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的人离开手机就会很焦虑呢(“连结”之)
手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是我们与他人交流最常用的设备。手机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它可以让人们与外界保持联系。这些联系可能是关于社会关系的,例如与其他朋友的联系,也可能是关于信息的,例如获取最新信息或一些八卦或者刷短视频。这些便利属性使人们对手机形成心理上的“条件效应”或“依赖”。一旦手机出现在自己面前或自己手中,人们就会联想到他人或新的信息,因为人们依靠手机来获取这些信息。
毫无疑问,手机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当人们做一些不需要手机参与的事情时,手机的出现就是一种干扰。比如,年轻人工作时,突然看到女友恋爱的照片,于是就花时间思考,从而耽误了手头的工作。
相反,如果手机不在身边,我们就会无所适从。过去,分离焦虑的心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身上。孩子们从母亲或其他照顾者那里得到食物、保护和照顾。因此,孩子依恋母亲。如果他们分开了,他们会有分离焦虑。如今,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另一个依附对象。心理学家认为它满足了我们的三种心理需求:效能感、自主性和归属感。如果我们脱离它,我们会有手机分离的焦虑。
手机在场效应

当人们开车、走路、工作或学习时,使用手机不可避免地会干扰他们的工作。但是,我们这里要说的不是手机使用造成的干扰,而是手机出现(即使我们不使用手机)所造成的干扰,可以简单地称之为“手机存在”。
埃塞克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招募志愿者参与一项手机在场实验。实验是成对进行的。研究人员让两个人把他们所有的私人物品存放起来,然后走进另一个房间。这个房间里有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1代表手机;2代表书桌上的书;3代表椅子。两个人坐在椅子上,聊了10分钟。谈话是关于过去一个月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谈话结束后,研究人员测量了志愿者与受访者之间关系的质量和亲密程度。当然,一半的志愿者一边聊天一边把手机放在书上,另一半的志愿者书上没有手机。
研究结果显示,当手机放在桌子上时,双方的质量和亲密度相对较低。后来,研究人员重复了一个类似的实验,结果与这个实验一致。这说明手机的存在会影响人们的人际关系。虽然不知道手机对人们的影响是什么。
这些在手机上发现的心理现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扎伦茨就发现,当别人在场时,人们的生理唤醒更强烈,因此他们在简单的任务中表现更好,但在困难的任务中却受到阻碍。比如,如果孩子觉得做简单数学题时父母在关注他,他可能会做得更好,但如果他做的是奥数等难题,他就会心烦意乱。手机扮演着“他人在场”的角色。

除了唤醒,其他人的存在也可以争夺人们的注意力资源。人们会被其他人分心,把注意力分散在任务和其他任务之间。因此,手机的出现可能反映了手机对我们情绪的波动,也可能反映了对我们有限的注意力资源的占用。
如果人们只是在做简单的工作,那么手机的出现不会影响到人们。但是,在复杂的工作中,只要有手机,人们的工作表现就会打折扣。有研究表明,当人们讨论有意义的话题时,手机的出现会影响人们讨论的效果。不过,聊天时手机是否出现并不重要。这似乎提醒我们,在路上走路的时候,手里拿着手机是可以的。不过,如果我们在开会或者想找个朋友敞开心扉谈论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最好“收拾一下”(不用手机),认真交谈。
手机分离焦虑

如上所述,手机给人一种“连接”的感觉,即通过手机与自己的朋友圈和信息源相连。这种联系感使人们习惯于整天查看手机上的新消息。直到他们上床睡觉,人们仍然看他们的手机。很多人整天都离不开手机。如果手机与人分离,人们会感到焦虑。
南缅因大学的研究人员将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学生在进入教室前必须交出手机。另一部分可以将手机带进教室,但应保持安静,不得使用。在这个案例中,研究人员测量了他们正常的手机使用情况,并跟踪了他们的情绪变化。
研究发现,那些不能随身携带手机的人会感到更焦虑,而经常使用手机的人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左右变得更加焦虑。温和的手机用户没有焦虑。对于适度的手机用户来说,当他们交出手机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变得越来越焦虑,但如果手机能随身携带,就不会有焦虑。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在两种情况下做一个单词搜索任务。在第一种情况下,当他们完成任务时,手机就在他们眼前,只是静音。在第二个案例中,手机被放在房间的另一端,借口是会干扰实验设备。他们必须做一个与手机分开的单词搜索任务。此外,研究人员会在任务进行过程中故意拨打参与者的手机,让他们在挂断电话前响6次电话。一半的参与者经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另一半经历了相反的过程。
结果显示,不能拿起电话会使参与者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在单词搜索任务中的表现更差。因为心率和血压是压力和焦虑的生理指标,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参与者在第二种情况下更焦虑。
为什么人们会有手机分离焦虑?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人们害怕错过美好的时刻和与人交往的感觉。这可以追溯到我们一开始所说的。手机满足了社会的联系感或归属感。现在,如果周围没有手机,我们会感到失落。此外,有学者认为,由于手机能够满足人们的自主性和自我效能感,手机已经逐渐成为许多人自我延伸的一部分。丢失手机就像拿走了画家的画笔、音乐家的乐器或宠物爱人的动物。失去一部手机就像是把自己最重要的东西丢了。
警惕无手机恐惧症
由于人们对于手机分离的焦虑感非常普遍,有人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无手机恐惧症”(Nomophobia)“Nomo”指没有手机,而(no mobile phone),而“phobia”是指恐惧。这类似于一种行为成瘾现象。这使得人们一整天都在看手机的想法让他们分心,以至于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处理其他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现在觉得自己的生活和时间“碎片化”的原因之一。人们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而且总是被其他新闻短视频打断。
你上厕所、洗澡或游泳时一定要带着手机吗?你经常担心你的手机电池坏了吗?您是否随身携带便携式充电宝,以避免手机断电的“悲剧”?无论你走到哪里,是否有必要检查信号或网络接入信号(WiFi等)?你是否有时会误认为手机在振动,但实际上不是振动的?你有时会找一部手里拿着手机的手机吗?你睡觉的时候手机在哪里?这些都是关于检查你对手机依赖性的问题。
显然,在这个碎片化和个人注意力下降的时代,我们的注意力资源几乎耗尽。在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冷静下来,思考如何避免成为手机的“奴隶”。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发源地:湖北、北京、浙江、河南、河北
我国关于戏曲的历史源远流长,戏曲的种类也非常多,不过现在相关的戏曲演员比起古代来说还是比较少的,国家对于戏曲也在恢复重建之中,那么,中国五大戏曲剧种的发源地都是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发源地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0:27:250002卡尔曼滤波的具体原理 卡尔曼滤波的完整体现
导语:卡尔曼滤波是一种利用线性系统状态方程,并且最终系统输入了输出观测数据,获得最优解答的算法。不过在观测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干扰,即使是最优结果也会有误差。下面就和探秘志具体了解下卡尔曼滤波。卡尔曼滤波的具体原理卡尔曼滤波是被斯坦利·施密特正式发现的,当时他在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方法对于解决阿波罗计划的轨道预测是比较有用的,后来还根据研究最终发表了相关论文。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2:40:330000中国最古老的天书文字?揭秘陶罐上的良渚先民“天书”
导语:文字是十分重要的发明,有了文字更多东西才得以纪录和传承。中国的文字也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的变革才有了今天文字。在大家普遍的认识中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那么中国文字还有没有更早的呢?下面和探秘志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不起眼的陶罐是国宝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1:41:090000神秘的黑洞星 外边是恒星里边是黑洞 只存在于早期宇宙
宇宙的第一颗恒星和第一颗黑洞的起源仍然是一个谜团,尽管哈勃望远镜和韦伯望远镜使我们对宇宙有了更多的了解。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我们的宇宙在138.2亿年前的一次巨大爆炸中诞生。然后,氢元素和氦元素开始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恒星和星系。然而,第一颗恒星和第一颗黑洞的形成可能与我们所想象的不同。有些天文学家认为第一颗黑洞是在第一颗恒星内部形成的,这种天体被称为黑洞星。我要新鲜事2023-11-29 12:42:180001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电动车把手,到底有没有必要?(汽车黑科技)
电动门把手对于汽车并没有实际作用现在可以看到因为某些新能源车企的代理,所以导致很多的车辆都开始使用上了电动门把手,这样看起来会比较有科技感,而且比较炫酷,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南方可能还好一点,但是到了北方可能就会让人们非常难受,下面就来说一说电动门把手的缺点。我要新鲜事2023-05-15 07:17: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