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穿针歇后语下一句,一是粗中有细(一是大眼瞪小眼)
因为《三国演义》,说起张飞首先浮现在大家脑海中的,就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黑脸形象。其实在《三国志》以及正史中,关于张飞的描述,他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所以张飞穿针歇后语下一句,一是粗中有细,二是大眼瞪小眼,因为张飞的眼睛很大,针眼很小。
张飞穿针 —— 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 —— 大眼瞪小眼
一、张飞粗中有细的故事

许多人在看了《三国演义》之后,对张飞的印象就是粗鲁和莽撞,可以说张飞是莽夫的代名词了。其实在《三国志》以及一些正史中,关于张飞的描述,都是小事粗鲁但粗中有细,大事谋略过人。所以张飞穿针歇后语下一句,一指粗中有细,也指大眼瞪小眼。

先来说说张飞粗中有细的故事。据说张飞在当任古城阆中县令时,碰到有两个妇人为争抢一个孩子来击鼓告状。张飞在升堂之后,就开始仔细的观察两个妇人。一个妇人长的十分文弱,泪流满面十分的痛苦,还有一个妇人面色凶狠十分彪悍骄横。

两个妇人在在堂上不停的吵闹,张飞在思考一会儿之后,假装很反照的说:“官作主,你二人就在堂上各执小孩一臂,谁能将小孩拉过去至对方,我就断谁为亲母。”张飞说完之后,两个妇人就立即奋力的强起小孩来,被抢的小孩痛的哇哇大哭。那名柔弱的夫人见状,怕伤到小孩就放手了。

而那名凶悍的夫人则是拼力奋抢小孩,对小孩毫无怜惜之情。师爷认为此举不妥,就示意张飞叫停,忤作也急忙呵斥悍妇放手。张飞也怒斥悍妇:“你不顾小孩死活,全无亲情,怎为人母?”然后转身对柔弱妇人说,母子关系真相大白,将小孩判给了亲娘。师爷和仵作在一旁,都表示此乃奇招也。
二、张飞大眼瞪小眼的故事

张飞少时拜王养为师,王养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他很是会因人施教。张飞从小性格勇猛又粗莽不羁,王养就天天要张飞拿着绣花针穿针。张飞的大眼珠对着针孔的小眼,常常不知如何下手,急得哇哇叫。然后王养就在一旁教导他:“你有‘大眼’,针有‘小眼’,心里就是没有‘心眼’。作为武将,既要习武,也要学文;要勇冠三军,更要谋略过人,方能克敌制胜。”之后张飞在王养的教导下苦练穿针本领,人也变得安静了起来。
太祖和高祖有何区别 为何有的叫太祖 有的叫高祖 (称呼)
古代皇帝有的被称之为太祖,有的称之为高祖,是看具体的家世情况而定。在古代的皇帝一个人有着很多的名字,例如朱元璋可以称之为是洪武皇帝也可以叫做是明太祖,而太祖是庙号。有的皇帝庙号用的虽然都是祖,但是意义是有所不同,例如高祖和太祖之间有区别。庙号有什么区别我要新鲜事2023-03-26 19:21:560000太祖和高祖有何区别?为什么有的开国皇帝叫太祖,而有的叫高祖?
我国古代的皇帝,一个人就有好几个称呼,比如朱元璋,可以称他为“洪武皇帝”,也可以称他为“明太祖”。洪武,是他在位时的年号,太祖是他的庙号。再比如爱新觉罗.玄烨,可以称呼他的年号“康熙”,也可以称他的庙号“清圣祖”。这两位皇帝的庙号都用的“祖”,而这两个祖的意义不同,朱元璋的庙号反应的是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康熙即使再被后人觉得圣明,也不能叫太祖,只有他的祖先努尔哈赤能用“清太祖”的庙号。我要新鲜事2023-07-27 20:17:020003圆明园文物究竟有多少:账目被毁,文物大多流失英法
/html/25881.html圆明园在过去是一座东方文化艺术宝库,里面有无数珍宝,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可惜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光,宝库也被烧毁,而随之被摧毁的还有圆明园账目,所以圆明园文物究竟有多少,具体数值无法确定!圆明园文物究竟有多少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9:02:410000溥仪晚年重游故宫看见一个老头 脸色大变(鹿钟麟)
溥仪在晚年出游故宫的时候,看到一个老头非常的震惊,这个老头则是鹿钟麟将军。溥仪则是清朝末代的一个皇帝,而且也是封建社会上面最后的一个皇帝,也是最孤独的孩子,没有什么大的力量去恢复清朝的时代,慈禧的权力太大,溥仪根本就没有时间能够成长,也没有施展的机会,后来没当皇帝多久,清朝就覆灭了。年幼的溥仪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2:56:190002“人心不古”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泓水之战后(说法之一)
现在的人常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用来感慨世事变迁,人们变得更加狡诈了,人们总是对于古代仁义礼智信的社会向往不已,不过,总说古人守信知礼,那到底是什么时候人心才变得“不古”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人心不古”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9:48:1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