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战国名将赵括(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比喻的是只凭书本理论知识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大家还记得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吗?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之子赵括,长平之战只顾纸上谈兵,不知变通,结果赵军大败,赵括自己也送了命。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战国名将赵括
成语:纸上谈兵(贬义)

纸上谈兵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只凭书本理论知识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后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关于这个成语的典故大家知道多少?还记得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吗?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之子赵括,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照搬兵书,不知变通,最后导致赵军大败,赵括自己也断送了性命。
战国名将赵括,只会纸上谈兵

赵括,嬴姓赵氏,名括。是战国时期赵国人,他自幼饱读兵书,张口闭口谈论的都是军事,关于这方面,没人说的过他,所以为人也很骄作,自认为天下无敌。其父赵奢是赵国的一名大将,曾以少胜多,威名远扬,他很替赵括担心,认为他只不过是会纸上谈兵,还坦言道,将来赵国不要任他为将,倘若赵括为将,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纸上谈兵的典故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记载到: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下面请听小编详细来讲关于纸上谈兵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著名的长平之战中。公元前259年,秦军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顽强抗敌,那时大将军赵奢已经去世,由廉颇负责指挥全军。长平之上秦赵两军相持而不战近半年,因为秦军远离本土,弹尽粮绝,眼看就快要不击自溃了,于是值得派人回朝向秦王禀报军情。

秦王问丞相范瞧怎么办,范瞧说:“廉颇老将,用兵持重。若此人不去,上党,我们怎么也夺不回来。”
秦王:“去廉颇,丞相你有良策吗?”范睢:“我有‘反间之计’......”
不久,秦王派出间谍潜入邯郸,散布出这样一种谣言:赵将唯马服君最良。其子赵括勇过其父。若使为将,诚不可挡。廉颇老而怯,屡战俱败,为秦兵所逼,不日将降秦矣!这谣言,搅得赵国上下,君君臣臣,不得安宁了。

原来,赵孝成王早就怀疑廉颇懦怯,早就想换一个人到长平去把廉颇顶替回来,可苦于朝中已无良将。所以,当“谣言”传到他耳中之后便立刻召赵括上朝。他问赵括道:“寡人听说,你的勇敢超过你的父亲。想让你到长平去迎击秦军,你有取胜的把握吗?”
赵括神气地回答道:“秦王若派武安君白起为将,要取胜,尚需要我筹划一番。可眼下是王齿为将,打败他不在话下!”

“你为何这样说呢?”赵孝成王又问。赵括说:“武安君白起率领秦兵,在伊阙,打败了韩国和魏国的军队,斩魏国兵将24万;接着,他再攻魏,占了魏国大小60座城池;随后,他又南下攻打楚国,并占领了楚国的京都鄢郢;再后,他又攻打魏国,斩魏国兵士13万;攻打韩国,占韩国5座城……可以说,他战必胜,攻必取,威名很大。因此,我若与他对垒,可能胜负难分,所以,要取胜,尚费筹划。而那王齿,因廉颇懦怯,才敢于深入。他如遇到我,则如秋叶遇到强风,他不是我的对手。哈哈哈哈!”

赵括的这一片话,说得流畅,激昂,话里充满了自信。赵孝成王高兴了。他当即便赵括为上将军拨他20万劲军,命他往长平取代廉颇,攻打秦军去了。赵括率军来了长平,验过符节,廉颇将帅印交给赵括,带亲兵百余人,回邯郸而去。

廉颇一走,赵括便照着他从兵书上学到的兵法干了起来。《孙子兵法》中说:“兵贵速,不贵久”。意思是说,用兵作战最贵速胜,不宜持久。他不看实际情况,便照着去作。他先是把廉颇上将军所筑的星状营垒并成一个大营,随之,他又颁布了这样一条军令:秦兵若来,要奋勇当先,猛打紧追,不胜不回。回者,斩!赵括布兵刚刚就绪,秦将王齿便带着3000人马前来叫战。赵括出万人迎战。敌寡我众,战一回合,秦军大败,望风而逃。旗开得胜,不禁使赵括手舞足蹈起来。欣喜之余,他又使人到秦营去下战书。王齿不来迎战,反退军十数里。“秦军是怕我了。”赵括更为得意。他命军吏,宰牛杀羊,犒劳军士,并传令:“来日大战,军要先擒王齿,显一显我们赵军的威风!”

然而,赵括哪里知道,此时此刻,他已处在了秦军的地网天罗之中?为去歼击秦军,这一天,四更造饭,五更点卯,天刚微明,赵括便挥军列队出发。刚西行五里路,便与秦军走碰。叮叮当当,两军对起阵来。赵括使先锋傅豹出马,秦将王贲挺身接战。约30个回合,王贲败走,傅豹追击。这时候,秦将王陵又来叫战,赵括命偏将王容去对阵。再战数十个回合,王陵又败走。

赵括见赵军连连取胜,便亲自率大军去追杀。追出约十余里,来到一座秦营跟前。只见那营门突然大开,秦将王贲王陵闪身而进,接着便闭了营门。赵括传令猛攻秦营,但连攻数日,秦军坚守,牢不可破。赵括使人催调后军,想再来一次硬攻。然而,这时他的军令已难以奏效。只听赵将苏射飞马来报说,后军已被秦将胡伤引兵冲散,不得前来。赵括大怒:“胡伤如此无礼,我当亲手擒之!”说罢,赵括便率军回转向东。但刚走不远,大将蒙骜率军突然从侧路杀出,并大呼道:“赵括你中了我武安君白起之计了。还不赶快投降!”一听白起二字,赵括心中不禁一惊。不过,此时他尚不怯战,挺戟欲战蒙骜。

偏将王容喊道:“不劳元帅,容我建功!”喊着,王容便去与蒙骜交锋。这时,秦将王翦率军又至。秦赵两军混战起来。混战之中,赵军死伤很多。赵括料难取胜,鸣金收兵,就便择水草处安营,命军士筑成长垒,坚壁自守。同时,派人回邯郸请赵王发兵援助,并催取后队粮饷。但谁知运粮之路已被秦将司马错司马梗引兵截断?这样,白起大军横其前,胡伤等将断其后,背腹受困,赵括日夜心惊胆战起来......

如此,一连过46日。很快赵营粮尽草绝,士卒们竞相杀马而食。无奈,赵括只得分兵四路,鸣金突围。谁知,又中了那武安君白起的奸计?原来,那白起预先选好了射手,围绕着赵营埋伏着。凡遇到由赵营出来的,不管是兵是将,都一齐射杀。这样,赵军四路突围的军士,都被乱箭逼回。

又过了一个月。这一天,赵括实难压住心中的愤怒,精选上等悦卒5000人,俱穿重甲,乘坐骏马,再次突围。赵括握戟当先,傅豹、王容紧随其后。刚刚破围突出,秦将王翦、蒙骜便齐来截击。大战数个回合,赵括又败。不能突围,赵括率军转身欲回长营。可就在这时,不幸马失前蹄,赵括坠地,被飞来乱箭射死。将帅一死,赵军大乱。接着傅豹、王容也均战死,赵军全线溃散。
40万赵军,一夜之间全被秦军坑杀......
简介安禄山怎么死的,被亲儿子安庆绪设计害死
安禄山作为安史之乱的策划者,亲手颠覆了唐朝。后来安禄山建立了燕国政权并称帝,当时的安禄山享有着一切荣华富贵,可他怎么也想不到,杀死自己的人竟然就是身边的亲信。安禄山怎么死的,与他的亲儿子安庆绪可是息息相关的。揭秘安禄山怎么死的我要新鲜事2023-03-13 18:29:040000为何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把他的官职放到现代,你或许都不信!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揭露了清代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和官场的黑暗。其中最著名的情节之一,就是范进中举后突然发疯的一幕。范进是一个贫困潦倒的读书人,经过多年的苦读和屡试不中,终于在54岁时考中了举人。这本是一个喜讯,但范进却因为过度兴奋而失去了理智,跑到街上疯言疯语,弄得满身泥水。这一幕让人啼笑皆非,也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为什么范进会疯?他中举后的官职有多高?如果把他放到现代,他会不会也疯?我要新鲜事2023-11-19 19:08:190000晚清最后一位大内高手:武功究竟高到什么程度?拳脚比子弹还要快
电影《一代宗师》里的武术宗师宫羽田有句话:“凭一口气,点一盏灯。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道出了武术精髓。然究其人物原型,其功夫比之电影中的宫羽田更高出一筹。此人就是满清最后一位大内高手,宫宝田。宫宝田,生于同治十年即1871年。印象中的大内高手,即便不是五大三粗,也应该是健壮十足。然而,宫宝田却身材瘦小。但他手臂过膝,身轻如燕,转换如猿身手灵活,因此被人称为“宫猴子”。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8:59:490001要留清白在人间,他不顾皇帝生死拒绝求和,实际明智之选却遭报复
明代时期他是一代名臣付出了自己清正的一生,忠实的时间了自己在诗中的那种忠义形象: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粉身碎骨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代宗臣在朝政奸臣的陷害下离开了时间,天下之震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带领大家一同去探讨。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9:44:210000他两次背叛汉军,刘邦恨得牙痒,为什么却让他得以善终
在故事开始之前,我们也要分清一个地理知识,以便让后面的剧情能够顺利推进。众所周知,刘邦起兵时号称沛公,而且在沛县发生过许多故事,因此很多人误认为他是沛县人。其实,严格来说,刘邦是丰邑人,他后来到沛县担任亭长,并于沛县起义。丰邑和沛县相距不过百里,在秦朝时同属于沛国(郡),历来也有“丰沛不分家”之说。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9:22: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