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核聚变的实现 会有这么多难题(核聚变)
我要新鲜事2023-12-09 20:30:204阅
当前核聚变最大的难题是没有可以容纳足够高温的材料。所谓核裂变,简单点来理解就是只由不核核、铀核质量较重的原子核分裂为两个或多个质量较小的原子,而核聚变则是将两个较轻的核结合,形成一个较重的核和一个很轻的核或粒子。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核裂变和核聚变都是只需要微量的质量就可以转化成巨大的能量。不过相比于核裂变,核聚变所释放的能量要更大,对环境造成的可能性的污染和破坏要比核裂变小得多。
![](https://i.51774.com/images/article/2023/12/09/203020130.jpg)
核聚变实验
最关键的是,相较于核裂变反应而言,核聚变反应的燃料供应充足,其中正星在地球上的储量高达10万亿吨,而氦三在地球上的储量虽然极少,但在月球上的储量却极为丰富。美国国家点火装置,从2010年开始正式点火试验,一直到2022年12月5日才首次实现了所谓的能量竞增益,达到了点火标准,仅成功做到了这一点,前后耗时就长达13年。
![](https://i.51774.com/images/article/2023/12/09/203020145.jpg)
原子核束缚
可控核聚变的实现到底为什么这么难,简单点来说,想要让核聚变反应发生,那么不仅要通过巨大的压力或其他方式将众多原子核约束在一个小空间内,以增加它们之间相互碰撞的机会。其次,还需要极高的温度环境来让原子核克服彼此之间的电排斥力,最终让它们之间的合力吸引力超过电排之力。
![](https://i.51774.com/images/article/2023/12/09/203020177.jpg)
聚变材料
事实上,两个原子核要靠近到原子尺度的十万分之一才有可能发生聚变,而人类目前还达不到太高的压强。不过,核聚变所需超高温和超高压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互补。这说明,如果将温度提高,那么所需的压强就可以不用那么高。可控核聚变的难点在于如何将聚变材料加热到上亿度的超高温,以及用什么容器来装温度这么高的聚变材料。
0004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史前文明存在?地球46亿年变为24小时,人类只占0.2秒!
如果把地球46亿年的历史同比例缩短成24小时,那么一秒钟就是5万多年,而人类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史不过1万年,相当于四分之一秒,用科学技术改天换地的历史也不过400年,只相当于百分之一秒。由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人类文明不过是地球上的“新生事物”,所以很多人都会联想:“地球真的只出现过人类这一个文明吗?在人类文明之前的大片空白里,地球上难道没有其他物种演化出出智慧,进而发展出文明吗?”我要新鲜事2023-12-02 19:08:550000人类的科技水平正在停滞 会不会和外星人有关(外星阻挠)
外星人可能正在阻挠人类的科技发展。我们现在似乎在人口增长等基础科学方面停滞不前。到底是怎么回事?过去的经验不再适用了吗?那么我们就需要从技术爆炸背后的逻辑出发,看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展规律。在自然界中,生命从简单的细胞向日益复杂的方向进化是有基础的,即后代会继承上一代的遗传物质,然后在上一代的基础上改变一个更适合环境的基因,接受自然选择。生命进化我要新鲜事2023-05-15 17:12:130000用科学的方式解读 银针验毒可不可靠(金属测毒)
用银来验毒的做法在古代和现代都不可靠。银针验毒这样的桥段基本已经成为了古装剧的标配,但是这种办法验毒很不可靠。到了现代这种方法是更不靠谱,因为不仅仅是提纯后的砒霜已经不含流,连针早已经换为了不锈钢材质,压根儿就不是银。不过银针虽然不能验毒,但却能杀菌消毒。银制品我要新鲜事2023-12-02 12:26:520000人类为什么不能找到外星人?列举三项自然科学规律,完美解释
让我们以地球为例,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可能性很低,孕育出像我们这样智慧更高的生命的概率低得离谱。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地球是整个宇宙的天选之子,走到食物链顶端就更不可思议了。我要新鲜事2023-05-14 13:01:270000黄瓜生吃好还是熟吃好 黄瓜怎么样吃更健康一些
黄瓜是很多人喜欢吃的美食,夏天可能很多人会生吃黄瓜,那么黄瓜到底是生吃好一些还是煮熟吃好一起呢,和小编一起了解探索一下吧。黄瓜生吃好还是熟吃好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1:55:3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