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无鱼之困:再不保护“四大家鱼”基因库,我们将无鱼可吃
我要新鲜事2023-05-18 14:23:310阅
过去长江鄱阳湖的渔民对鄱阳湖有着美好的回忆,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他们偶尔能捕到100多斤的鱼。然而这几年,最大的鱼也不过一二十斤。以前一次能抓四五百斤到现在的四五斤,不过几十年过去了。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与渔业的衰落密切相关。长江江豚和饵料鱼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保持平衡的动态关系。但由于近年来人为干预,长江渔业总趋势下降严重。

不仅是江豚,其他珍稀水生物种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10年前白鳍豚被宣布灭绝,中华鲟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还有刀鱼,因为稀缺一度炒到八千多元一斤。据了解,目前长江有近80种鱼类受到威胁。可以说,长江的水生生物正面临着最危险的时刻。鱼类的基因在人类的繁殖中也在退化。最早提出“十年禁渔”的曹文轩解释说:“人工养鱼时,必须及时投放野生鱼卵进行繁殖。如果不保护基因库,我们将面临无鱼可吃的局面。”

一旦野生家鱼数量灭绝,养殖家鱼的基因也在不断退化。最终可能由于产量的需要而养殖家养鱼“快鱼”,小鱼受损或缺地,导致家养鱼无法正常进食。根据当地农村部监督管理办公室的回应,现在“四大鱼”的资源产量远低于以前的产量。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鱼苗数量下降了90%,产卵量从1200亿枚下降到不到10亿枚。首先是过度捕捞,事实上目前过度捕捞不仅存在于长江,在中国的长江大部分支流和其他水域也存在过度捕捞,导致很多水域的鱼类种类数量锐减。

据长江边上的老渔民介绍,上世纪80年代,长江流域的人们开始使用电网和“摇头丸”捕鱼。当时大部分渔船都有电网设备,在静水区与长江相连的沟壑、湖泊里有渔民的“忘我”。电网是一种“灭绝”的捕鱼方式,无论大鱼小鱼还是其他水生生物,但电网范围内的都会被“消灭”,鱼苗和幼鱼死亡率最高。
0000
相关推荐
龙利鱼是什么鱼?形似牛舌,眼睛竟长在同一边(肉质鲜嫩)
解答:龙利鱼是生活在我国近海的大型底层海鱼,又被称为牛舌鱼,最喜欢温暖多盐的环境,因为肉质细腻鲜嫩,而且出肉率高,广受人们的喜爱,成了一道餐桌上的经典美食,其中还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能起到很好的护眼功效。龙利鱼是什么鱼?龙利鱼是海鱼,最喜欢在水温14-24度的海水中生活,雪白色的鱼肉十分富有弹性且鲜嫩透亮,而且没有任何的腥臭味,即使煮过头也不会显得肉质硬或老,深受沿海人民的喜爱。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6:39:290001蜜蜂进化为食肉生物,失去刺,肠道像秃鹫 (未来的预测)
在相关的生物学家的预测和推理研究之下,发现蜜蜂这种生物,在未来不知道多少年里,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生物的进化受到环境和自然的影响,在如今的环境之下,蜜蜂有可能会变成食肉的动物。失去尾部的尖刺,肠道也会进化的非常不一样,甚至像秃鹫一样,具有极强的消化能力。我要新鲜事2023-05-20 12:14:08000071岁老人飞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太空梦想)
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7:01:380001衣冠冢是什么意思?仅以死者遗物埋葬(多是尸骨无存者)
虽然人们常说死者都是入土为安,但是并非所有殡葬方式都是将尸骨掩埋在地下,比如衣冠冢就是一种极为特别的殡葬方式,只埋葬死者的衣物或者遗物等,主要是用来纪念死者,下面就跟着探秘志一起来看看吧!衣冠冢是什么意思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2:54:060001病毒这么凶猛 他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病毒目的)
病毒这么凶猛只是在无意识的寻求活路。别看现在全世界的疫情基本上已经平息,但其实暗流涌动。根据一些专家,可能会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疫情有第二波的反弹,到时候会更厉害。人类在进入到21世纪之后,已经多次受到了病毒的威胁。这就让人们非常难以理解,病毒为啥会这么凶猛?他们住在人体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病毒的生存我要新鲜事2023-05-22 04:05:0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