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返回舱:为何被烧的面目全非?回来时到底经历了什么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探索和征服无垠的宇宙一直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而当我们抬头仰望星空时,一颗神秘的天体在我们眼前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它就是月球。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人类想象力的源泉和浪漫的象征,它引发了我们对未知的好奇心和对探索的渴望。
月球作为地球的近邻,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夜空中最亮的天体,它的表面藏着无数的谜团等待着我们来解开。月球的起源、构成和演变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的焦点。
1969年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迈着坚定的步伐,成为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类。
他的脚印永远留在了月球上,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里程碑之一。从那一刻起,人类开始了对月球的深入探索,每一次任务都带来了新的发现和突破。
通过探测器和登月任务,人类已经揭开了一部分月球的面纱,但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也逐渐具备了探索月球的能力,嫦娥计划应运而生。嫦娥五号更是为我们带回了月球样本,然而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原本雪白干净的嫦娥五号返回舱却被烧得几乎面目全非,这是为啥呢?它在返回的路上到底经历了什么?

人类探月史
人类的探月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的太空竞赛时期,这是美国与苏联之间为争夺太空科技和军事优势而展开的竞争。苏联在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这引发了美国对自身在太空领域的落后感和对国家安全的担忧。作为回应,美国政府决定加大太空探索的力度,并在1961年由时任总统约翰·F·肯尼迪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在十年内将人类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这就是著名的阿波罗计划。
探月被美国人视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月球是地球最近的天体之一,研究其起源、演化和构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和太阳系的形成过程。通过收集和研究月球表面的样本,科学家可以揭示地球和月球的共同之处和差异,进一步探索太阳系其他行星的特征。
当然,探月也具有国家间的政治和军事意义。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太空竞赛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象征。成功登月不仅象征着科技和工业实力的胜利,也意味着对军事优势的争夺。探月任务的成功对美国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形象和声誉的象征,可以加强国内的团结和自豪感。
美国在1969年至1972年期间进行了六次载人登月任务,分别是阿波罗11号、阿波罗12号、阿波罗14号、阿波罗15号、阿波罗16号和阿波罗17号。这些任务共从月球上采集了约382公斤(842磅)的岩石和土壤样本。这些样本被带回地球,并在NASA的约翰逊航天中心的月球样本实验室中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到了后期,美国为了结交各国曾把月壤当礼物,中美建交时期我国也曾获得1克作为礼物。当时的许多研究都是在这1克月壤上做的文章,样本虽少,却引起了我国探月的热情。

嫦娥工程
嫦娥探月工程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当时世界范围内的太空探索正经历着新一轮竞争。随着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等国家在太空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决定加大对航天事业的投资和发展,以提升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
2004年,我国正式提出嫦娥探月工程加护,工程以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女嫦娥命名,象征着中国人民对太空探索的憧憬和追求。嫦娥探月工程被分为三期进行,每一期都有特定的目标和任务。
截至2021年,嫦娥探月工程已经取得了多项重要成就。从2007年最早的嫦娥一号开始,我们获得了一系列月球影像和科学数据,为后续任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基础。2010年发射成功的嫦娥二号包括一个绕月探测器和一个月球着陆器,成功实现了绕月飞行和月球软着陆。
2013年发射成功的嫦娥三号则包括一个绕月探测器和一个月球着陆器。月球着陆器成功实现了软着陆,并释放了一辆名为"玉兔号"的月球车。嫦娥三号任务还成功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和探测活动,为月球和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样本。
此外,嫦娥四号任务于2019年成功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并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进行探测的任务。嫦娥四号还携带了玉兔二号月球车,此前发射的玉兔号已经在2016年超额完成任务后停止工作。玉兔二号的使用寿命比玉兔号更长,直到今年仍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工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嫦娥五号任务。
嫦娥五号任务
嫦娥五号任务于2020年11月24日成功发射。任务包括一个月球探测器和一个月球样品返回舱。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进行着陆和采样任务,采集了1731克的月球岩石和土壤样本。采样完成后,月球样品返回舱与月球探测器成功进行了自动交会对接,并将采集的样本转移至返回舱中。
随后,嫦娥五号返回舱脱离月球轨道,执行了长时间的航天器在月球附近的飞行任务。在返回航程中,返回舱成功实施了样品封存和保护措施,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最终,嫦娥五号返回舱于2020年12月17日成功着陆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预定着陆场点,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月球样品返回的国家。
不过人们看了返回舱之后,却对它被烧焦的返回舱充满了疑问,它到底经历了什么?

返回舱为何被烧焦?
返回舱在返回地球时会经历高速进入大气层的过程。我们常说7.9km/s是第一宇宙速度,而嫦娥五号返回舱已经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达到了10.9km/s(第二宇宙速度为11.2km/s)。这会导致摩擦产生高温,使得返回舱外壳表面温度剧增。为了应对这个问题,科学家们采取了烧蚀防热的策略,使用耐烧材料制成的防热层来吸收和烧蚀掉大部分的热量,以保护内部结构和样品的安全。也就是说外层会有一层保护,我们看到的被烧焦的痕迹实际上就是保护层被烧掉留下的。
此外,"黑障"也是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之一。在大气层高程较为稠密的区域,温度极高,分子发生电离形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集合体,导致返回舱周围出现黑暗和电离现象。这会导致仪器失灵和与地面指挥中心的联络中断,给着陆位置的定位带来困难。嫦娥五号返回舱也经历了将近3分半钟的黑障阶段,这期间外壳仍在燃烧,内部则一片黑暗。
值得一提的是,载人航天飞船也会经历这些困难。那时返回舱外部是高达几千度的高温,即使有科技的保证,想必人也是会害怕的。从这一点来看,也不得不佩服那些执行航天任务的宇航员们。
结语
目前我国嫦娥探月工程已经处于第一阶段——无人月球探测阶段后期,预计2024年将发射嫦娥六号,嫦娥六号将在月球背面着陆,并实现人类首次月背采样任务。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我国将在2030年前迈入第二阶段——实现载人登月任务。该任务暂定为“嫦娥八号”任务,它将与嫦娥七号任务一起,组成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我国正一步步实现嫦娥工程的最终目标——建立月球基地。
黑洞天体系统之一 天鹅座x1是什么样的存在
导语:天鹅座x1最早被认为是黑洞天体系统之一,主要是位于天鹅座方向的双星系统,于1965年被发现,由一颗致密星和一光谱型09-BO的超巨星组成,其中超巨星被认为大约有20-40倍太阳质量,而致密星则被认为是高质量X射线的来源,也是人们发现的第一个像是黑洞的天体,和探秘志了解下这个天体系统。黑洞天体系统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1:09:410000马是怎样睡觉 (站着睡觉)
马通常会站着睡觉,但也会选择卧睡、躺着睡等不同的睡眠姿势。在动物王国中,每个物种的睡眠习惯都独树一帜,这些习惯往往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生理结构密切相关。当我们深入了解这些习惯时,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动物,还能从中学到如何更好地照顾它们。马,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家畜之一,其睡眠习惯尤其引人注目。1、马的多样化睡姿我要新鲜事2024-03-18 14:38:360005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设备试运行开启:预计下月排污水
6月12日消息,据日本当地媒体报道,东京电力公司于今天开始对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设备进行试运行。试运行期间将使用淡水代替核污染水,用海水进行稀释后通过海底隧道排放入海。预计试运行将持续两周左右的时间。根据此前日本政府公布的时间,预计会在7月份正式开始排放核污水,届时可能会对海洋和生物造成极大的危害。我要新鲜事2023-07-13 09:33:270000我们生活的世界可能是虚拟的,这几个现象可以表明(虚拟世界)
人类所存在的世界可能就是一个虚拟的程序当我们拿起手机打开一个APP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当中,并不是我们想看到什么就可以看到什么,而是说这个世界前我们看到什么,我们才能看到什么,在这之前有一个曾经玩过VR游戏的玩家说那我们在戴上眼镜之后就可以感觉到我们进入到另一个世界,那会不会是我们所存在的世界也是一个虚拟的呢,其实未必没有可能看看下面这几个现象就知道了。我要新鲜事2023-05-15 07:03:230000想要换新手机,这些坑要小心避过!
现在每个月都会有很多新机发布,不过其中有新颖的机型却很少,大多数的配置相差不大,就像是套娃机一样,虽然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但实际上完美的机型并不多,我们在选购手机时,要注意避开一些坑,不然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下面给大家盘点几个要避开的坑,提前了解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手机。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6:51:19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