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坩埚”,上千度的钢水都无法熔化它,这到底是个啥材料
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看一些打铁铸剑类的视频,一定见过铁匠们总会用到一个黑色的圆形的东西,用它盛放金属原料,再放入火炉中加热,就可以得到融化的金属。
这个黑色的圆形的东西就是坩埚,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耐高温,因此才能用在对金属矿物的加工之中。
古代人们使用坩埚进行铜器、铁器和玻璃等物品的制作。或许你听说过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些阶段标志着人类利用坩埚熔炼金属的历史。
借助坩埚,人类得以善用金属的性质,制造出各种工具、武器、装饰品等,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演进。
如今,坩埚在工业、科学和艺术领域广泛应用。举例来说,用于制造钢铁、合成化合物以及拉制单晶硅等。
钢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之一,是铁和碳的合金,拥有高强度和韧性。钢铁的制造过程涉及使用坩埚,将铁矿石和焦炭放入坩埚中,高温加热使其熔化,接着利用各种工业技术来调整碳的含量,最终制得不同种类的钢铁。
合成化合物也常需借助坩埚。将各种元素或物质置入坩埚中,高温加热使其熔化,接着经由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生成新物质,比如水、盐、糖等。
还有单晶硅,一种纯净的硅晶体,拥有极高的导电性和光电性,是制造电子元件和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

制备单晶硅也依赖于坩埚。将多晶硅放入坩埚中,高温加热至熔化状态,然后通过控制温度和速度,从坩埚中拉出一根细长的硅棒,这便是单晶硅的制备过程。
这些例子展示了坩埚的重要性。它有助于改变物质的形态和特性,创造出多样有用的物质和产品。
坩埚烧不坏
既然坩埚是用来熔化金属的,那它自己不会被熔化吗?为什么能融化钢铁的高温也烧不坏坩埚呢?这是因为坩埚的材料选择了一些特殊的物质,它们有着很高的熔点和抗腐蚀性,能够在高温下保持稳定,不与熔融物质发生反应。
坩埚的材料种类多样,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石墨坩埚
由结晶质的天然石墨制成,有利于加热材料,同时自己也扛得住高温,可抵抗酸碱腐蚀,适用于冶炼合金工具钢和各种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石墨的熔点高达3652℃,远高于钢铁的熔点(约1500℃)。
镍坩埚
顾名思义主要材料就是镍,如果加工材料是碱性的,就可以使用这种坩埚,但如果是酸性的或者是含硫的材料,就不可以用。镍的熔点高于钢铁的熔点,所以用来熔化金属材料也没问题。

石英坩埚
由石英制成,可在1450度以下使用,分为透明和不透明两种。透明的石英坩埚用于拉制大直径的单晶硅,是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
石英坩埚不能与氢氟酸接触,也不能与强碱或碱金属的碳酸盐发生反应,适用于使用K2S2O7、KHSO4等酸性物质作熔剂的样品。石英的熔点为1713℃,也高于钢铁的熔点。
瓷坩埚
以瓷土为主要原料,可耐热约1200度,适用于使用K2S2O7等酸性物质熔融样品,但不适用于使用NaOH、Na2O2、Na2CO3等碱性物质作熔剂熔融样品,也不可与氢氟酸接触。瓷的熔点为1410℃,略低于钢铁的熔点,但仍可承受一定高温。
刚玉坩埚
这种坩埚的主要材料是多孔熔融氧化铝,质地非常结实,又不会轻易熔化,通常用来盛放无水碳酸钠等弱碱性物质作熔剂熔融样品,但不适用于使用Na2O2、NaOH等强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作熔剂熔融样品。刚玉的熔点为2045℃,是所有坩埚材料中最高的。
这些材料的选择使坩埚能在高温下稳定运作,不仅能够承受熔融物质的高温,还能保持其完整性和性能。
制造坩埚
既然坩埚能承受如此高温,又是如何加工制作出来的呢?其实,坩埚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取决于坩埚的材料和大小。
制作小容量(25kg以下)特殊耐火材料坩埚的一种方法是采用砂浆浇注成型法,适用于制作CaO、BeO、ZrO等材质的坩埚。

首先,将高纯氧化物粉料和黏合剂在球磨机中充分研磨混合,制成砂浆。这一步确保原料充分混合,为后续的坩埚制作提供均匀的材料。
将制成的砂浆注入事先制备好的石膏坩埚模型中。这一步是为了去除材料中的水分,之后才能对外观进行修整。
将干燥脱水后的坩埚坯料放入窑炉中,在1000~1200℃进行预烧。此步骤有助于增强坩埚的稳定性和耐高温性。
冷却后,进行修整加工。最后,在高温窑炉中进行高温烧结,温度通常在1700-1800℃之间。这一步使坩埚材料更加致密,确保其在极端条件下的性能。
通过这个砂浆浇注成型法,制得的坩埚具备了所需的特殊材质和性能,适用于各种高温环境下的应用。
压力成型法是用于制作容量在100kg以下的坩埚,例如石墨、镍、瓷等材质的一种方法。首先,将用于制作坩埚的砂料按不同粒度比例混合均匀。这确保了最终的坩埚坯料具备所需的材料特性。
将混合好的材料装入压力成型模具内,并施加压力使其成型。压力成型法分为简单压力成型和等静压成型两种方式。简单压力成型通过上、下压头异向加压,形成坩埚坯料。
而等静压成型则在被施压物的全部表面施加相等的压力,这样就可以最终成型。然后再将坯料中的水分除去,最终用高温烧制成为成品。
以及还有炉内成型法、砌筑法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主要取决于坩埚的材料和大小。坩埚的制作过程都需要经过研磨、混合、成型、干燥、烧结等步骤,才能使坩埚具有高强度、高耐热性和高抗腐蚀性。
古代认为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阴阳五行)
古代中国哲学对物质的构成有着独特的认识,其中阴阳五行之说是一种深刻而综合的理论。追溯至《易经》,阴阳说首次被提出,随后在春秋末期,五行说逐渐形成,而到了战国时期,这两者融合为一,形成了阴阳五行说。1、阴阳说我要新鲜事2024-01-21 20:56:390000核裂变技术早就已经成熟,为啥科学家们却还要继续研究核聚变?
核能可能是未来社会的主要能源自从人类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就已经开启了热武器时代,就从现在各个国家在宇宙当中的地位来说,只有那些拥有核弹的国家才真正的能够被尊重,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的国家都在积极的研究核技术,谁也不想在这个社会还一直受到欺负,不过现在很多国家研究核技术并不是为了研究核弹,更多的是为了能够掌控这种资源。我要新鲜事2023-05-14 23:55:280000碰撞已经开始!16万光年外的大麦哲伦星系,会融入银河系?
1929年,埃德温.哈勃发现了宇宙膨胀现象从此宇宙模型变成了一个正在被吹起的气球,或者一个正在烤箱中膨胀的面包。但在真实的宇宙中,膨胀是引力和暗能量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单纯把宇宙想象成一个加速膨胀的气球是不对的,至少太阳系中的天体距离并没有因为宇宙膨胀而变大。我要新鲜事2023-12-02 19:24:140000吃草星人鲍氏傍人:“坚果破壳器”徒有虚名
导语:现代人的食谱都比较丰富,素食肉食都有,假如不是素食主义者长时间不吃肉恐怕都受不了。但是有一种早期人种他们是吃草的,是不是很有意思,下面探秘志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吧。鲍氏傍人鲍氏傍人是早期的人族,也是最大的傍人。他们生活在260万-120万年前的上新世至更新世的东非。他们最初被称为鲍氏东非人,后来改名为鲍氏南方古猿,最后还是被分为鲍氏猿人。发现过程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1:08:470000残酷的宇宙真相,拥有碾压科技的三体文明,不移民地球结果只有毁
要说现在最火的科幻题材一定那么一定是《三体》莫属。三体文明作为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的高等的外星文明,他们处在一个三星系统之中,三个太阳的三星系统,这让三体文明苦不堪言,三个太阳的不规律运动让三体世界冷热无常,环境异常恶劣,动不动就会出现灭世级灾难。三体文明用了无数的方法想要证明三个太阳的规律性,但全都失败了,一次次的实验都在证明了三体文明最后会坠入太阳中化为乌有。我要新鲜事2023-08-29 19:46: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