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为什么会“后退”
我国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但你知道吗,这个面积其实一直在增长。以我国东部地区为例,近2000年来,已经多出了近一个省的面积!千年前,盐城市和南通市的大部分土地都还不存在,因为那时这里还是大海,而再往前推2000年,甚至大半个江苏省都是一片汪洋。如此看来,大海似乎在“后退”?
然而我们都知道,近些年来温室效应严重,全球变暖使得冰川融化,海平面是在上升的。为何我国东部沿海的陆地反而越来越多了呢?

东部地区的陆地变迁
东部地区的海岸线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自1984年至2016年,江苏省的岸线长度增加了143.59千米,陆地面积也净增加了10万公顷。这一数据非常惊人,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多出的土地就意味着大量的财富。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大海在后退,而是陆地在“前进”。
近年来,全球变暖导致冰川消融,格陵兰岛的冰盖每年都会失去约250亿吨冰。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地区的冰川,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安第斯山脉等。这些冰川融化出的水最终会汇入大海,使得海水量增加,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卫星观测已经提供了全球范围内海平面变化的准确数据。科学家通过使用雷达高度计等技术,可以测量海洋表面的高度,并监测长期趋势。这些观测数据显示,全球海平面每年上升约3毫米。
由于海平面上升,沿海低洼地区容易被淹没,因此海平面上升并不会造陆,而只会“吞噬”陆地。在江苏省,真正造陆的是三大河流——黄河、长江和淮河。

天然的填海造陆机器
河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地貌形成力量之一。它们通过长期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不断改变着地表的形态,并在过程中创造出新的陆地。
河流通过水流的冲击和携带的颗粒物质,对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长期以来,河流的侵蚀作用导致了峡谷、峡谷和河床的形成。例如,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就是科罗拉多河长期侵蚀作用的结果。河流的侵蚀还可以形成河道的深度和宽度,进而改变周围地区的地势。在河流下游,侵蚀作用往往减弱,变成沉积作用。
河流携带着从上游运输而来的泥沙和碎屑物质,当水流速度减慢时,这些物质会沉积在河床和河岸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沉积物就会逐渐堆积形成新的陆地。例如,尼罗河三角洲就是尼罗河长期沉积作用的结果,它创造了埃及的肥沃农田和人口密集的居住区。

河流的洪水也是造陆的重要过程之一。当河流水位上升并超出河道时,水流会涵盖周围的平原地区,并在退水时留下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可以丰富土壤,并为植被生长提供养分。例如,孟加拉国的恒河洪泛平原就是恒河洪水周期性沉积作用的结果,这里的土壤非常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江苏的大部分土地就是近三千年来由沉积作用和洪水效应造就而来。有人要问了,淮河是江苏主要河流,长江也流经江苏南部,但黄河跟江苏根本不沾边,为啥它还会影响江苏?其实黄河才是江苏填海造陆的主力如今盐城市的大量陆地就是黄河制造的。
黄河的历史变迁
由于黄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壤松软,加上黄河水量巨大,河床容易发生漫滩、决口等现象,因此黄河的改道频繁而普遍。根据历史记录和研究,黄河至少决口1590次,较大的改道次数就多达26次。
科学界一般将黄河下游河道历史变迁分为四个时期。最早是由渤海湾入海的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1100年之间的古黄河时期,这个时期下游河道相对稳定,主要流经今天的山东省和河南省。

随后是人工开挖时期,也就是元朝到清朝期间。这个时期由于黄河下游河道的频繁改道和洪水泛滥的问题,人们开始进行人工开挖和整治工程,以控制黄河的水流。这个时期人们先后将黄河下游河道分成数股和单股,随后汇淮入海。黄河流经江苏的时代便是在这个时期。清朝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兰阳古铜瓦厢决口,它冲断了京杭大运河汇入大清河,从利津进入大海,这才正式结束了700多年夺淮入海的历史。它留在江苏的黄河故道并没有堵塞,而是形成了今天江苏淮安、盐城一带的废黄河。
在此之后,就是近代的黄河改道时期。在公元1855年至1976年之间,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道事件。其中最著名的是1938年的“花园口决堤”事件。当时,花园口位于黄河下游的河南省郑州市东北部,是黄河流域最为薄弱的一段大堤。1938年,日军在占领徐州后准备夺取郑州,进攻武汉。为了阻挡日军,蒋介石下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这次事件虽然成功阻挡了日军,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灾难。河南等地大片土地被淹、约80余万人惨遭溺死,是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事件之一。
最后一段时期就是现代整治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整治黄河下游河道,包括修建更加坚固的堤坝、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推行生态保护等。这些措施能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并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可以看出,在黄河改道历史中,有700多年流经江苏的时期,这段时间也为江苏造出了大量的土地,间接形成了今日的繁华景象。除了河流的作用外,板块的变化也是造陆的推手。
板块学理论
板块构造学理论认为,地球表面的外壳是由若干个相对稳定的板块组成的,它们沿着大洋中脊或板块边界相互移动,从而导致地震、火山喷发和山脉隆起等地质现象的发生。板块运动不仅影响了地球的形态和构造,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陆地面积的变化。
板块运动对陆地面积的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板块的运动和碰撞导致了地壳的抬升和下沉,从而改变了陆地的海拔高度和地形形态,进而影响了陆地面积的大小。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是由于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所致,这导致了地壳的抬升和山脉的形成,同时增加了亚洲大陆的面积。

另一方面,板块的运动还会引起海平面的变化,从而影响陆地的面积。随着板块的运动和海洋地壳的扩张,海洋面积不断扩大,而陆地面积则相应减小。例如古生代,古大陆盘受到板块的挤压和撞击,陆地面积逐渐减小,海平面逐渐上升,最终形成了现代的大洋和陆地分布格局。
实际上,板块运动对陆地面积变化的影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地质历史上,板块的运动和碰撞不断地发生着,陆地面积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在白垩纪时期,南极洲和澳大利亚板块分裂开来,这导致了南极洲的冰盖形成和退化,从而影响了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我国东部地区刚好处在板块边缘,板块的活动抬升了地壳,让更多的土地露出水面,也就让人看起来像是海洋在后退。
总结
不得不说自然造物的神奇。其他国家因为陆地面积不足,还在填海造陆。而我国却有天然的造陆机器,能够不断造出新的土地。
而黄河也不愧是我们的母亲河,不仅造出了江苏的大片土地。如今在渤海也在积极发挥作用,据统计,黄河三角洲的新淤地每年将会向海洋“前进”2公里左右,整个三角洲的面积每年增长约20平方公里,我国的陆地面积正不断地生长增大中……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宇宙中的“速逃星”,原本稳定运行在星系内部,为何突然叛逃了?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常用这句话来形容地球上稀奇古怪的事,宇宙之大,也无奇不有,除过吞噬万物的黑洞,拥有极端密度的中子星,宇宙中还有一类有趣的行星:速逃星。地球日复一日地围绕太阳公转,太阳又以同样的方式驻留在银河系,似乎每颗行星和恒星都有自己的归宿,拥有自己稳定的公转轨道,实则不然,有一些恒星它们更像叛逆的流浪之子,急于冲出星系的怀抱。我要新鲜事2023-10-29 19:30:560000光走出太阳系要多久?太阳系到底有多大
导语:光速是自然界已知的最快速度,每秒30万千米,所以从地球到月球只需要一秒多的时间,而地球到太阳只需要八分多钟,太阳系中最长的行星轨道就是海王星,大约是45亿千米,但是这并不是太阳系的边界,因为轨道之外还有柯伊伯带,大约是在距离太阳1光年的位置,探秘志带大家一起看看吧。光走出太阳系要多久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6:22:310000深海中可能有文明存在吗(有待继续探索)
深海中是否有文明存在,还需要继续探索,目前没有明确的结论。从古代开始,人们便有一个上天入海的梦想,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上天的梦想已经实现,而入海一事却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结。现在的我们,可以在1万多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内进行探索,但是对于一万米以下到底有什么,谁也无法预测,要知道随着下潜的深度增加,人类要面对的是极大的水压,以及各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不知名海底生物。海底文明仍在探索中我要新鲜事2024-02-15 16:48:060000日食是因为什么引起的(太阳、月亮和地球排成一行)
在浩瀚的太空中,虽然各种天体和人造飞行器相距遥远,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但太阳、地球、月球和人造飞行器的光影在太阳系中都能在一定条件下工作。这里呈现的光影奇观令人惊叹。据说一个地方的人如果不去别的地方,平均只能看到400年左右的日全食。从“天狗蚀日”说起……我要新鲜事2024-01-23 19:54:300000小行星Bennu撞击地球概率上升,预计在未来三百年内(钥匙孔)
Bennu在未来300年内仍然不太可能撞击地球,但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表示,这种可能性比以前想象的要高。上部形状的岩石小行星“Bennu”几乎独自围绕太阳运行了数亿年。直径约500米的“奔努”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但数百年后,它可以与地球相撞。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7:43:0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