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真实原因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人们常常用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来说某人对于工作十分认真负责。但是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却是对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活动的不一样的解读,究竟是哪里不一样呢?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远古时代,黄河流域经常发生大洪水,老百姓的房子都被冲倒了,人们无家可归,有很多人被洪水淹死了,到处都是一片荒凉的景象。
当时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舜看到这一切,心里非常着急,他想,这一切都是洪水造成的,只有治理了洪水,人民才能安定下来,过上好日子。于是便派禹去治理洪水。
虽然那时候禹刚刚结婚,他也很想和妻子在家里多过几天幸福、甜蜜的日子,但看到那一片片的洪水和一群群无家可归的老百姓时,他心里非常难受。
于是,便什么也不想了,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洪水治理好。
他戴上草帽,拿起锄头和铁锹,告别了妻子,带领老百姓,来到工地上,开始挖沟造渠,他们每天顶着炎炎的烈日,从早上干到晚上,手上磨出了茧,身上也晒掉了几层皮。在这个期间,禹的妻子生了儿子,大家都劝禹回家看看妻子和儿子,可他却摇摇头说:“这只是一点小事罢了,跟国家大事比起来不算什么,洪水没治好,我是不会回去的!”?
还有好几次,禹从自己家门口经过,都没有进去看看。人们都被禹的这种精神感动了,做起事来也更加努力了。
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斗,禹终于治理好了洪水,老百姓从此便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禹也因此受到了人们的称赞,人们都叫他“大禹”,后来,还选他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大禹为了根治水患,解除百姓痛苦,治水13年,终于洪水平息,东渐于海,老百姓安居乐业,“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大禹功不可没。
然而,大禹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真的就是为了革命工作,为了天下苍生?他真有这样的思想境界吗?我怀疑。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真实原因

终于,细读《史记》,寻出蛛丝马迹。司马迁说:“禹伤先人父鲧功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13年,过家门不敢入。”看来,大禹不是不想回家,而是不敢回家。为什么连家都不敢回呢?这里面有蹊跷。我们先来看看禹父鲧是怎么死的。
大禹的父亲鲧因治水不成而被舜所诛,鲧一没有渎职,二没有贪污治水资金,三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舜为什么要杀他呢?治水没有成功不是理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那样低下,科学技术那样低下,又没有前人的治水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靠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地摸索,失败是正常的。要鼓励探索,要允许失败,以舜那样的英明之主不会不知道这一点。其实,说穿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治水不成不过是一个借口,而杀掉他才是真正的目的,这是政治斗争和权力角逐的必然结果。
据《史记》记载,禹的父亲叫鲧,鲧是帝颛顼的儿子,颛顼是昌意的儿子,昌意是黄帝的儿子。可见鲧根正苗红,又是帝王之后。当时的尧对鲧和舜都是非常信任和倚重的,而尧把治水的重任交给鲧,更表现出尧对鲧的看重。这样,就必然引起舜的妒忌。于是,舜除了给鲧的治水制造障碍,还在尧面前说鲧的坏话。因为治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不断地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但是由于舜的谗言,尧和天下之人对鲧的治水能力还是产生了动摇。后来,舜一步一步骗取尧的信任,夺取了政权,便迫不及待地以治水不力而杀了自己的政治对手,结果不明真相的天下人皆说杀得对。
杀了鲧之后,舜当然还要斩草除根,要杀大禹。但是,苦于没有正当的理由。那么,还让他去治水吧,如果治水还是不成,就有了正当的理由了。禹是一个聪明人,这一切他全看在眼里,他深知自己处境的危险,所以,他必须保护好自己,必须治水成功,必须接受父亲的教训,必须赢得天下的信赖,使得舜不敢轻易下手才行。
大禹把杀父之仇深深埋在心底,不敢有丝毫的流露。同时还不停地向舜表忠心,说自己对舜是如何地服从爱戴,舜是如何地英明伟大等等。为了讨好舜,他甚至不惜卑躬屈膝。《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禹不敢怨,而反事之,官为司空。以通水潦,颜色黧黑。步不相过,窍气不通,以中帝心。”就是说,大禹敢怒不敢言,只有老老实实,小心翼翼侍奉舜,以赢得舜对他的信任,缓解舜对他的戒心,走路的时候紧紧跟随在舜的后面,不越半步,大气都不敢出,千方百计让舜高兴。其行为怎么看都有点像当年的林副统帅。
同时,大禹还吸取了父亲鲧的教训,因为当年父亲只知道低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不知道宣传自己,以致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舜的手里,舜说什么,大家都相信,没有很好地树立自己的形象。所以大禹很注意宣传自己,他不仅对舜宣传自己怎样兢兢业业忘我地工作,还经常地对当时负责宣传工作的皋陶同志宣传自己的事迹,他说:“予娶涂山,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辅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州十二师;处薄四海,咸建五长,各道有功。”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我当时结婚娶了涂山氏,只在家里住了三天,便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居乐业,为舜的治水大业离开了家里,后来孩子启出生我都没有时间看他一眼,一心一意在工地上忙碌,撇小家为大家,生怕辜负了舜和天下人民的期望。他的话,使得负责宣传的皋陶感动得热泪盈眶,“皋陶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则刑之。”就是说,皋陶非常敬重大禹的品德,立刻命令天下人向大禹学习,以大禹为榜样,爱岗敬业,三过家门而不入。谁不学习,就收拾谁。大禹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一下子成了榜样和英雄。于是,“禹德大明”,在全国很有影响力了,威信大增。

三过家门而不入
然而,这13年,真的像他自己表白的那样,孤身一人,一心治水?我还是不信。禹虽然13年没有回家,虽然三过家门而不入,谁敢保证他没有二奶,没有小秘,没有游山玩水,没有大吃大喝,没有找小姐,没有洗桑拿,像一个苦行僧一样?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舜当时就不会对他提出警告:“毋若丹朱傲,维幔游是好,毋水舟行,朋淫于家,用绝其也,予不能顺是。”这段话是《史记》中司马迁记下来的,那意思就是说,大禹啊,你不要像丹朱那样傲慢无礼,不要只喜好怠惰游乐,戏谑胡为,你不论白天黑夜都不停息地作恶,在没有水的地方,你还坐在船上,强迫民工为你推舟游乐,你还和众多的女子在屋里放纵淫乱,如果这样继续下去,我决不会听之任之。舜所说的,不会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吧。
只是大禹羽翼渐丰,得到四方诸侯的拥戴,舜也就无可奈何了。终于,大禹见时机成熟,便夺取了王位,放逐帝舜,最后舜惨死在南方苍梧。这可不是我编出来的,大家可以看中国最权威的辞书《辞海》,上面就是这样写的。
历史上死了那么多人都是土葬,为何感觉没多少坟墓?说出来别不信
土葬的形成从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了,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山顶洞人的墓地,发现在三具完整的人头骨与躯干骨,根据考古判断这些山顶洞人生存的时间为距今18000年,这是中国境内所能发现最早的土葬了,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火葬为止,土葬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存在了18000年,实际上存在的时间可能更早。我要新鲜事2023-10-06 19:47:590000郑和带回两只麒麟“神兽”,朱棣稀罕不已,如今画像公开逗笑众人
在我国民间自古就流传着许多神话传奇故事,更是有一本奇书《山海经》里面记载的许多事物都是令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在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中,有一种神兽可以说得上是家喻户晓,自古以来便被视作祥瑞那就是麒麟。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8:37:0600002018年最嚣张高考生,公开嘲讽高考题垃圾简单,最终成绩如何?
2018年,宁夏银川一中高考现场,众多家长和媒体记者围在校门口,焦急地等待着正在决战高考的考生出来。原本大家都以为,所有考生会在响铃后陆续出来,不料一位白衣少年却忽然提前走了出来。这位少年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记者们赶忙蜂拥过去采访他的考试体验。面对镜头,这位考试只说了一句话:“这种垃圾简单题,还想阻止我去打工?”我要新鲜事2023-05-23 00:47:060000此人是苏联二把手 因权欲太重而倒台 审判前就被仓促枪决
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是苏联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曾担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内务部长,长期掌握着苏联的边防和内务部队,几乎知晓苏联高层的所有机密。他在苏联历史上留下的印象并不怎么光彩,作为一名颇具权势的政治家,他在大清洗中害了不少人,是个名副其实的刽子手。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0:21:230000古代为何假冒伪劣商品少?惩罚措施见分晓
(说历史的女人——第1308期)在人类史上,自产生商业起,因为利益竞争等因素,假冒伪劣商品就不可避免地随之登上了历史舞台。不过区别在于这种商业行为的轻重程度不一而已,但令人不解的是,相比今天,古代为何假冒伪劣商品少?通过惩罚措施可见分晓。本期我们通过3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该问题。(一)假冒伪劣商品出现的时代和原因我要新鲜事2023-05-22 08:43: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