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银河系中心黑洞照片即将公布 距离地球2.6万光年
黑洞,这个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被预言的极端天体,其引力之强大连光都无法逃逸,使其成为宇宙中最黑暗的存在。然而,长期以来,黑洞只是存在于理论中。尽管天文学界在宇宙中发现了许多引力异常现象,并推测这些现象可能由黑洞引起,但直到2019年,天文学家们公布了第一张黑洞照片,黑洞的存在和真实面貌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

一、拍摄的第一张黑洞照
这张发光的球体,即为天文学界利用事件视界望远镜拍摄的第一张黑洞照片。它来自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的M87星系中心,质量达到了太阳的65亿倍,属于超大质量黑洞。
事实上,天文学家利用事件视界望远镜拍摄到了两张黑洞照片。M87星系中心黑洞之所以先于其他照片公布,是因为数据分析较快,而除了这张照片之外,还有一张银河系中心黑洞的照片将于2022年5月12日晚上9点公布。
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的质量是太阳的440万倍,距离地球仅有2.6万光年。按理说,这个距离足够天文学家早早开始研究它,然而由于银河系尘埃带的阻挡,普通的光学望远镜无法直接观测到人马座A附近的景象,因此,天文学家通过X射线望远镜推断其存在。
而事件视界望远镜用于拍摄黑洞照片的关键在于它由地球各地的8个射电望远镜合并而成,理论上的观测口径相当于整个地球,因此才能透过厚重的尘埃云直接拍摄位于2.6万光年之外的银河系中心黑洞。

二、为什么黑洞能够被拍摄出来
与许多人的想象不同,事件视界望远镜并不具备光学镜片,因此所拍摄的照片实际上是通过收集数据后合成的。黑洞照片只是勾勒出了黑洞的大致形状,所收集到的射电数据仅来自黑洞周围的吸积盘辐射,可以将其视为黑洞的外部轮廓。
因此,即将公布的第二张黑洞照片,也将以橘红色光晕的形式呈现,只不过光晕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两个黑洞的质量差异巨大,吸积盘的特性也可能不同。
可以肯定的是,不论是银河系中心黑洞还是M87星系中心黑洞,它们此刻仍在大肆吞噬周围的恒星物质。因为除了黑洞之外,任何一个星系的中心都存在着大量密集的球状星团,这些星团中的数百万颗恒星为黑洞提供了持续不断的物质来源。当这些物质接近黑洞时,它们被黑洞的巨大引力所吸引,并形成一个称为吸积盘的环状结构。吸积盘中的物质在受到极端强烈的引力和摩擦作用的影响下被加热,产生了巨大的能量,从而发射出强烈的辐射,包括射电波段的辐射。
事件视界望远镜利用射电波段的观测技术,能够探测到这种射电辐射,并通过合成数据形成黑洞的影像。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将来自不同位置的射电波束进行干涉测量,从而实现极高的分辨率。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科学家们能够还原出黑洞的外形。

黑洞的照片不仅仅是一张静态的图像,它还向我们展示了黑洞周围的物质运动和引力效应。例如,照片中的光晕形状可以揭示黑洞的自转和吸积盘的旋转方向。通过对照片的进一步研究,科学家们可以获得关于黑洞的更多信息,例如质量、自转速度、吸积盘的结构等。
黑洞照片的公布标志着天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黑洞的性质和行为,也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这项成就将推动我们对宇宙中最神秘和极端的天体之一的研究,进一步拓展我们对宇宙的认知。
据爱因斯坦的理论 用虫洞瞬移至6500万光年外 能看到恐龙灭绝
天文学是一门充满神秘与探索的科学,其中有一项引人入胜的现象,即光速的极限和信息传递的滞后性。通过观测遥远天体,我们仿佛穿越宇宙的考古之旅,一切都是那么遥远而又古老。一、光速与信息传递我要新鲜事2023-12-10 19:54:490000日本发现中国火箭残骸?印着五星红旗,上面还有三个字!
根据日本NHK报道,4月27日,日本西南部鹿儿岛县的一位居民发现了一大块金属板,据称可能是来自于中国一枚运载火箭的残骸。那么,这块火箭残骸可能来自哪次发射任务呢?考虑到此前日本的新火箭发射失败,它会泄露中国航天科技吗?这块白色金属板长约3米、宽约2米,上面疑似印着五星红旗的一部分,红色背景上可以看到几颗黄色的五角星。尽管大部分已经褪色,而且还有部分残缺,但还是能辨认出来那应该就是中国国旗。我要新鲜事2023-05-01 22:51:170000极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受到地球大气磁场影响)
极光是由太阳带电粒子碰撞地球的两极磁场后,受到地球大气磁场的影响在天空中产生放电现象,最终形成的一种自然景观,太阳是一种体积庞大且炙热的天体,在他的内部和表面一直都在进行各种化学元素的核反应过程,这些过程会产生出较多的带电微粒流,随太阳活动的加剧,会从太阳里面发射出来,以极快的速度射向周围的空间,这些带电微流进入到地球外部的大气层时,与地球大气产生剧烈冲击,于是就会出现极光。我要新鲜事2024-05-20 17:43:160002首枚3d打印的火箭是什么(人族一号)
美国的一家民营航天公司——相对论空间公司,在其研制下成功制造了全球首枚3D打印火箭,名为“人族1号”。这枚火箭高达33.5米,直径为2.28米,为两级小型液体运载火箭,具备1.25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令人惊叹的是,这枚火箭的85%部件均由3D打印而成,甚至包括火箭发动机在内,成为目前世界上尝试轨道飞行的最大的3D打印物体。我要新鲜事2024-01-17 21:27:570000全球每天都要消耗上百亿个二维码,一旦用完了怎么办?还有替代吗
二维码的出现,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这是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一些人也在考虑每天消耗上百亿个二维码,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也有可能被用完。虽然这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实际上二维码的库存大的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很难做到将它用完。我要新鲜事2023-05-14 16:10:5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