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81

冰化了海平面会上升吗

我要新鲜事2024-01-04 20:04:570

全球变暖和冰川融化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数据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一现象的严重性。据统计,自1994年至2017年,全球共融化了28万亿吨冰,融化产生的水能将中国淹没2.9米深。这样的数据令人惊叹,也引发了人们对地球未来的担忧。

然而,地球并不需要人类保护,因为它自身经历了漫长的变冷和变热过程,冷热交替只是地球的常规操作而已。

冷热交替

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理论上应该是零下21摄氏度,但实际上却是14摄氏度。这是因为地球具有温室效应,能够自身保温。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的大气中温室气体量较低,温室效应相对较弱,按理来说,地球应该是一个寒冷的星球。

然而,由于地球内部热量和海底火山活动的增加,大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被释放到大气中,逐渐形成了最早的温室效应大气层。这些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并反射地球表面向外散发的红外辐射,从而使得部分地球表面散发的热量无法逃逸到太空中,使地球表面温度保持相对较高。

然而,约26亿年前,蓝藻释放出氧气,使大气中的甲烷被氧化,温室效应减弱,地球进入了持续三亿年的休伦冰河期。这个时期摧毁了地球大气中的甲烷,使得甲烷不再是大气的最主要成分之一。地球由此陷入周期性的冷暖循环。它冷到一个极致后就会变热,热到一个极致后又突然变冷,它总是这么任性。在休伦冰河期后不断冷热交替,先后经历了成冰期、奥陶纪、石炭纪三个冰河期,随后在大约250万年前,地球进入了第四纪冰川时期。

第四纪冰川时期,气候开始变得寒冷干燥,导致非洲大陆上的大片森林消失,一种灵长类人猿被迫下地,它们被称为南方古猿。这是生物演化中的一次重要变革,为之后200多万年的时间里出现具有智慧的人类奠定了基础。

与休伦冰河期相比,第四纪冰川的覆盖范围仅停留在南北极和中高纬度地区,并未蔓延到中低纬度地区。1.2万年前,冰河时期结束,冰川融化引发了河流涨水。此时南方古猿的后代已经进化为智人,并且初步建立了原始社会。

在地球上的许多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中都有关于洪水的传说,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西方神话中的诺亚方舟和东方神话中的大禹治水。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神话传说很可能就与冰河时期结束引发的大洪水有关。

随着第四纪冰川的结束,地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气候时期。许多冰河时代的物种消失,比如猛犸象、剑齿虎等,然而也正是因为第四纪冰川时期结束,使得人类发展起来,逐渐诞生出文明。可以说人类是全球变暖的受益者,但人类不可能永远是受益者。

人类活动加剧全球变暖

虽然地球变暖是自然趋势,但是人类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人类为全球变暖加了一把火,就好比地球在文火慢炖,但是人类嫌它炖得太慢了,于是加了一把火,直接把文火变成了猛火。本来要烧几千年甚至几万年的,被人类缩短为几百年。短短23年的时间,烧化了28万亿吨冰川。

自工业化时代以来,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人们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这些气体在大气中形成了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引发一系列的气候变化。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活动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自185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已经从280ppm上升至现在的415ppm,这是80万年来未曾有过的高浓度水平。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加剧了温室效应的发生,导致全球温度不断升高。

除了二氧化碳,甲烷也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甲烷通常由人类活动中的农业、畜牧业和废弃物处理产生。研究表明,全球甲烷浓度正在不断上升,根据国际气候科学组织(IPCC)的报告,自19世纪末以来,全球甲烷浓度已经增加了约150%。具体来说,从1750年到2011年,全球甲烷浓度从715 ppb(10亿分之715)上升到1803 ppb。尤其是1980年代以来,从1983年到2020年,全球平均甲烷浓度增加了约30%。这一增长趋势在高纬度地区尤为明显。

除此之外,人类活动中的森林砍伐、土地利用变化等也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产生了影响。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的生态系统之一,但是人类的砍伐活动导致了森林面积的减少,从而减缓了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此外,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变化也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农作物的生长需要氮肥,而氮肥在土壤中分解时会产生氧化亚氮,这是一种强烈的温室气体。此外,土壤中的微生物也会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产生甲烷等温室气体。因此,在不合理的农业生产中,如过度施肥、过度灌溉、过度耕作等,会导致土壤中的氮和碳循环异常,从而使得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量增加,加剧了温室效应的发生。

至少还要热9000年?

根据历史上发生过的冷热交替规律,塞尔维亚地质学家和天文学家米兰·柯维奇提出了一种与地球轨道参数有关的理论。他认为地球的气候变化与地球的轨道参数(即地球公转轨道的离心率、倾角和进动)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柯维奇循环的周期包括40万年、10万年和2.1万年,这些周期与地球轨道参数的周期变化相对应。这些周期性变化可以影响地球接收太阳辐射的量和分布,从而影响地球的气候变化。例如,当地球轨道离心率减小时,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变小,接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地球气温升高;而当离心率增大时,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变远,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地球气温降低。

我们就算最乐观取2.1万年时间,第四纪大冰期结束于1.2万年前,那么也就是说至少在未来9000年内,地球都会是逐渐变暖的趋势。这对人类来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人类有文字记录的历史不过5000年左右,9000年几乎是它的两倍。

全球在行动

全球变暖是地球的趋势,我们无法扭转,只能尽力去减少推波助澜,不要加剧温室效应。这就需要我们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无污染、再生性强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19年可再生能源占全球电力供应的比例为27%,其中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占比超过80%。

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则是另一个重要途径。推广高效节能的建筑设计和制造技术,使用高效节能的电器设备和机械设备,都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我国就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能源管理,推广能效技术和设备,发展低碳交通等,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些措施的实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此外,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达到了14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的50%以上。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需要全球合作。2015年签署的《巴黎协定》就是一个重要的国际合作成果,协定旨在限制全球气温上升到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以内,并努力将其限制在1.5℃以内。该协定已经得到了196个国家的签署和批准,为了减少温室效应,全球都在行动。

结语

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而温室效应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加强环保和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研究,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未来。因为不是地球离不开人类,而是人类离不开地球。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