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才子杨慎,触皇帝逆鳞被发配边疆永不召回
明朝有三大才子,杨慎是公认的明朝第一才子,博学多才、聪慧过人。二十四岁登上政治舞台,但因为刚正不阿,所以在朝中树敌不少。明朝第一才子杨慎因为触皇上逆鳞,被发配云南,远离朝堂三十年,直到客死他乡都没再被召回。
一、明朝第一才子杨慎

明朝第一才子杨慎被公认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 他自幼聪慧过人,又非常好学,再加上出生于书香门第,所以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七岁时,杨慎的母亲教他句读和唐代绝句,常能背诵。十一岁时,就会写近体诗。杨慎二十一岁时,参加会试,主考官王鏊、梁储已将杨慎写的文章列为卷首。

杨慎一生刻苦学习,勤于著述,是有明一代著名的博学家。明朝第一才子杨慎不仅对经、史、诗、文、词曲、音韵、金石、书画无所不通,而且对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也有很深的造诣。而且每到一处,杨慎就对当地风俗民情进行调查了解,努力学习当地民族语言,从亲身经历与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杨慎在文学上既讲求文法,主张诗文用字要有来历,又反对极端的复古主义。明朝第一才子杨慎对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都有涉猎。他的词和散曲,写得清新绮丽。他的散文古朴高逸,笔力奔放。

杨慎揭示理学和心学都存在的弊端,对朱、陆都进行了批评,明朝第一才子指出陆学之弊在于以空索为一贯,趋简凭虚而入于禅,学而无实。朱学之弊在于以杂博相高,遗本溺心而流于俗,学而无用,两者对学术风气和儒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不良影响。这样,杨慎便全面否定了宋儒所倡通学。
二、杨慎触皇帝逆鳞

二十四岁时,殿试第一,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此,杨慎正式登上明朝政治舞台,杨慎的政治生涯是非常坎坷艰辛的。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明武宗朱厚照不理朝政,喜欢到处游玩。针对朱厚照荒诞的行为,杨慎不避斧钺,敢于犯颜直谏,指责朱厚照“轻举妄动,非事而游”,劝他停止这种荒唐行为。

杨慎目睹民不聊生,国事日非,实在气愤不过,称病告假,辞官归里。朱厚熜即位后,授杨慎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杨慎利用给朱厚熜讲书的机会,经常联系当时实际情况教育朱厚熜。杨慎因性格耿直,既失欢于皇帝,又结怨于权奸。虽胸怀壮志,力图报国,但其政治才能在当时是难以施展的。
因为嘉靖皇帝朱厚熜当了皇帝之后,还挺孝顺,一直惦记着,要给那一天也没当过皇帝的死去的爹爹沾点皇气,封爹爹为明睿宗,给自己生父“太上皇”礼仪,这就是著名的“大礼仪之争”。杨慎与身为内阁首辅的父亲杨廷和表现得最为坚决,强烈反对。从而惹得嘉靖大怒,最后充军发配云南。
杨慎在放逐滇南漫长的三十多年流放生活中,并未因环境恶劣而消极颓废,仍然奋发有为,不肯向邪恶势力屈服。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杨慎在放逐期间,仍然关心人民疾苦,不忘国事。杨慎在戍所逝世,时年七十二岁。临终时,他还以“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勉励后人。
1984年北京一环卫工豪捐24亿,面对称赞只说:这一切都是为了赎罪
“有个老太太捐了24亿!”1984年,北京公证处传出了一个爆炸性新闻。老太太是一名环卫工人,收入勉强够温饱,一下子捐出24亿,这着实令很多人震惊,然而,面对众人的称赞,老太太却说:这一切都是为了赎罪,如果不把钱捐了,自会己死不瞑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还要从她的丈夫赵欣伯说起。这个环卫工人就是耿维馥,后来改名为赵碧琰。耿维馥出生在辽宁沈阳,家境很好,还被送去了女子学校读书。我要新鲜事2023-05-24 03:45:330001古代深夜为何要打更 若无人打更后果很严重 古人智慧让人折服
古代的夜晚,打更人的工作被视为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职责。每晚从七点开始,更夫按照五更的时间段,每两个小时报一次时,并传达相应的警示信息。他们不仅要面对机械性的重复工作,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特别是在防火和防盗方面。我要新鲜事2023-06-15 20:43:040001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谁前谁后:安史之乱在前,黄巢起义在后
在唐朝,有两次事件非常出名:一是由安禄山领导的安史之乱,它发生在唐朝中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二是由黄巢领导的黄巢起义,它发生在唐朝末期,是唐朝灭亡的开始。以时间来算,安史之乱发生在前,黄巢起义发生在后。一、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谁前谁后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8:57:470000明朝有火枪为什么打不过清军:明军体制腐败(火器质量差)
明朝是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之后就逐渐开始落后于西方,不过和西方相比,在对火器的使用上,仍然是要早于西方。但是明朝军队当中明明已经熟练的使用火器了,却仍然打不过清军,这是为什么呢?明朝有火枪为什么打不过清军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7:53:100000无名氏是谁:当代小说家卜乃夫(代表作《北极风情画》)
我们常常在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中看到无名氏这三个字,这通常都是用来代表不知道名字或者身份不明的人,有些不知是谁创造出的作品也会用“无名氏”或“佚名”来作为作者的名称,但是其实真的有一个作家将无名氏当做自己的笔名,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作家吧!无名氏是谁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2:28:5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