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五位最忠诚的千古名将,说一说忠肝义胆勇武传魂的他们
第一位、秦朝蒙恬
蒙恬虽然出身武将世家,但他并非像多数武将那样仅仅是一介武夫,蒙恬是一位非常有谋略、才能和智慧的武将。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可以从他的对手赵高和李斯对他的评价中看出。赵高在拉拢李斯扶植胡亥夺权时对李斯说,李斯的才能、功劳、谋远、民意支持率和受扶苏的信任度都不如蒙恬,这也得到李斯本人的承认。

其次,胡亥夺权后,以秦始皇名义赐死扶苏和蒙恬时,从扶苏和蒙恬两人对于诏书的反应也可以看出。当扶苏接到赐死诏书时,就哭着要自杀,而蒙恬却劝阻扶苏不要自杀,并对赐死诏书的真伪性表示怀疑,提出要重新核实真伪后再自杀。但是扶苏未听劝阻而自杀,蒙恬则拒绝自杀。如果说蒙恬没有智慧的话,是不决不会想到皇帝诏书是假的,而且蒙恬的怀疑并非胡猜,而是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他认为,“陛下(秦始皇)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史记·李斯列传》)事实上,蒙恬早就知道秦始皇的心思,要让扶苏继承皇位。
那么蒙恬的智慧和谋远是不是天生的呢?显然不是。蒙恬的智慧和谋远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是后天培养的。蒙恬由于其优越的家庭环境,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蒙恬学的也很好。一是因为蒙恬曾经“书狱典文学”,二是蒙恬死前与胡亥使者的对话很有水平,能够多次引经据典。这些足以证明蒙恬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
这么一位有智慧的忠臣也有悲哀遗憾的一面,没能像扶苏一样反对秦始皇的暴政,未能体恤到民间的疾苦。

第二位、宋朝岳飞
.武略兵法举世无双,绝对的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从正史《宋史.岳飞传》上的记载可见,岳飞作战绝大多数是以少击多,每战必胜。生平大小130余战无一败绩。南熏门之战等战役甚至以八百壮士击溃50万敌军,可称为战神!这些并不是夸张,《宋史》是元朝人编写的,自然不会有太过正面的描述,而对岳飞的记载自然不会过分夸大。可以说岳飞是当时无愧的第一军事家。
政治眼光不够高远,过于刚直。岳飞的政治眼光的缺乏直接导致了他的悲剧,如立太子一事。还有以辞官要挟赵构,都是构成赵构杀他的原因。韩世忠就做的很好,才可以晚年善终。
第三位、明朝于谦
明朝于谦有着“救时宰相”的美称。明朝于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政治、军事、文学和思想四个方面。众所周知,“两袖清风”是明朝于谦的代名词,于谦不仅在生活中主张清廉,同时他在政治舞台上依然秉持清廉的作风。于谦为官期间,他敢于为民请命。只要有作奸犯科者,于谦绝对会毫不留情的惩处打压。

当明朝廷贪污的官员比比皆是,于谦的清廉精神如同一剂强心针,及时改良了朝廷贪污腐败的风气。明朝于谦的成就之二,就是于谦在军事领域的建树。到了明朝后期,明朝廷出现了冗官、冗军等现象。于谦看到这一情况之后,他主张“兵贵在精,将贵谋勇”,除此之外,于谦还号召士兵们在遇到紧急特殊情况时,要懂得随机应变。为了将明朝军队培养成为一支精锐军队,于谦创立了团营之制。于谦所创立的团营之制具有积极意义,对后来明朝兵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四位、明朝袁崇焕
其实对袁崇焕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他所处的年代和他开始走向神坛这些角度来分析。一是明末清初和袁崇焕一同度过那段动荡岁月的人给袁崇焕的评价。朱舜水,明末清初五大学者之一,曾参加过反清复明活动的他曾在著作里指出袁崇焕是“卖国贼”,还有殉国官员徐石麒也指出袁崇焕再抗清的道路上其实是走议和道路的,他杀毛文龙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们再看袁崇焕被正名,乾隆为袁崇焕的死是冤死,并认为他是能拯救明朝的人。从清朝统治之后,袁崇焕就成了一个一心为大明,却被大明所杀的千古忠臣。在某种程度上,袁崇焕地位的升高,与他成对立的人都成了反面人物。
但我们从袁崇焕个人的角度看,他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他并非军事天才,也并非一些人口中的卖国贼。他只是想要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保住大明,一直将自己所认为对的事情坚持到底而已,所以自己的人生已悲剧收尾时,他依旧在坚持着。

第五位、唐朝郭子仪
郭子仪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由玄宗开始,儿子唐肃宗,孙子唐代宗,乃至曾孙唐德宗,四朝都由郭子仪保驾。
唐明皇时,安史之乱爆发,玄宗提拔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命令他带军讨逆,唐朝的国运几乎系于郭子仪一人之身。不止一次,许多国难危急,都被郭子仪一一化解。天下无事时,皇帝担心其功高盖主,命其归野,虽然朝中的文臣武将多半都是郭子仪的门生部属,可是一旦皇帝心存疑虑,他就马上移交权柄,坦然离去。等国家有难,一接到圣旨,他又毫无怨言,化解危难,所以屡黜屡起,四代君主都要倚重于他。

单从齐家来看,同霍光一样,郭子仪的儿子、女婿、子侄也都加官晋爵,所提拔的幕府部属中60多人,后来皆为将相。然而,郭子仪却言传身教,竭力不碰触皇权的禁区。
始皇帝嬴政雄才大略,他一生最爱的人是谁?
秦始皇嬴政小时候,他可谓是遭受了不少的苦。作为一个质子,他在赵国邯郸的时候,常常会被人欺凌和虐待,遍体鳞伤。可是这个小家伙,天生就是坚强的,无论多么艰难的环境,他都咬牙坚持,从不哭泣。我要新鲜事2023-09-04 19:08:120000刘备会让诸葛亮取代刘禅吗(不会)
刘备不会让诸葛亮取代刘禅成为继任者。在刘备生前,他与诸葛亮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关系,但是否会直接让诸葛亮继任刘禅的问题,需要考虑刘备的政治智慧、对继任者的期望以及当时的政治环境等因素。一、刘备的权谋和政治智慧我要新鲜事2024-01-08 21:38:280000刘文静是李世民首席谋士,李渊为何执意杀他?拉开了夺嫡的大幕
李唐起兵阶段由于李渊被监视,实际操作层面就是李世民和刘文静做的,这也导致从起兵开始李渊和太原元从互相之间的信任度就不够。建立唐朝之后,李渊宁可大肆封赏任用前隋遗老和亲戚朋友,而不是跟随起兵的太原元从。对于李渊来说,用亲儿子和宗室,他们获得的战功可以反哺唐朝的正统性,但是前提是不能坐大,不然宗室/儿子最大的功臣,反噬的威胁更大。我要新鲜事2023-12-19 18:02:580006一点红就能辨女子贞洁,古代守宫砂是什么原理?李时珍:大半假的
《神雕侠侣》中有这么一个情节:杨过、小龙女两人来到钟南山,“西毒”欧阳锋为避免神功被小龙女偷学,故而点其穴道,让其无法动弹。但尾随而来的尹志平见色起意,玷污其清白,小龙女手臂上的“守宫砂”消失不见。作为古墓派传人,小龙女理应一生保持处子之身。书中第七回就有描述,李莫愁抓住小龙女手臂,发现其手臂上有一颗“红痣”,而它就是象征处子之身的守宫砂。我要新鲜事2023-05-24 08:31:190000武侯祠在什么地方,里面葬的人是谁?(三国时期诸葛亮的陵墓)
武侯祠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至于武侯祠在什么地方?里面葬的人是谁?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里面葬着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和刘备。这座武侯祠占地15万平方米,向来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每年都有许多人前往观光。武侯祠位于四川成都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6:58: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