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战国名将赵括(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比喻的是只凭书本理论知识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大家还记得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吗?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之子赵括,长平之战只顾纸上谈兵,不知变通,结果赵军大败,赵括自己也送了命。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战国名将赵括
成语:纸上谈兵(贬义)

纸上谈兵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只凭书本理论知识空发议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后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关于这个成语的典故大家知道多少?还记得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吗?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之子赵括,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照搬兵书,不知变通,最后导致赵军大败,赵括自己也断送了性命。
战国名将赵括,只会纸上谈兵

赵括,嬴姓赵氏,名括。是战国时期赵国人,他自幼饱读兵书,张口闭口谈论的都是军事,关于这方面,没人说的过他,所以为人也很骄作,自认为天下无敌。其父赵奢是赵国的一名大将,曾以少胜多,威名远扬,他很替赵括担心,认为他只不过是会纸上谈兵,还坦言道,将来赵国不要任他为将,倘若赵括为将,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纸上谈兵的典故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记载到: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下面请听小编详细来讲关于纸上谈兵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著名的长平之战中。公元前259年,秦军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顽强抗敌,那时大将军赵奢已经去世,由廉颇负责指挥全军。长平之上秦赵两军相持而不战近半年,因为秦军远离本土,弹尽粮绝,眼看就快要不击自溃了,于是值得派人回朝向秦王禀报军情。

秦王问丞相范瞧怎么办,范瞧说:“廉颇老将,用兵持重。若此人不去,上党,我们怎么也夺不回来。”
秦王:“去廉颇,丞相你有良策吗?”范睢:“我有‘反间之计’......”
不久,秦王派出间谍潜入邯郸,散布出这样一种谣言:赵将唯马服君最良。其子赵括勇过其父。若使为将,诚不可挡。廉颇老而怯,屡战俱败,为秦兵所逼,不日将降秦矣!这谣言,搅得赵国上下,君君臣臣,不得安宁了。

原来,赵孝成王早就怀疑廉颇懦怯,早就想换一个人到长平去把廉颇顶替回来,可苦于朝中已无良将。所以,当“谣言”传到他耳中之后便立刻召赵括上朝。他问赵括道:“寡人听说,你的勇敢超过你的父亲。想让你到长平去迎击秦军,你有取胜的把握吗?”
赵括神气地回答道:“秦王若派武安君白起为将,要取胜,尚需要我筹划一番。可眼下是王齿为将,打败他不在话下!”

“你为何这样说呢?”赵孝成王又问。赵括说:“武安君白起率领秦兵,在伊阙,打败了韩国和魏国的军队,斩魏国兵将24万;接着,他再攻魏,占了魏国大小60座城池;随后,他又南下攻打楚国,并占领了楚国的京都鄢郢;再后,他又攻打魏国,斩魏国兵士13万;攻打韩国,占韩国5座城……可以说,他战必胜,攻必取,威名很大。因此,我若与他对垒,可能胜负难分,所以,要取胜,尚费筹划。而那王齿,因廉颇懦怯,才敢于深入。他如遇到我,则如秋叶遇到强风,他不是我的对手。哈哈哈哈!”

赵括的这一片话,说得流畅,激昂,话里充满了自信。赵孝成王高兴了。他当即便赵括为上将军拨他20万劲军,命他往长平取代廉颇,攻打秦军去了。赵括率军来了长平,验过符节,廉颇将帅印交给赵括,带亲兵百余人,回邯郸而去。

廉颇一走,赵括便照着他从兵书上学到的兵法干了起来。《孙子兵法》中说:“兵贵速,不贵久”。意思是说,用兵作战最贵速胜,不宜持久。他不看实际情况,便照着去作。他先是把廉颇上将军所筑的星状营垒并成一个大营,随之,他又颁布了这样一条军令:秦兵若来,要奋勇当先,猛打紧追,不胜不回。回者,斩!赵括布兵刚刚就绪,秦将王齿便带着3000人马前来叫战。赵括出万人迎战。敌寡我众,战一回合,秦军大败,望风而逃。旗开得胜,不禁使赵括手舞足蹈起来。欣喜之余,他又使人到秦营去下战书。王齿不来迎战,反退军十数里。“秦军是怕我了。”赵括更为得意。他命军吏,宰牛杀羊,犒劳军士,并传令:“来日大战,军要先擒王齿,显一显我们赵军的威风!”

然而,赵括哪里知道,此时此刻,他已处在了秦军的地网天罗之中?为去歼击秦军,这一天,四更造饭,五更点卯,天刚微明,赵括便挥军列队出发。刚西行五里路,便与秦军走碰。叮叮当当,两军对起阵来。赵括使先锋傅豹出马,秦将王贲挺身接战。约30个回合,王贲败走,傅豹追击。这时候,秦将王陵又来叫战,赵括命偏将王容去对阵。再战数十个回合,王陵又败走。

赵括见赵军连连取胜,便亲自率大军去追杀。追出约十余里,来到一座秦营跟前。只见那营门突然大开,秦将王贲王陵闪身而进,接着便闭了营门。赵括传令猛攻秦营,但连攻数日,秦军坚守,牢不可破。赵括使人催调后军,想再来一次硬攻。然而,这时他的军令已难以奏效。只听赵将苏射飞马来报说,后军已被秦将胡伤引兵冲散,不得前来。赵括大怒:“胡伤如此无礼,我当亲手擒之!”说罢,赵括便率军回转向东。但刚走不远,大将蒙骜率军突然从侧路杀出,并大呼道:“赵括你中了我武安君白起之计了。还不赶快投降!”一听白起二字,赵括心中不禁一惊。不过,此时他尚不怯战,挺戟欲战蒙骜。

偏将王容喊道:“不劳元帅,容我建功!”喊着,王容便去与蒙骜交锋。这时,秦将王翦率军又至。秦赵两军混战起来。混战之中,赵军死伤很多。赵括料难取胜,鸣金收兵,就便择水草处安营,命军士筑成长垒,坚壁自守。同时,派人回邯郸请赵王发兵援助,并催取后队粮饷。但谁知运粮之路已被秦将司马错司马梗引兵截断?这样,白起大军横其前,胡伤等将断其后,背腹受困,赵括日夜心惊胆战起来......

如此,一连过46日。很快赵营粮尽草绝,士卒们竞相杀马而食。无奈,赵括只得分兵四路,鸣金突围。谁知,又中了那武安君白起的奸计?原来,那白起预先选好了射手,围绕着赵营埋伏着。凡遇到由赵营出来的,不管是兵是将,都一齐射杀。这样,赵军四路突围的军士,都被乱箭逼回。

又过了一个月。这一天,赵括实难压住心中的愤怒,精选上等悦卒5000人,俱穿重甲,乘坐骏马,再次突围。赵括握戟当先,傅豹、王容紧随其后。刚刚破围突出,秦将王翦、蒙骜便齐来截击。大战数个回合,赵括又败。不能突围,赵括率军转身欲回长营。可就在这时,不幸马失前蹄,赵括坠地,被飞来乱箭射死。将帅一死,赵军大乱。接着傅豹、王容也均战死,赵军全线溃散。
40万赵军,一夜之间全被秦军坑杀......
他是千古一帝,功绩媲美秦始皇,却被抹黑为无道昏君
在人们的印象中,亡国之君除了朱由检以外,其他的都一塌糊涂。例如胡亥非常凶狠,而且非常愚蠢,最终农民发动起义,秦朝二世而亡;司马敬德不辨是非,大权被刘裕所掌控,最终被刘裕取代等。但是写史书人都是新建立王朝的史官,为了自身统治,他们当然不会说前朝亡国之君的好,能够抹黑尽量进行抹黑。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9:12:330000孝端文皇后是谁的皇后:皇太极(清朝第一位皇后)
孝端文皇后为皇太极的妻子,后来被皇太极立为皇后。孝端文皇后来自于蒙古生活在科尔沁大草原,其父亲也是科尔沁的一位贝勒爷。孝端文皇后在1625年的时候嫁给了皇太极,在1636年的时候被皇太极封为妃子。后来因为孝端文皇后整理后宫非常妥当,得到了皇太极的喜爱,又被皇太极封为皇后,由此可见,孝端文皇后有过人之处。一、孝端文皇后的子女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0:55:440000伏生简介:中国汉代时期经学家(整理编辑了《尚书》)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曾焚书,不过还是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偷偷藏下了一些典籍,而这个人就是伏生,他藏下的书就是《尚书》,《尚书》对于后世的影响极大,那么这个伏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接下来就跟着探秘志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伏生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6:19:200000慈禧为何向十一国宣战?看看洋人提出的要求,但凡有点血性都得打
如果看过电视剧《走向共和》的读者,对于慈禧太后向十一国列强宣战的画面应该是印象深刻的。正是慈禧这一愚蠢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把大清王朝推向了灭亡的边缘。事件发生在光绪二十六年五月,这时慈禧太后已统治中国39年的时间,她从一个小寡妇逐渐历练成了一个政治女强人,期间不知经历过多少风浪。按说此时的慈禧不至于看不清时局,会愚蠢到向列强宣战。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慈禧走到这一步的呢?我要新鲜事2023-06-04 20:29:050000康熙的皇后都有谁,康熙最爱哪一位皇后(克后之命)
康熙的皇后中有三位是他亲自册立的,一位是死后追封的,孝诚仁皇后和康熙是青梅竹马的玩伴,也是康熙的贤内助,只可惜21岁就逝去了。孝昭仁皇后是康熙评价最高的一位皇后,可见学识之渊博。孝懿仁皇后虽然只做了一天皇后,但在她之后康熙便再没有册立皇后。一、孝诚仁皇后我要新鲜事2023-03-14 20:51:2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