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利安人和日耳曼人没有关系,甚至灭三大文明都是假的
希特勒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宣扬的是种族制度,而他认为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种族,但是他本身却是日耳曼人,那么雅利安人和日耳曼人有什么关系呢?从外形来看确实差不多,但实际上两者并没有关系,甚至就连雅利安人自己的传说都是假的。
一、雅利安人和日耳曼人没有关系
在欧洲一直都流传着亚特兰蒂斯的传说,据说亚特兰蒂斯的人都具有超凡能力,然后在一次大地震后沉入海底,而亚特兰蒂斯人乘船离开,后来分别成为雅利安人和印度人的祖先,而纳粹首领希特勒对这个传说深信不疑,以至于认为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种族。

希特勒本身属于日耳曼人,他认为雅利安人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完美民族,同时也认为日耳曼人是雅利安人的后裔,所以雅利安人和日耳曼人在血统上相近,而为了拥有纯净的血统,就必须恢复种族纯洁,以至于希特勒在二战期间,疯狂屠杀其他种族,而犹太人、吉普赛人等所谓的“劣等种族”首当其冲,成为被消灭的对象。

然而根据现在的基因对比,雅利安人和日耳曼人实际上并没有多大关系,基因占比仅仅只有19.5%,还不如中国维吾尔族的雅利安人基因成分21%高,可想而知希特勒的种族学说有多么不靠谱。就算雅利安人的血统高贵,那最接近的也是波兰人,超过50%,其次是俄罗斯人的47%,而意大利则几乎没有。但是雅利安人为什么被希特勒如此吹捧呢?只因为传说太厉害了。
二、雅利安人的伟大壮举是假的

雅利安人是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早期记载他们生活在乌拉尔山脉以南。雅利安人天生适应寒冷气候,他们用高鼻梁温暖吸入的冷空气。由于日照稀少,他们体内只需少量黑色素吸收紫外线,所以有了金发、碧眼、白肤的体征。

自古以来,生在苦寒之地的民族,没有一个不向温暖地区入侵的。四大文明处于同一纬度的温带地区,吸引着各路北方民族。雅利安人也发动了对南方文明的入侵,他们征服了印度,并制定了种姓制度。这个制度规定,肤色越浅的人地位越高。因为雅利安人的肤色最浅,而被征服的印度人肤色最黑。另一部分雅利安人来到了伊朗,后来向西吞并了古巴比伦文明,然后以阿拉伯半岛为跳板,征服了埃及文明。最后建立了庞大的波斯帝国。

以上说法看上去很美,实际上经不起检验。雅利安人南迁是真的,但并没有征服印度人和伊朗人,只是和他们融合了。在印度人口中,浅肤色族群占了10%,他们拥有的雅利安基因也不过40%。伊朗人的这一比重仅为18%。波斯帝国的建立者是伊朗人,只是融合了少数雅利安人。

还有一个招人喜爱的说法是,一路东迁雅利安人进入中国,被一个中国女人打败:当时处于商朝武丁时期,国固而民强,还有一个会打仗的女人叫妇好。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她率领军队,打败了这只东迁的雅利安人。出土甲骨文这样写道:“妇好率军西出,斩白首两万余”。

这种说法也缺乏依据,妇好是商朝著名的女军事家,她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甲骨文,其中有200多条关于她的记载。她一生能征善战,和商王武丁一起将商朝的面积扩大了数倍。在她击败的敌人中,包括羌人、土人、巴人、夷人等,有的就在商朝西方活动。甲骨文中的白首,可能指带着白色装饰的敌首,而非白种人的首。

现在中国境内的雅利安人基因,主要存在于塔吉克人身上,也仅有20%的比重。说明东迁的雅利安人刚到新疆就止步了。雅利安人的神话之所以广为流传,还是靠西方主导的文化舆论。
黑龙江女首富戴秀丽,身价百亿却被离婚,丈夫直言:厌倦她太有钱
池田大作说过:“结婚不是互相凝视对方的眼睛,而是互相凝视共同的目标,共同前进”。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场婚姻走向了终点,大多是因为夫妻双方追求的方向不再一样,因工作生活的忙碌,逐渐忘记初衷背道而驰。所以才会有“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但现实生活里也有“奇葩”家庭,譬如黑龙江女首富戴秀丽的丈夫。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38:330000少年天子与小皇后 一见倾心 两情相悦 经历坎坷 也没能同葬
在正统7年,年仅15岁的朱祁镇在奉天殿迎娶了钱氏,这是大明历史上第一次以皇帝的名义举行盛大的婚礼,场面非常隆重。尽管这是由张太皇太后包办的婚姻,但没人预料到,少年天子和小皇后竟然一见钟情,彼此倾心。钱氏成为皇后后,按照惯例,皇帝应该给皇后的家族以封赏,然而钱皇后深知大义,连续婉拒了丈夫的封赏,这使得朱祁镇深感感动。钱皇后的贤良淑德赢得了朱祁镇的敬重。我要新鲜事2023-08-29 20:12:490000戚夫人被吕雉对待如“人彘”,她的生命力真的那么坚强吗?
人彘之名《史记?吕太后本纪》中提到,吕后因怀疑戚夫人与赵王暗通款曲,便派人将戚夫人毒死,并对其进行残忍的刑罚。吕后将戚夫人的手足断掉,双眼剜去,耳朵刺破,然后强迫她服下默哑药物,将她关在厕所中,取名为“人彘”。戚夫人被剥夺了人的基本尊严和权利,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猪”。这个残忍的形容词,一直成为了吕后的代名词,也表达了吕后对戚夫人的恶毒对待。我要新鲜事2023-11-12 20:49:390000顾炎武手不释卷的故事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学者,他的学识非常渊博。从小非常勤奋好学,经常随身携带书卷,一有空就认真阅读,这种良好的习惯被后人称为“手不释卷”,他认为读书可以帮助自己增长见识,无论走到何处,他都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我要新鲜事2024-04-24 14:09:1200011988年农民深山救下歼6飞行员,26年后老农患癌,空军:全力抢救
1988年10月11日,江西省贵溪市宁静的天空被喧嚣声打破了。一架飞机如同火球一般,重重地坠落在深山密林之中,熊熊烈火在燃烧。爆炸声如同一阵惊雷惊动了正在山里采集山货的吴华富兄弟。两兄弟听闻声响,敏锐地察觉到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于是他们放下沉重的扁担和采集完的山货。顺着声音响动和浓烟升起的地方飞奔过去。一路上,他们还听到了有人鸣枪求救的声音,机智过人的吴华富马上意识到,这是出了一起飞行事故。我要新鲜事2023-05-23 01:21: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