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真相,被孟子所误导的一段历史
商朝末期周武王发动了伐纣的牧野之战,这场战争在后世被描述为真正的仁站,据说此战是并没有怎么打起来,纣王的将士纷纷临阵倒戈,最终武王不战而胜。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而给人以这种误解的,不是别人,正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亚圣孟子。
传说中牧野之战的过程

牧野之战可谓是上古第一大战了,最终战争结束商朝灭亡,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周王朝得以建立。而此战的过程,在《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

这是此战最为传统的说法,也是小时候历史课本上所要灌注贯注给我们的版本,因为自己阵营内部人员的临阵倒戈,没有经过交锋,商纣王就败了。老师告诉我们,这场战役体现了正义的力量,当正义打邪恶时,不流血的战争是可以产生的。

后然,了解得多了,才知道原来事实并不是这样,这天下从来就没有不流血的战争,战争就必须伴随着死亡,更没有正义与否之说。但实际上这场战役可谓是真正的血流满地,临阵倒戈的也只是少数而已,其实过程也是非常惨烈的。
背后的真相

其实牧野之战之所以有这样的版本流传于世,全是受了儒家思想的洗脑,追溯其始作俑者,完全可以找到一个响亮的大名,儒家学派的第一流人物层中的二把手,拥有“亚圣”头衔的孟轲。孟子的一段话,使得后世误解了这场战役数千年之久。

孟子说“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南面而征,北夷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为后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这段整体意思上是说:一个国家的君主,只要是好行仁义的,必然会天下无敌的,就像周武王伐商那样,正义的战争,都不用打就赢了。

至于牧野之战的真正事实,孟轲师长还是提到了的,只是他是以不可置信地口吻来说的:“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血流成河,血流成了河,连舂米的木棰都漂了起来,战争进行得特别很是惨烈,人员死亡很多。其实,这才是牧野之战的真相。

倒戈事件是有的,血流成河事件也是有的,并不是是人们所说的只有倒戈没有流血,或只有流血没有倒戈。牧野之战的事实真相,倒戈只是一部分,血流成河却是大多数。牧野之战打得很激烈,商人为保家卫国而战,周人为新王朝而战,各不相让下,只是刀剑是最好的说话道具,没有仁义,没有道德,只有生与死。

物竞天择,这是自然界的规律,这也是战场上的定律。临时拼凑而起的商人,战斗力上明显的不足,在周人强势攻势下,商纣王成了那个战败的人,也永远成了后世人抹黑的对象。
姜子牙的后人都姓什么:相传姓许(改姓避难)
相传是姓许,当然也有称姜子牙的后代都姓吕,还有姓姜、吕、齐、丘等许多姓氏姜太公钓鱼算是耳熟能详,姜子牙的后代的姓一直在众多时光中频繁改变,原因之一是为了躲避亡国后带来的杀身之祸,在姜子牙的后代的姓氏成为众说纷纭的话题。一、姜子牙的介绍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0:06:140000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主人公是谁(项羽巨鹿之战的故事)
许多人喜欢用破釜沉舟,来比喻做事不留退路,这个成语也有誓死决战的意思。那你知道破釜沉舟是哪次战役吗?主人公是谁?破釜沉舟的典故,主要是讲秦末大起义的适合,项羽破釜沉舟和秦军决一死战的故事。破釜沉舟是指巨鹿之战,它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数以少胜多的战役。破釜沉舟是指巨鹿之战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6:51:420000太平公主是怎么死的 真的是被李隆基搞死吗
我要新鲜事2017-12-05 12:25:100001以“五虎”为例,看明朝文官在南明政权灭亡过程之中发挥的作用
南明朝廷中的“五虎”指以李成栋义子李元胤为后盾的刘湘客、袁彭年、金堡、丁时魁、蒙正发,这个咱们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讲过了,今天围绕“五虎”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五虎”从李成栋反正到清军再次进攻广东这短短的一年时间之中都做了些什么。我要新鲜事2023-10-20 20:04:070000和张飞决一死战 三国有谁能打得过(决战张飞)
和张飞决战能打得过的恐怕只有吕布和关羽。在三国的武将当中有着好几个莽夫,比如说曹操手下的许褚、典韦等等,而在刘备的手下,最猛的人可以说是张飞,张飞并不是武力值最高,但他绝对是最猛,比如说当年在当阳桥,张飞冲着敌军大喊三声,吓的敌军根本不敢有任何的前进。不过我们可以看到张飞在一生当中并没有多么辉煌的战绩,如果说和张飞在公平的情况下决战,究竟有谁能够打得过张飞?神将吕布我要新鲜事2023-09-20 21:40: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