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讲述韩信置死地而后生的传奇故事
背水一战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吧,表示没有退路,只能同敌人一决生死。那么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呢?他就是楚汉时期的军事天才韩信,大家知道多少关于韩信的故事,比如暗度陈仓、胯下之辱等等,今天我们要讲的背水一战,就是最经典的故事之一。
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韩信
成语: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原意是指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阵势,后比喻处于绝境,没有退路,只能同敌人决一死战。那么大家还记得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吗?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楚汉英雄韩信,下面一起来听听关于背水一战的故事吧!
楚汉军事天才韩信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名将,刘邦的汉初三杰之一,是不可多得军事天才,效忠于刘邦帐下,为其立下汗马功劳。在刘邦战胜项羽之后,韩信却一再被猜忌,势力一再被削弱,最后被控谋反,被吕雉、萧何等人设计,被处死在长乐宫钟室,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通过背水一战,充分展示了韩信的智慧以及军事谋略。
背水一战的典故

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就是我们上面讲到的这个楚汉时期的英雄人物。在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韩信和张耳两名大将,率军攻打赵国,赵王歇和赵国统帅陈余率军20万,集结于井径口准备迎战。赵国的谋士李左车向将军陈余献计道:“韩信这次领兵而来,一路上打了很多胜仗,他这是乘胜而来,其势不可挡。但是既然是出兵已久,必定军中所剩粮草不多。我们井陉地方的山路很窄,车马很难从这里通过,所以我倒有个主意,可以派三万兵从小道劫取他们的粮车,然后退兵以守,不与他们交战,这样他们前不能战,后不能退,过不了十天,必能活捉韩信!”

虽然李左车说的条条在理,但是陈余就是个书呆子,不肯听从他的建议,反而说:“我读过不少兵书,书上说兵力大于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敌人;大一倍可以与敌人对阵,现在韩军号称几万人,其实也不过几千,加上一路打仗,必已疲惫不堪,我们的兵力超过汉军多倍,难道还不能将他们消灭吗?倘若今天避而不战,恐怕他人会笑我胆小”就这样,陈余并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

韩信探知陈余不用李左车的计策,十分高兴。于是他就把兵马驻扎在离井陉口30里的地方。待到后半夜,韩信又派出2000名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准备袭击赵营。然后,韩信再派10000人马作先头部队,沿着河岸摆开阵势。陈余探知韩信兵马沿河布阵,哈哈大笑说:“韩信空有虚名!背水作战,不留后路,这是自己找死!”天亮了。

韩信带领后队兵马,打出帅旗,大张旗鼓地向井陉口杀来,赵军立即迎战。交战后,汉军假装败退,抛掉旗鼓,向河岸阵地退去。陈余不知是计,指挥赵军拼命追击。这时,韩信埋伏的2000轻骑兵,见赵军倾出击,立即杀入赵营,拔掉了赵军旗子,换上了汉军的旗子。赵军追得汉军退到了背靠汉水的阵地上。汉军后退无路,于是他们返转过身,一个个背水拼命死战。赵军久战不能获胜,士气开始低落。后来,当他们忽然又发现背后自已的营垒上都插上了汉军的红旗,军心顿时大乱,纷纷四外溃逃。

于是,汉军乘机前后夹攻,大破赵军。他们杀了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胜利之后,有军士问韩信:“兵书上说,布列阵地要右后靠山,左前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为阵,意然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呢?” 韩信说:“这也出自兵法。兵法上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这是因为,置之死地,兵士们为保存自己生命便会拼死作战;如果留下生路,一和敌人交手,稍有不利,有的就可能逃跑。”
背水一战的启示

人的胜利,不是直接得来的,而是靠自己的智慧,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人的智慧就想一条小溪,永远不会干涸,在要用的时候就像在里面取水一样。人总会遇到困难,我们就得不停地使用,这样才使你的办法越来越多,最后总会胜利。人总会受到挫折的。如果在这时候你惊慌失措,那将会酿成很大的祸害。所以,我们在有困难、要争夺胜负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智慧,这样才可以势如破竹地帮你度过难关!
诸葛亮临死前刘备曾派人给他带来了十二个字,听完后他当场咽气了
诸葛亮的成长历程可以说是充满了坎坷和波折。在东汉末年,他因家境贫寒,丧失双亲后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谋生。然而,命运的起伏并没有击垮诸葛亮,反而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品质。他立志要成就大事,不断努力学习,熟读经史兵法,广交名士。年少时的他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能和决心,然而在当时的人们眼中,他却被认为是无用之人。只有徐庶、崔州平等几位知交好友对他深信不疑,见证了他的才华和潜力。我要新鲜事2023-11-10 18:22:060000门阀士族是怎么退出历史舞台(婚姻不问阀阅,仕宦不尚门第)
门阀士族制既是一种社会秩序,也是一种政治选拔制度。这种制度前后延续近五百年,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深远。所谓门阀制,就是一切以门第出身为标准。凡官运仕途,婚姻嫁娶,社会交际,人情世故等项,均以出身为重,才干居其次。官宦世家,名门望族,往往享有各种特权,凌驾于普通百姓之上。在门阀制度之下,上层士族和下层百姓基本处于阶层固化的状态。我要新鲜事2024-01-15 20:38:120000清朝后妃年过50便不能再侍寝,不只是因为年老色衰,原因太现实
众所周知,在古代,女子地位真的很低!哪怕位份尊贵的嫔妃,同样要看人脸色生活。那些生不出孩子的嫔妃,更是晚景凄凉、无人可依。而纵观历朝历代,嫔妃的地位通常和生育能力挂钩,越能生孩子地位越高。由此可见,“能否侍寝”对嫔妃们实在太重要!一旦身怀子嗣,便能一步登天、改变命运!既然子嗣这么重要,为什么清朝后宫嫔妃年过50岁便不能侍寝呢?原因一:后宫势力盘根错节,以防外戚篡权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9:51:300001二战期间波兰华沙的犹太人起义 遭到了德军的残酷镇压
我要新鲜事2023-05-17 20:22:220000清华博士张明光:2009年不顾父母哀求执意出家,14年打造网红寺庙
2007年,张明光从清华大学毕业,以博士生的身份进入大城市一家优质公司工作,前途无量。这对于出身农民家庭的张家来说,无异于一个天大的好消息,特别是张明光的父母,他们在亲戚邻里面前提到自己的儿子时,都是眉开眼笑的。然而,在进入社会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几个看似虚无缥缈的问题,一直萦绕在张明光的心中: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自己在社会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2:41:5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