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650亿吨石油!可用130年,我国南海的可燃冰多久可以用
当今世界,能源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能源是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基石,而且与环境可持续性密切相关。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加速以及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传统能源资源逐渐枯竭,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这个背景下,全球各国纷纷转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很早就开始寻找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光伏产业、风能利用、三峡大坝等都涉及到清洁能源的利用。
比如我国南海也在研究新能源,南海可燃冰自主钻探完成海试。这意味着我们将很快能将南海可燃冰利用起来。那么可燃冰是什么?我们多久可以用上可燃冰?

什么是可燃冰?
可燃冰,也称为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在极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气和水形成的冰状物质。它的结构是天然气分子被水分子包裹形成的晶体结构。可燃冰主要由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组成,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清洁能源资源。
可燃冰具有多个优势,它是一种巨大的天然气资源,全球储量巨大。据估计,全球可燃冰储量可能达到数万亿立方米,远远超过传统天然气储量。它主要分布在海洋的大陆架和深海沉积物中,覆盖范围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大洋和许多国家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内。
可燃冰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对较低,与传统化石燃料相比具有较低的碳排放,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
除了作为能源资源,可燃冰还具有其他应用领域。例如,可燃冰可以用作高效的储气体,用于调节能源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平衡。此外,可燃冰中的水分子也可以用于淡化海水,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南海有多少可燃冰?
根据相关专家的评估,我国的可燃冰资源主要集中在南海,其资源总量相当于650亿吨石油,可供我国使用130年,可以有效替代化石能源。南海的可燃冰资源主要集中在东沙、西沙和神狐等海域,但开采起来也还有难度。
可燃冰主要存在于深海和高海拔地区,开采环境极为恶劣。海底水深、压力高、温度低,加之海冰、海浪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增加了开采的复杂性。而且可燃冰是一种水合物,由水分子和天然气分子结合而成。在开采过程中,破坏水合物结构就会导致气体释放和水合物崩解,这会引发渗透和压力增加等问题。而且可燃冰开采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底部沉积物的扰动、潜在的温室气体释放等。
目前,可燃冰的开采技术还相对不成熟。开采可燃冰需要采用先进的钻探、开采、提取和输送设备,才能有效地从海底或冰层中提取和分离出天然气。而我国目前正将开采设备更换为自己研发的设备,这无疑更加大了难度。
我国南海地区的可燃冰主要赋存于水深300米以下的海底,而进行海底开采需要克服海洋水压、黑暗视觉等特殊环境条件。在深海环境下,海洋水压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大,对开采设备和管道系统的耐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深海环境下的光线非常有限,对机器设备操作和视觉观察都带来了困难。
简而言之,我国南海的可燃冰资源虽然丰富,但短时间来看开采还面临着种种困难。

多久可以用?
目前,可燃冰开采技术仍处于探索和试验阶段。虽然一些国家已经进行了试采和实验性开采,但在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采之前,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和工程挑战。
关键技术领域包括提取和分离可燃冰中的天然气、水合物稳定性控制、深海设备的设计与制造、远程操控和自主导航等。同时,还需要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和监管政策,确保开采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另外,经济可行性和市场需求也是决定大规模开采的重要因素。可燃冰的开采成本相对较高,需要进行全面的经济评估,确保开采活动具有可持续性和盈利性。市场对可燃冰的需求和价格也会对其开采的发展产生影响。
综合考虑,中海油研究院给出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时间表。预计将在2028年到2030年间建成试验区,初步形成产业规模。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至少可以在2030年实现小规模的开采和使用。至于后续的开发,则需要看市场表现再做决定。
其他可持续能源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市场之一,并且已经在太阳能利用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光伏技术的研发和制造方面已经完全形成产业,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光伏组件和光伏发电的主要生产和使用国家。同时,我国还在推动建设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站和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未来,光伏产业将继续“发光发热”,为全世界提供清洁的可持续能源。
同时我国也在推动核能的应用。我国已经建设了一批大型核电站,并在研发第四代核能技术,包括高温气冷堆、钠冷堆和固态废物处理等技术。在核能利用方面,最关键的当属“人造太阳”,也就是可控核聚变的研究。
核聚变能源的燃料是氢,而氢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巨大,远超过传统能源形式,如化石燃料和核裂变能。一个小小的核聚变反应堆就能够提供巨大的能源输出,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同时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与核裂变不同,核聚变反应不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废物,也不会导致核辐射泄漏的风险。核聚变反应的燃料是氢,反应产物是氦,没有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换言之,若是掌握了核聚变能,类似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电站这样的事故将不会再发生。
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核聚变能研究。2006年,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核聚变装置进行调试,并在此年3月成功通过国家验收。到今年,我国的科研团队已经实现了403秒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高约束模式运行新的世界纪录,在可控核聚变技术领域已经站在了世界顶尖位置。一旦这种技术未来实现真正突破,人类可能将再也不必为能源而烦恼。

结语
南海可燃冰的新海试成功标志着中国可燃冰开采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为中国乃至全球能源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前景。尽管仍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但这项突破性的成就为我们展示了可燃冰作为一种可持续能源的巨大潜力。除了可燃冰外,我们也在太阳能、核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相信随着这些新能源的普及,我们能够逐渐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早日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天文学家发现系外行星,演绎拉普拉斯共振(TOI-178系统)
对天文学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木星的三颗伽利略卫星有著名的轨道共振现象。也就是说,IO环绕木星4次,木卫二2次,木卫三1次,轨道周期遵循4:2:1的共振模式。这个共振被称为拉普拉斯共振。拉普拉斯是拿破仑时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的数学和天体力学都学得很好。他的研究领域之一是行星轨道的共振。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7:06:420000被爱迪生埋没一生的特斯拉,该用多少诺贝尔奖才能衡量他的贡献
埃隆·马斯克在2004年成立了特斯拉高级电动车与能源公司(EMEC),这让特斯拉的名字被更多人所熟知。物理学界以特斯拉为磁场感应强度单位来纪念伟大电磁之父特斯拉。人的各种表现,足以说明特斯拉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么重要。不过,这位科学天才一生旅途并非一帆风顺,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爱迪生。我要新鲜事2023-05-14 22:06:240001双缝干涉实验是骗局吗?双缝实验可能是错的
导语:双缝实验有两种结果,一是电子是不想当的运动,最终会产生两道痕迹,但假如电子是波形态在运动,最终会是多道痕迹,奇怪的是当科学家深入研究时,粒子突然不干涉了呈现两道痕迹,这就意味着观察决定事情发生,所以很多人认为可能是错的,但是在量子科学中双缝实验还是比较重要,下面就跟着探秘志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双缝干涉实验是骗局吗?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1:07:170000要是机器人变得和人类一样 那还算不算是一个生命?(机械生命)
机器人永远也不可能变成一个生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机器人也已经非常常见了,可能机器人的形态并不像是一个人,比如说我们的手机也算是机器人的一种,但是有着非常多的科学家都认为要是人类部队机器人加以管制,并且还大张旗鼓的去发展机器人,那么就可能会让人类的生活受到影响,并且在未来甚至有可能会通知人类。机器人的发展我要新鲜事2023-05-15 19:47:110000四大名著几大恐怖情节 这些背后的细节简直让人胆寒
导语:四大名著是中国的经典传统之作,但是有人认为这其中的部分情节细思极恐,西游记中孙悟空神通广大,护送唐僧时却连小妖精都斗不过,红楼梦中晴雯和袭人的结局暗示了宝钗和黛玉的结局,水浒传中宋江给李逵毒酒可能是怕他说出秘密,三国演义中曹操喜欢梦中杀人,下面就和探秘志小编共同了解下。1、西游记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1:29:4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