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外交家,他主张诸国合纵抗秦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那时候七国争雄,百家争鸣,是一个思想开放,名人辈出的时期。公孙衍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外交、军事家,同时他也是合纵抗秦的提倡者,他和首创连横外交策略的张仪是对手。
公孙衍是合纵抗秦的提倡者

战国时期出过很多名人,公孙衍就是那个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之一。公孙衍和同是纵横学派的张仪是死对头,一个主张合纵,一个主张连横。不管是在私人关系上,还是在政治上,两个人都是对手。这两个对手都是出生于魏国,也都为秦国效力过。

公孙衍的人生经历非常传奇,他在秦国的时候,是得到重用过的。因为商鞅变法,秦国在诸国逐渐突出强大。秦惠王虽然杀了商鞅,但商鞅定制的法律仍然在使用,公孙衍也很是得秦王重用。直到张仪来到秦国,两人政治意见和主张都不同。在伐魏的意见上,两人有着很大的分歧。

秦惠王被张仪说服,很快就立张仪为客卿。而公孙衍因为遭到排斥,不得不离开了秦国。他回到魏国,做了魏国的将军。但这时候的魏国,因为败战,国力衰退了很多。这个时候,公孙衍首次提出了合纵的政治主张,并初次取得了胜利。

合纵首尝胜果,引起了秦国的高度警觉。为防止齐楚魏合纵对秦国带来的威胁,张仪软硬兼施,极力破坏公孙衍的合纵策略。他亲自率兵攻打魏国,迫使魏国依附秦国,又与齐楚两国大臣相会,拉拢齐楚,成功地破解了三国合纵。

当时,魏国宰相的惠施也主张合纵,多次陪同魏惠王朝见齐威王。魏惠王与齐威王互相推尊为王,又派太子出使齐国为人质,与齐国结盟。但是,由于张仪的破坏,合纵策略暂时遭到失败。在这种形势下,公孙衍开始拉拢韩、赵、燕、中山四国,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五国相王”事件。

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目的当然是联合各国,与秦国对抗。此做法遭到了齐、楚国等国的反对,秦国更是极力破坏。为了拉拢魏国,楚国打算废掉魏国现任太子,立在楚国的魏公子为太子,还派兵攻打魏国,占领8个城邑。在各大国的反对下,“五国相王”以失败而告终。
刘备怎么知道马谡不可大用 从用人风格看选拔人才 一文说清楚
因为刘备强调实际经验和能力,对马谡缺乏实战经验感到担忧。刘备与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出色的表现,而且在用人方面也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标准。1.刘备的用人风格我要新鲜事2023-10-05 21:58:550003郑和是太监吗,12岁就成为太监居然还有许多后人
说起郑和,都会想起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他对于航海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过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或者是一直有这样的疑问,那就是:郑和是太监吗?没错,郑和在12岁就入宫成为太监,不过最后郑和却儿孙满堂,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郑和是太监却子孙满堂我要新鲜事2023-03-15 17:43:070001分封制遇到推恩令开始消亡 为何朱元璋要实行分封制 一文说清楚
为了维护中央权力的稳定。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种特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夏、商、周三代的政治体系就是典型的分封制度。在那个时期,华夏地区人口稀少、领土广阔、经济相对落后,因此国家需要不断地将土地分封给诸侯,以维护统治基础。这种政治模式通过土地分封、诸侯朝贡来维持政治秩序。但随着历史的演进,分封制度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我要新鲜事2023-09-27 19:59:0200001949年我军击毁紫石英号,英国首相爱德礼:英国无法对敌5亿大国
1949年元旦,伟人发表了一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贺文,并正式宣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的动作,一时之间,国民党方面惶恐不已,经过三大战役后,蒋介石的精锐力量损失殆尽,面对我党百万大军,敌人早已毫无防守之力。不过,国民党当局仍然心存幻想,他们构造了长江防线。我要新鲜事2023-05-15 20:08:1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