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112

比珠峰高百倍 研究发现:地球内部还有两片外星大陆

我要新鲜事2023-12-04 20:56:130

科学界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地震横波在穿越非洲和太平洋地下时会明显减速,这些区域因此被科学家称为“大型横波减速带”。然而,这些区域后来被戏称为“地球的肿瘤”。如今,经过对9000多次地震数据的测绘,科学家们更加详细地描绘出了这些大型横波减速带,也就是地球肿瘤的轮廓。它们位于地下2900公里的地幔和地核之间的半固态层中。如果从太空透视眼镜观察,它们就像是两只巨大的手托着地核。

就规模而言,地下的这两只巨手远超过地表上的任何地质结构。它们的高度达到1000多公里,最大宽度超过3000公里,而珠穆朗玛峰仅有8.84公里高,澳大利亚的南北宽度也只有3685公里。

从宇宙的诞生和演化角度来看,地球在早期肯定是不规则的形状。随着质量的增长,引力逐渐将其塑造成一个内部没有空腔、外表接近圆形的岩石金属星球。这种现象被称为流体静力平衡,是宇宙中所有星球(小行星除外)形成近似球形的原因。

因此,地下的这两只巨手肯定不是地球在诞生之初就存在的。科学家们认为,它们可能是另一颗星球在撞击地核后“嵌入”其中的产物。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地球空间探索学院的科学家们甚至认为,这些巨手并不属于地球本身。

约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为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的地表,导致恐龙灭绝。然而,这次撞击并没有动摇地球的深层结构。科学家们推测,要想撞击到地心并“嵌入”其中,需要的撞击力量要大得多。他们认为,在地球形成之初,一颗直径约为6000多千米、大小相当于火星的古老太阳系天体发生了这样的碰撞,将其命名为“提亚”。

大碰撞和分裂改变了地球的面貌。约45亿年前,地球的质量只有今天的九成。与地球相邻的是一颗火星大小的“候选原行星”(即提亚)。由于地球质量远大于提亚,这两颗年轻的星球之间发生了剧烈的碰撞。这次碰撞使地球的质量增加了约一成,并导致地轴倾斜,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四季变化。

撞击后的碎片最终聚集形成了月球,但提亚去了哪里呢关于提亚的去向,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或共识。科学家们提出了几种可能的假设来解释提亚的命运:

碰撞后的提亚可能分散成了地球和月球的形成物质。这一假设认为,碰撞可能将提亚的物质与地球的物质混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了地球和月球的核心和地壳。这种情况下,提亚的物质在地球和月球中已经无法区分。

提亚可能被完全摧毁,并将其物质散布到太阳系中。这种假设认为,碰撞可能将提亚完全摧毁,将其物质散布到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上。这使得提亚的痕迹无法在地球或月球上找到。

提亚可能被地球捕获并留在地球内部。这种假设认为,碰撞后的提亚可能被地球的引力捕获,并被吸收到地球内部。这种情况下,提亚的物质可能与地球的内部结构相融合,形成了地球的一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假设都是基于科学家对地球形成和演化的理论模型的推测。对于提亚的确切命运,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观测数据来提供更准确的答案。科学家们将继续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太阳系的演化过程,以期更好地理解提亚的去向以及地球的形成历史。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