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上常见的避雷针 工作原理是什么(分散电流)
我要新鲜事2024-01-23 21:09:380阅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是引导和分散顶流。避雷针作为一种常见的防雷装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避雷针的诞生,源于人们对雷电灾害的认知。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当天空中的云层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电荷,形成雷电。雷电的电流非常大,电压非常高,能够对地面上的建筑物和人类造成巨大的威胁。为了防止雷电灾害,人们发明了避雷针。

工作原理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引导电流、分散电流和接地泄流三个步骤来完成。首先避雷针通过尖端放电的原理,将云层中的电荷引导下来。避雷针的尖端部分在云层与地面之间形成电场,使得空气被电离,产生向上的电晕电流。这个电晕电流的产生,使得云层中的电荷能够被顺利地引导到避雷针上。

充分泄流
其次避雷针通过自身的结构,将引导下来的电流进行分散。避雷针的主体部分是一根铁杆,铁杆上分布着许多小针。当电流顺着避雷针流下时,这些小针能够将电流分散开来,使得电流分布更加均匀,避免了集中电流对避雷针造成损坏,避雷针通过接地泄流的原理,将引导下来的电流安全地引入地下。避雷针的底部是一个金属圆盘,通过导线与大地相连。当电流顺着避雷针流下时,它会顺着金属圆盘流入地下。这个过程使得电流得到了充分的泄流,避免了电流对地面上的建筑物和人类造成危害。

化解灾害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避雷针成功地将雷电的威胁化解于无形。它的工作原理简单而有效,是人们智慧的结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雷电灾害的复杂性不断增加,避雷针也需要不断升级和完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月球上有外星人吗?美国因为发现外星人终止登月计划?
导语:人们对月球有着无限的好奇心,所以才会不断探索月球。上个世纪人们就在研究如何登月而美国也成功登上了月球。有人表示后来人们不再登月是因为月球有外星人的缘故,那月球上真的有外星人吗。月球上有外星人吗美国在1972年12月返回地球之后,再也没有举行过登月活动。所以有人认为人类之所以不再举行载人登月活动,美国登月终止计划是因为月球上发现了某些特别的东西,甚至于月球有外星人。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2:50:200000海豚的智商相当于多少?6-7岁人类小孩(和人脑重量相似)
海豚的智商相当于6-7岁的人类小孩,曾有科学家将猩猩、人和海豚的大脑进行过对比,海豚的脑重量和人类几乎一致,分别是1.6公斤和1.5公斤,而猩猩的大脑仅人类的六分之一,也就是0.25公斤,这些都足以证明海豚的智商相对于猩猩来说,是更高的,而黑猩猩的智商则相当于人类的3-4岁,也就是说海豚的智商是远远超过这一数值的。海豚的智商有多高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3:45:130000现在手机已经几乎达到上线,未来可能会发展成什么样?
未来手机可能会变得更小大家应该有一种记忆,就是在之前有几年的时候,手机就会变得越来越大,尤其是屏幕,甚至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当中,大家都认为屏幕比较大的手机就是好手机,但是也不能太大,要是太大,其实对于人们的使用体验也是一个影响,当前的手机大小和薄厚基本上已经定型。很难再做出什么太大的改变,那么在未来可能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我要新鲜事2023-05-15 07:19:450000影响世界的十大物理定律 揭秘世界和宇宙的规律(重大发现)
十大恐怖物理定律分别为: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相对论定律,运动极限定律。这十大物理定律揭示了物理学的真正秘密,打破了以前人们固执的思维。影响世界的十大物理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6:34:180001韩国人造太阳创造世界纪录 在1亿度高温下 成功运行20秒
根据韩媒报道,韩国的人造太阳在11月24日成功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在1亿摄氏度的温度下持续运行了整整20秒的时间。人造太阳的概念早在很久之前就被提出,其目的并非真正制造一个挂在天空中的太阳,而是希望通过核聚变技术利用太阳的能量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新能源。然而,人造太阳的制造并不简单,虽然我国已取得一定突破,但核聚变的掌握仍然面临挑战。我要新鲜事2023-07-22 20:50:1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