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代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包含了唐代和宋代时期,文学上的集大成者,其中两位是唐代时期古文运动的领头人,其余六位都是宋代文坛上的代表人物。唐宋八大家在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北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一、韩愈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二、柳宗元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唐宋八大家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三、苏轼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四、苏洵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在唐宋八大家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有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的苏轼。
五、苏辙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
六、欧阳修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诗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七、王安石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
八、曾巩

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北魏历史上两位太后的命运:冯太后与胡太后
在北魏历史上,有两位太后垂帘听政,她们分别是冯太后和胡太后,她们的治国方式和结局却大相径庭。1.冯太后:智慧与权谋的象征冯太后(442年-490年),出身北燕王室,年幼被掠至北魏,最终成为文成帝的皇后。她聪明果断,对北魏政权产生深远影响。我要新鲜事2024-06-13 14:06:260001史上最全满清十大酷刑,各种变态折磨让人痛不欲生(20种)
中国古代刑罚是十分残酷的,也有很多的种类,但是人们所熟知的也都是从影视作品中所看到的,殊不知那些仅仅只是冰山一角罢了。下面小编要说的就是满清十大酷刑,满清十大酷刑并非就是指十种酷刑,而是一个明目,其中包含有多种酷刑。下面小编就来为你盘点。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8:29:440003侯姓起源和来历:汉字首创者仓颉原名侯冈颉(子孙改侯姓)
侯姓主要有四大起源,一是源自晋国爵位,侯姓始祖可以追溯到唐叔虞,他的后代晋哀侯和晋武公被杀后,子孙就以祖先爵位为姓。二是源自夏后的子孙被封于侯地,子孙以地为姓。三是源自黄帝史官仓颉,因他原姓侯冈,子孙便改为祖先原姓。四是源自晋侯缗,他被曲沃武公所灭,子孙逃亡他国改为侯姓。侯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爵位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1:43:090002乾隆和康熙为啥长寿 只是因为这个原因(长寿皇帝)
乾隆和康熙长寿是因为他们心态比较好。在我国历史上很多皇帝都希望能够长寿,让自己的统治长长久久。不然也不会有万岁爷这个说法,而且长寿似乎也是皇帝的特权,每一个皇帝都会花费大量的资源,希望手下人能给自己找到永葆青春的办法,但我们也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统治者能够实现这个理想,在古代皇帝能够活到60岁以上已经算是高寿,而乾隆皇帝总是活到了89,另外康熙皇帝的59岁也算是高寿。1.皇帝年龄我要新鲜事2023-09-07 20:18:030000明末三大悬案之红丸案,朱常洛死时精流不止是真的吗
明末时期有三大悬案,其中红丸案是最为什么的一个,泰昌帝朱常洛一夜暴毙,而死因在四百多年后的今年依然成迷。之所以要以“红丸”来命名,就是因为朱常洛之死,最大可能是与死前服用的红丸有关,还据说朱常洛死时精流不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明朝三大谜案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3-15 12:07:06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