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的传说故事,宫中竟然堆积两千吨垃圾
西藏的布达拉宫雄伟壮观,当初是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建,这样美好的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除此之外,布达拉宫的传说还有许多,也有一些让人们感到疑惑的谜团。布达拉宫建成至今,就成为了无数人心驰神往的圣殿。
1、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围绕布达拉宫的传说的,是两个永远不会被人们所遗忘的主人公——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整座宫殿占地面积达36万平方米,共有1000多间房间,亭台楼阁,花草树木,与当时的唐朝宫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难免会有思乡情结,松赞干布这样的布局就是为了安慰文成公主思乡之情,可谓用心良苦。松赞干布穿着文成公主给他缝制的唐装,学习汉语,而文成公主也在努力的为着吐蕃努力的做着自己的努力,虽然他们的婚姻起源与政治联姻,但是他们却过着相敬如宾的日子,互爱互敬感情融洽。
2、布达拉宫垃圾堆积如山

可能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与布达拉宫的传说有关的,还有一个就是这里的垃圾。布达拉宫垃圾的历史与宫殿一样久远,自建成后宫内的垃圾从未往外倒过。因宗教的缘由,人们认为如果垃圾随便往外倒掉,就会“倒运”、“晦气”,垃圾一直存放在宫殿的地垄里。

为了维修布达拉宫和弄清墙基的损坏程度,不得不清理这些垃圾。据说,30个人,历时8个月,花费14万元,共清理出垃圾2345吨。过去布达拉宫中盛传垃圾与无数珍宝混在一起,有“一把值千金”之说。然而,清理出来的只是一对象牙、一尊小佛像和一些珊瑚、松耳石、象鞍、象皮、野牛皮、古代的木制兵器外,实际上没有太多的宝贝。
3、布达拉宫的凄美爱情

西藏有个美丽的传说, 几年前,有位陌生的老人在街头告诉一位男人, 你前世没有修足情道,落不了俗, 你的根必将落入西藏布达拉宫, 再次修行才能得到真爱。 他不相信。 他终于遇见了他的她,却真的果如那位老人说的, 他上心了,她却不在意,他努力了,她还是不上心。 他信了,去了西藏。

她后悔了,追着他去西藏,他却已落发遁佛。 她便在布达拉宫匍匐做祷告,一步一跪膝, 三步一叩头,叩得满头满脸是鲜血, 跟盛开的玫瑰花一样灿烂。 他终被感动,跟随她回了尘世间。布达拉宫的传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哭着走路的时候,千万不要回头。因为一回头就会看见一个真相……
4、布达拉宫坚固不倒

巍峨壮观的布宫主楼有13层,高170多米。这座用无数石块累积而成的宫殿在风雨中历经千年,仍稳如磐石。而这也是布达拉宫的神奇所在,坚实的地基确保了布宫的安全,方块石头垒起厚厚的地垄墙,不计其数的地垄墙给布达拉宫支起了坚实的基础。布达拉宫的宫墙更是托住了其巨大的体量,其精妙设计亦让建筑师叫绝。

有历史文献记载称,为确保布达拉宫坚实永固,其部分墙体的夹层内还注入了铁汁。为此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时常留意开裂的墙体中有无铁块,但迄今尚未发现。墙体使用的‘白玛草’也大大减轻了墙体的重量。“白玛草”富有韧性,还有隔热、通风、不被虫蛀的特性,被染料染成红色作为墙体的一部分。
清朝的格格 为何结婚大多生不出孩子 (受封建礼教束缚)
在清朝的格格结婚之后,想和驸马见面还要通过教养嬷嬷的安排,如是和亲,会不被夫婿待见,肯定就生不出孩子。在史记之中,关于清朝的贵族女性,还有格格的生平事迹,很少被记载。但实际情况并非像影视剧之中所描绘的身份高贵甚少有男子娶进门,现实中的格格,怀孕后诞下子嗣的非常少。并非都是金枝玉叶我要新鲜事2023-02-28 17:15:50000411958年上将朱良才主动请辞,主席感到不同寻常:荣臻,你去看一下
1958年的一天,毛主席收到一封特殊的辞职信,写这封信的乃是时任北京军区政委、开国上将朱良才。此时正值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际,朱良才将军的辞职难免让人过度联想,主席也对此事感到不可思议和惋惜.于是他找到了朱良才的老上司聂荣臻元帅,让他去看望一下这位老部下,顺便询问一下原因。我要新鲜事2023-05-23 14:45:550000湖南男子借钱买车,带患癌老友游中国:若路上去世,我会带他回家
“贺哥,我想出去走走,你能陪我一起吗?”梁成说话时看起来很平静,仿佛刚被确诊舌癌的人并不是他。他只是对着自己最好的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梦想,希望朋友能为他圆梦。没有过多的犹豫,贺湘闽点了点头。两个人的一场旅行,就这么被决定了下来。“如果你死在路上了,我带你回家。”贺湘闽只回答了这么一句。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38:510000太白金星掌管什么:掌管天下之财产(玉帝的信使)
太白金星主要掌管的就是天下之财,在玉皇大帝身边就像是信使一样,经常为玉皇大帝去做事情。其实在现代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在供奉太白金星,其实这并没有什么错误,因为太白金星经常会和福禄寿在一起,在供奉的时候尽量要将四人并排安放,并且在供奉的时候也有很多的讲究。一、太白金星结婚了吗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9:57:180007知县出上联 “鼠无大小皆称老” 下联对出却是千古绝对
下联是“鹦有雌雄都叫哥”。对联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语言艺术,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对联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图案到明确的上下联形式,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演变,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传承中寻求发展。一、对联的起源:从图案到春联我要新鲜事2023-10-15 20:32:0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