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绵延300万光年,韦伯望远镜拍到纤维结构,揭秘早期宇宙演化
最近天文学家使用韦伯望远镜的数据,发现了一条由10个紧密排列的星系组成的巨大气体纤维,跨度超过300万光年。
在大多数的人印象中,星系们彼此之间都隔着几十万光年乃至上百万光年的距离,但在韦伯望远镜横跨百亿光年的视野里,在我们看来相隔甚远的星系们其实组成了复杂的网状结构,考虑到此次发现的星系气体纤维远在137亿光年外,已经非常接近138.2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了,所以天文学家断定,韦伯此次发现的就是最初的宇宙网状结构。

只不过在137亿年前宇宙中的星系还不够多,只能先形成若干条气体纤维,而在137亿年的后的今天,所有的气体纤维都已经彼此连接成了宇宙长城。
在韦伯望远镜此次发现的纤维结构里,担任引力源的是一个类星体或者说超大质量黑洞,这才是极不正常的,因为宇宙大爆炸之初连星系都不多,想形成超大质量黑洞就更难上加难了,但事实是它确实存在,并且用引力聚拢了周围几十个星系,形成了横跨300万光年的宇宙早期结构。
关于宇宙早期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原因,天文学界现在还众说纷纭,唯一能确定的就算它不可能是由恒星坍塌而成的,因为恒星级黑洞想要碰撞融合成超大质量黑洞的话,所需要的时间将比宇宙的年龄还长。

目前较为合理的解释是,这些宇宙诞生之初的就存在的超大质量黑洞本身的前身是种子黑洞,或者说原初黑洞,是在大爆炸之前就预设好的存在,等到宇宙大爆炸后随着质量的产生以及时空的超光速扩张,质量密集的区域就会在种子黑洞的作用下发生引力坍塌,进而形成超大质量黑洞去掌控早期的星系。
除了黑洞和原始的星系外,韦伯望远镜升空之前天文学家其实还想用它直接看到138.2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但后来发现大爆炸后38万年宇宙才膨胀到足以让光子自由穿梭的水平,而在那之前宇宙是一个粘稠的混沌状态,连光都没有就更别说看到大爆炸了。
目前最有希望看到宇宙大爆炸的,其实不是韦伯望远镜,而是未来地球上可能出现的新的大型粒子对撞机,物理学家们认为如果未来能绕地球赤道一圈构建对撞机的话,被加速到接近光速的亚原子粒子们对撞瞬间的能量级别将不亚于大爆炸瞬间,到时候通过分析对撞的数据,就能近似还原宇宙大爆炸之后的状态。

不过考虑到宇宙大爆炸之后不久就出现了黑洞,所以也有很多人担心未来的新型对撞机也会产生黑洞,针对这种担忧为物理学界给出的解释的不会,因为质量越小的黑洞蒸发的速度越快,这是霍金生前提出的霍金辐射理论决定的,不过如果霍金辐射理论是错的话,黑洞确实有可能在诞生后沉入地心然后开始吞噬地球。
总体来看
韦伯望远镜此次发现的星系纤维,属于宇宙大爆炸早期产生的基本结构之一,它们在后来的时间里不断由简单到复杂,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宇宙长城结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如果宇宙进一步扩张,这些宇宙长城也将被撕碎。
波音“星际客机”返航再延迟:分析技术挑战与商业航天前景
美国航天局21日宣布,波音公司旗下的“星际客机”载人任务的返地时间再度推迟,以便进行充分的技术评估。这次返航的最早可能日期被推迟至7月,为此前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全面解决。我要新鲜事2024-06-24 14:00:360003完善工业互联网功能体系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其中,一个重要路径是发展工业互联网,这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交汇点。近年来,数字经济加快蝶变,消费互联迈向工业互联,工业互联网正成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综合来看,工业互联网的供给侧加速了数字产业化,需求侧加速了产业数字化。当前,我国正在构建全球产业链新格局、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这个过程也推动了工业互联网发展。0000全球多个地区出现罕见高温,远古病毒或许将会趁机席卷
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两极地区的冰川受到温度的影响发生融化现象,深藏在冰层之下的一些远古病毒很有可能就会重新复活,到那时全人类将面临一场严重的灾难。我要新鲜事2023-05-14 15:41:110000新能源汽车电池如何高效生产?看松江企业大显身手→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加,与之相关的储能行业同步高速发展,锂电池的智能制造成为当务之急。长期深耕汽车智能制造的松江企业库卡机器人制造(上海)有限公司通过不断推出先进的智能化制造设备和技术,出品了全自动电池模块生产线,以此赋能高品质、高效率的锂电池生产。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6:47:030000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区别 分布地点和形成过程大不相同
丹霞地貌和卡斯特地貌同为我国的地理特色,在地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许多人会把两者拿来进行比较,虽然有的地方确实有所类似,然而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区别分布不一样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目前已经被查明的丹霞地貌一共有1005处,分布在全国28个省份,丹霞地貌的主要分布地区则是在东南、西南和西北这三个地区。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0:09: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