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60公里,太阳系内的大型彗星正在分裂,播撒生命的种子
彗星在宇宙中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角色,和恒星与行星比起来,彗星的体积要小很多,因此在星系中流浪时,经常会受到其他星球的引力影响。

太阳系中有数万颗彗星,其中被纪录归档的大约有7000颗,它们或来自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型带,或来自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在它们的运行过程中有可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引力干扰,这时它们就会离开原有的轨道,朝着内太阳系飞去。
这些偏离了轨道的彗星会变的像幽灵一样行踪不定,有些一头撞上行星,有些则流浪在星系中,无论怎样它们的影响都不可忽视,近日科学家发现一颗彗星正在诡异的喷发,似乎播撒新的生命之芽。
29P/施瓦斯曼-瓦赫曼彗星是一颗冰冻彗星,它处在土星和木星之间,以近正圆形的轨道围绕着太阳运行,大约每14.9个地球年完成一次公转。不过它一开始并不在内太阳系,而是属于海王星轨道以外的柯伊伯带,后来受大量行星的引力扰动才流浪到了现在的位置。
29P彗星非常大,直径足有60千米,这样的体积在彗星里已经比较罕见了,但这并不是它最奇怪的地方。
从今年9月以来,天文学家就发现29P彗星的亮度在显著增加,到11月22日时,它的亮度达到了以往日常的250倍,这说明彗星上正在发生大规模物质喷发,随后的进一步观测证明了这个想法,此次的爆发不仅规模罕见,而且十分让人摸不着头脑。
彗星的爆发通常由低温火山导致,它爆发的物质和地球上炽热的熔岩不同,低温火山喷出的大多是彗星内部的寒冷气体和冰物质。

一般来说,彗星的轨道多呈椭圆且高度偏心的,这时彗星的近日点和远日点与太阳的距离会相差非常大,这就导致当彗星在远日点附近时是冰冷的,但到靠近太阳处在近日时又会吸收很多热量。
彗星内部的冰会逐渐从固态升华成气态,并在升华过程中积蓄压力,当彗星离太阳越来越近时,彗星的外壳就会因为强烈的太阳辐射变得脆弱,同时内部的压力向外扩张,外壳无法抵抗内部压力时,低温火山就随之喷发了。
彗星表面的冰也因此变成气体,形成我们常见的彗发和彗尾,当彗星逐渐远离近日点时,则会因为热量的减少而慢慢停止爆发,这是彗星喷发的典型模式,但29P彗星似乎并不遵守这一规则。
上面我们说过,29P彗星的轨道几乎是个正圆形,所以它和太阳的距离不会有很大的波动,近日点和远日点相差不大,在这样轨道的彗星通常会很稳定,很少产生爆发。
而实际上29P彗星不仅爆发了,还爆发的异常猛烈,并且它的爆发毫无规律可言,和太阳的距离没有既定的关系。
数据显示,29P彗星喷发的物质成分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氮,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固碳冰和少量液态碳氢化合物,值得一提的是,地球生命起源的材料之一就是碳氢化合物。
科学家估算,29P彗星喷出的物质总量可能已经超过了100万吨,在望远镜中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些物质绵延到了彗星后5.6万千米处,根据喷出物的羽流形态,研究人员推测这并不是整个彗星的全面喷发,爆发的地区可能只是单一的某个区域或某一个点。

虽然29P彗星的轨道没有什么变化,但在红外观测图像中仍然可以看到它内部的温度在上升,这表明彗星内部正处在高压环境。
根据以往的爆发纪录来看,研究人员认为29P彗星爆发和它的公转轨道可能还是有一定关联,但并不清楚具体因果,引起研究人员注意的是,29P彗星的自转速度较慢,大约为57个地球日。
这就使向阳的一面热量较高,而背阳的一面相对寒冷,从而导致彗星表面受热不均。
人们还发现了另外一种解释。29彗星的一系列小规模爆发产生的喷出物会最终会落在彗星表面,形成厚厚的覆盖层,这些覆盖层会对彗星内部产生压力,随着覆盖物越来越多,彗星内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最后引发下一次更大的规模的爆发。
这两种猜测都可能是29P彗星爆发的原因,但两种都不足以让它产生如此大规模的爆发,因此部分业余爱好者猜测29P彗星可能是外星人的人造天体。
因为太阳系内很少有圆形轨道的流浪彗星,再加上它诡异的爆发,不得不让人遐想它的来历。
我国的航天器发射 为啥会备受关注(中国航天)
我国发射的航天器可以重复利用,应该是空天飞机。虽然我们中国进入到航天领域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可以说是相当的快,在网络上还有一句话形容我们国家的航天器叫做过于先进,无法展示;如果按照我们中国科学界的传统做法来看的话,这些能够被拿出来放给大家看的东西,都已经不是最先进的东西了;比如说在去年的八月份就发射了一个不便于展示的航天器,不过这次发射只是一种实验。先进航天器我要新鲜事2023-10-31 21:25:270001二十年后我们会被机器人取代 机器人有多厉害(机械发展)
当真正的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时候,也许是人类的末日。就像四肢灵活、头脑简单的尼德人一样,过去的荣耀在人类面前化为了一句话。海谷酒店门口负责迎客的机器人虽然不是很智能,但完成一些基础工作是没有问题的,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机器人消毒的应用和非接触式配送工作,在成本上是相当优秀的。机器人发展我要新鲜事2023-05-15 19:47:200003当古生物遇到新科技
作者:邓涛(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古生物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如始祖鸟、北京猿人等关键化石的发现都填补了生命演化历史的空白。如今,新的观测分析手段,诸如高精度成像与解析技术、分子古生物学技术以及大数据和自动识别等,给古生物学这样的传统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原有的以及新发现的化石中挖掘出大量前所未知的全新信息,让我们逐渐看清远古时代。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2:46:270000三哼经是什么书 它在历史上有什么地位(山海经)
三哼经其实是在《朝花夕拾》中长妈妈在说《山海经》的时候,把名字叫成三哼经。因为长妈妈不识字所以就把这本书的名字叫错了。《山海经》是一本十分有名的古籍,但是它到底是谁写的,大家都一无所知,有专家认为这本书可能是很多人一起创作的。一、《山海经》的主要内容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7:39:030000为什么高速公路会慢慢下沉?灌浆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吗?
众所周知,高速公路的修建,极大改善了我国的交通状况,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在高速公路在投入使用后,会因为受到气候因素和行车荷载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路基整体下沉或局部沉降的问题,统称为路基沉降。我要新鲜事2023-08-28 20:07:4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