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动辄数光年的距离 不断被发现的第二地球 是否毫无意义
自首次发现系外行星以来,天文学家一直渴望在宇宙中找到类似地球的行星,这些星球通常被称为第二地球或超级地球。目前,每天都有新的系外行星被探测到,随之而来的是第二地球和超级地球的数量急剧增加。尽管有些第二地球对目前的人类来说似乎还没有太多实际意义,但天文学家们依然热切地寻找着它们,因为与地球相似的环境可能意味着可能诞生出地球般的生命,甚至可能是高级文明,至少可以孕育出碳基生命。

一、两颗类似地球的行星
类似太阳系内的探索和开发,从月球和火星等距离较近的天体开始,然后逐步向外扩展,对于超级地球和第二地球的探索和开发也将采用相似的方式。目前,距离地球最近的第二地球位于16光年之外,这在宇宙尺度上已经被认为是相当近了,而且并不是一颗,而是两颗类似地球的行星。
这两颗外星球位于红矮星GJ 1002的轨道上。由于红矮星的质量较太阳小,温度较低,其宜居带也位于较近的位置,这两颗类地行星刚好位于GJ 1002的宜居带内,实属幸运。
按照以往的系外行星命名规则,这两颗系外行星分别被称为GJ 1002b和GJ 1002c。前者距离母恒星最近,只需10天就能完成一次公转,后者需要21天才能完成一次公转,因此这两颗星球的一年分别只有10个地球日和21个地球日。
通过对这两颗行星的光谱分析,科学家发现它们都拥有大气层。在离母恒星如此之近的情况下仍能保留大气层,实属不易。然而,这两颗行星上可能没有液态水的地表,尽管极地区域和地下可能存在水资源,但目前还无法确定。

二、人类到达第二地球的限制因素
对于很多人来说,现在的人类文明看来无论是距离10光年还是1万光年都无法到达,都属于不可触及的地方。然而,我们需要以更广阔的发展视野来看待问题。人类到达这些星球的唯一限制因素是宇航推进技术。
目前,传统的化学火箭依赖于动量守恒定律和反作用力。飞船携带的燃料通常占据了飞船总质量的很大一部分,而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用于推进燃料本身的质量。因此,火箭的有效载荷相对于总质量来说非常有限。

三、如果我们改变推进方式
目前,等离子电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其中唯一的问题在于电力供应不足。如果未来人类能够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电力将变得几乎无限。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不需要携带推进工质的等离子电推技术将成为可能。这将大幅提升宇宙飞行速度,甚至能够达到光速的1%甚至10%到20%。
以光速的1%为例,每秒飞行3000公里;以10%为例,每秒飞行3万公里;以20%为例,每秒飞行6万公里。虽然即使是达到光速的10%,也需要160年才能到达这两颗新发现的系外行星,但对于人类来说,这并不是无法逾越的存在了。此外,考虑到人体冬眠技术在未来可能变得更加成熟,那么在160年的航行时间中,大部分时间人们都可以进入冬眠状态。
如果能够达到20%的光速,160年的航行时间将缩短至80年,几乎已经接近了目前人类的平均寿命水平,这具有更大的实际意义。
596工程代号是什么意思(第一次核试验研发)
596工程是中国研制第1颗原子弹的代号。娃哈哈推出的596ml矿泉水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一时间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关于“596”的猜测和讨论。有人表示,这并不是因为瓶子装不下600ml水,而是因为596才更有意义。我要新鲜事2024-03-28 15:08:590005直径1630万光年,天文学家发现最大星系,银河系不如它的零头
星系是我们宇宙的基本单位,宇宙就是由一个个星系组成的集合体,就像众多人类组成的整个人类世界一样。太阳系所处的银河系,在分类上属于棒旋星系,顾名思义就是中心区域存在着一根棒状结构,内部的稠密的球状星团以及游荡黑洞,它们共同围绕着银心区域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公转,三者构成的引力集合体,掌控着银河系内1000亿到4000亿颗恒星的公转,而我们的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普通通的黄矮星而已。我要新鲜事2023-11-16 20:57:070001现在在世界上肆虐的病毒,未来有没有可能变成生命?(病毒生命)
病毒在未来有可能会进化成生命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受着病毒的折磨,不管是有没有得上病毒,反正是自己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且看这个样子,短时间之内病毒是没有办法能够被解除的,现在来看,我们还是可以初步的把这些病毒给抵抗过去,就算是稍微吃一点亏,可是依然有很多科学家表示,在未来地球上可能会有着更多恐怖的病毒出现。我要新鲜事2023-05-15 06:46:420000为什么我们找不到方形的星球?科学家给出答案,其与某种力量有关
在太阳系里,人们相信星体是球形,但实际上这些星体只显得球形。它们不属于标准球形,而仅仅是近似球形。那为什么恒星,行星等天体几乎呈球形,而非其它几种形状?例如,正方形,长方形,还是浪漫心形?实际上,它与万有引力有一定的关系。我要新鲜事2023-05-14 22:04:020001世界上最大的单位:无穷大(1655年产生)
无穷大最早是由亚力士多德提出的,那时它并没有被当做一个单位。亚里士多德作为哲学家,也只是向世人表明无穷大这个范围是可能存在的,但是极端在理论上是科学所接触不到的。约十个世纪以前,一位印度的数学家布哈斯克拉正式提出了无穷大的概念,并且将其进一步理论化。之后,英国人沃利斯设计出了无穷大的符号,并将其作为单位。一、被带入莫比乌斯数学运算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24: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