类对于海洋的探索和征服,自古就从未停止过,从最早的郑和下西洋、麦哲伦环球航行,到之后潜水设备的发明,再到现代的中国蛟龙号的万米潜海。
可以说,人类一直以科技为工具,在征服海洋的这条道路上不断奔跑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就算是科技超前的今日,人类对于海底的探索度依然没有突破5%。
这听起来可能有几分玄幻,可却也是事实,按照科学家定义,海洋深度总共可分为五层,分别是200米以上的海洋上层、200至1000米的海洋中层、1000至4000米的海洋深层、4000至6000米的海洋深渊层,以及6000至10000米以下的超深渊层。
在这五个分层中,人类能够谈得上“活动”的,其实仅有200米以上的海洋上层,而且在此地活动的还大多是专业潜水员,对于一般的爱好者和戏水者来说,十几米的海域就已经是极限了。
毕竟,在往下的海洋中层,若不借助设备辅助,那人类纵然是携带氧气瓶,也是无法进行吸氧的,因为此地已高达29个大气压,人类要想正常呼吸已是不可能。
这意味着,再往下的深度,人类就只能依靠操控设备来进行了,比如人造潜水器。
然而,在1000米以下的海洋深层中,阳光就已经无法再渗入了,也就是说,1000米之下的海域只有无尽的黑暗,潜水器只能依靠可怜的灯光,来对偌大的海域进行探索。
说实话,这简直就像深夜秉烛前行,人类能看到的区域实在太小太小,这使得探索力度开始无限缩小,几乎只能对某一区域进行定点勘测。

不过,与大家设想有所出入的是,在其后的海洋深渊层和超深渊层,由于温度过低,能够生存的生物其实很少很少。
可也正是在这个区间,探测的科学家们却发现了人造物的迹象。
深海之灾
在1983至2014年间,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就曾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合作,在北太平洋西部、日本群岛周围,以及马里亚纳海沟边缘和帕拉海沟处进行深点探测。
执行本次探测任务的是日本生产的潜水器,它能够执行最基本的拍照和摄像,这让联合专家组对深海情况有了直观的认知。
但根据传回的数据,专家组却从中辨认出了一种人造产物--------塑料,而且,令人心惊的是所有探测区域都出现了它们的身影。
为了让检测数据更精准,专家组总共进行了近5010次下潜,检测到了3425件人造物件的碎片,而塑料则占据了约33%的比例,是当之无愧的“榜首”。
无独有偶,2020年11月时,我国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也曾在潜入马里亚纳海沟时,发现了这些塑料的身影。
要知道,此处深度足有万米,是世界海洋的最低点,却依然遍布着塑料,这让人不禁后背发凉。
这主要是因为,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人类就已经进入到了塑料的制造时代,而对海洋的塑料排放也正是始于那时,但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人类一直以为塑料仅限于海面漂浮的塑料,可如今海底的新发现,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判定塑料污染的等级。
据日本海洋地球科学与技术机构的海洋生物研究员中岛良太描述,人类社会每年要排放超过1000万吨的塑料进入海洋,可漂浮在海面上的其实只是很小的部分,绝大多数早已沉入海中,又或者化为了更细小的颗粒。

不过,可千万不要以为塑料化成颗粒就失去危害性,相反,变成颗粒状的塑料,对于生物性的杀伤性变得更大。
位于美国加州的蒙特利湾水族研究所,就曾针对塑料颗粒进行过一次探测,他们对5至1000米深的海域进行了水质采样,还顺带捕捉了生活在各深度的生物。
在经历一番化验后,他们发现无论是哪一个深度的水域,其实都已经布满了塑料颗粒,甚至还在远洋红蟹和巨型幼形海鞘的体内,也发现了被吞食的塑料颗粒。
另外,赫尔约克医学院和英国赫尔大学也曾开展过相关实验,但不同的是,他们研究的对象是人。
专家寻找到十三位志愿者,对他们的血液进行采样化验,可令专家震惊的是,十三份血液标本中,竟有十一份血液存在着微塑料,且数量高达39种。
显然,这意味着,塑料的污染已经逐渐转移到了生物体内,尽管,如今还没有相关证据表明,微塑料会对人体带来实质性危害。
但塑料终究是一种不可分解的产物,它在体内一旦完成大量的积累,又如何不产生“质变”呢?
黎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三月三青年男女互道爱意(爱情节)
黎族是我国56个民族当中非常古老的一个民族,他们大多生活在海南岛的五指山下。这个民族和别的民族有些许不同,在他们的信仰当中,非常崇敬自然、祭拜鬼神。这个民族也有许多与众不同的传统节日。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吧。黎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春节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4:40:530000汶川大地震是几级地震:8.0级(破坏性强损失惨重)
由于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因此,每年都有着大大小小的地震发生,给那些地方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就比如发生于2008年的地震,相关损失十分惨重。那么,512汶川大地震是几级地震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汶川大地震是几级地震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0:29:470000全品牌电动化阵营齐发力,奔驰为豪华加“电”
四款重磅纯电动车型集结亮相,覆盖梅赛德斯-奔驰旗下所有的高端豪华品牌及产品线,如此火力全开的电动化攻势,点燃了整个上海车展的电动化热浪。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7:14:010000鲶鱼效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引进鲶鱼型人才激发竞争
鲶鱼效应对于管理者来说,就是需要引入优秀的鲶鱼型人才才能促使企业的员工竞争,从而促进公司的进步。而对于员工来说,则意味着自己最好时刻抱着居安思危的想法,自己要像被鲶鱼追逐的沙丁鱼一样,积极的在工作中寻找新机会提升自己。什么是鲶鱼效应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8:40:340000恒星吸血鬼和侵略性环境:探索银河系的奥秘
太阳系只是我们银河系的一小部分。从我们所处的地球位置来看,似乎一切都围绕着太阳旋转。事实上,地球和地球的恒星几乎位于银河系的最边缘,即靠近本地气泡的内边缘,位于猎户座旋臂中,距银河系中心约27,000光年。目前向银河系中心发射任何航天器仍不可想象,但通过望远镜,我们足以了解居住在其中的不寻常天体以及那里发生的令人惊叹的天文现象。恒星的回春我要新鲜事2024-06-02 17:08:3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