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只有两种大小规格吗?研究人员:不,更大的黑洞或许是存在的
黑洞似乎只有两种大小,一种大小约为太阳质量的5-100倍,即所谓的“恒星质量黑洞”,另一种是被称作“超大质量黑洞”,是太阳质量的百万到十亿倍。那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两种大小之间的黑洞去了哪里?为何质量范围不再变化?黑洞有没有可能极小,或者像最新研究说的那般巨大?

网上首次出现大型强子对撞机的信息时,一些危言耸听的人宣称,它会造出毁灭地球的黑洞。虽然极小的黑洞看起来不切实际,在一些理想条件下 它们还是能存在,只是这时需要更多维度。像我们知道的,重力没有强到能将亚原子粒子压缩到足够小,以至于坍塌成黑洞,因为塌缩后的大小比最小的可测量长度——普朗克长度还要小。
如果能够发现极小的黑洞,那么就会改变我们对于量子尺度下重力作用方式的理解,甚至意味着解释重力的多维空间的存在。那么极小的黑洞就可能在粒子加速器中被制造出来,不过它们只能存在极短的片刻。

这些黑洞会在1048分之一纳秒内衰减,没有足够时间去吞噬整个行星,所以即使极小黑洞真的存在,也没有什么值得太过操心。恒星级质量黑洞是并非编造的,人们对它形成的了解得非常清楚,巨大的恒星在燃料耗尽时,它们会塌缩,成为超新星,如果剩下的核心是太阳质量的大约三倍多,恒星剩余部分会自行塌缩,黑洞就形成了。
这些黑洞可以吞噬附近的物质,或者融合中子星或其他黑洞 借此变得更大,可以想象,恒星级质量黑洞,如果只是不断吞噬物质的话,最后就会达到人们认为几乎所有大型星系中心,都存在的超大质量黑洞的规模。但是物质掉入黑洞是有速度上限的,所以要增大到超级质量黑洞大小需要几十亿年的时间,因为我们已经观测到,数十亿倍于太阳质量的黑洞,在大爆炸后的数亿年内就形成了,肯定是其他什么东西在发挥作用。

超大质量恒星形成原理是天文学中最大的谜之一,一些对立的观点各有其长处与短势。例如,一种观点是它们可能形成于,本就非常巨大的巨型种子黑洞,种子黑洞继续吞噬物质增大,这些大型种子黑洞会是太阳质量250000倍的恒星的残余物。而这样大的恒星很罕见,这就使得巨大的种子黑洞几乎不可能。另一种观点是黑洞是几个中等大小黑洞的产物,中等黑洞 可能是在稠密的星云中,由恒星相互撞击而形成,然后它们朝着星系中心移动,并在那里融合。
像之前说的,虽然黑洞大小区间看起来有空白,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有中等大小黑洞的存在,除超大质量黑洞外,可能还有更为巨大的宇宙黑洞。
最近的一个观点是,可能有一万亿倍于太阳质量的黑洞存在,是我们已发现的最大黑洞的十多倍。提出此项提议的研究人员称它们为巨大黑洞,对于超大质量黑洞的解释 对这些庞然大物没有任何意义,它们的存在要求人们重新思考黑洞的形成原理,也许对于黑洞大小的最大值有上限,可能从极小到超级大的全部范围的黑洞都存在。
但是目前为止我们肯定的唯一的事是,黑洞有两种大小规格,我们不能确定更大的黑洞是否可能存在。
毫无疑问,科学家们会继续探究各个大小的黑洞,因为黑洞不仅吸收光 也让我们着迷,你可能会认为巨型黑洞是由超大质量黑洞结合形成的,但是秒差距问题使得结合过程不可能发生。
羽毛都会坠落,为啥60万亿亿吨的地球,却能漂浮在太空中?
地球重达60万亿亿吨,但当我们从太空中看地球时,地球似乎是悬浮在空间当中的,在地球上一根羽毛会自动向下坠落的情况下,为何如此重的地球却能漂浮在太空中呢?人类已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数百万年,对地球上的大部分自然现象早就习以为常,并发现了其中的规律,牛顿在十九世纪初看到苹果向下坠落,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实际上地球能悬在太空和苹果会坠落地面的本质是一样的,即万有引力定律。我要新鲜事2023-10-24 19:04:400000脉冲星证实,爱因斯言理论正确(SEP见解)
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去世65年后,他的理论仍然被证明是正确的!除了广义相对论(GR)在最极端的条件下得到验证外,LE1也对其理论中鲜为人知的方面进行了验证。例如,GR预测重力和惯性通常是不可区分的,这就是著名的强等效重力原理(SEP)。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精确跟踪脉冲星的运动有了一项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9:52:580000暗恋一个人是前世因果?暗恋是前辈子的缘分吗
导语:很多人在情窦初开的时候可能会对异性有着朦胧的好感,有些人会直接说出来,但是有人却不敢说出口,不敢说的就是所谓的暗恋了。那么在佛家里面说暗恋是上辈子的缘分这是怎么回事呢?探秘志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暗恋一个人是前世因果暗恋是自我的一个行为,突然对人产生懵懂的喜欢,最终陷入暗恋当中,很多人也在猜测可能和佛家所谓的前世今生有点关系,那么应该如何来具体分析呢?1、所有东西都是无常的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4:36:150000要是超级智能诞生智慧伤害人类,我们应该如何抵挡?(智能战争)
机器人短时间内无法产生自我思维人类在发展科技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够用机器人来方便人类的日常生活,这些年当中,几乎每一年都有新的机器人。出现在人的家庭里面,刚开始的扫地机器人到现在的服务员,机器人和甚至是出厨师机器人,让人类的活已经越来越便捷。在这样的飞速发展之下,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人工智能会不会产生自我意识,要是他们来对人类发起攻击,人类应该怎么样阻止?我要新鲜事2023-05-14 23:30:400000仅次于氧的第二元素是什么(硅)
硅,这一地球上仅次于氧的第二多元素,以其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工业和科技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石。自1823年瑞典科学家贝齐里乌斯首次通过化学实验成功分离出单质硅以来,硅的研究和应用就一直是科学界的热点。硅的化学符号为Si,这个元素不仅在自然界中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广泛存在,其衍生物更是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要新鲜事2024-03-04 14:47: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