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大太监排名:王振第七、魏忠贤第三,你猜第一是谁
明朝最有名的就是党争和宦官,党争就是东林党与浙党、楚党、齐党、秦党、阉党之间的斗争,最终动摇国本,导致明朝元气大伤,最终酿成灭国之祸;太监专政就更不用说了,明朝的大太监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与东汉并列,来看看明朝历史上十大有名的太监都有谁吧:
TOP、10 曹化淳

曹化淳诗文书画,样样精通,深受司礼太监王安赏识,倚为亲信;奈何后来王安被魏忠贤害死后,曹化淳也受到了牵连,被逐出北京,发配到留都南京待罪。后来崇祯皇帝登基后曹化淳随即被召还,委以重任,平反冤案。
因办事得力,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和倚重。至崇祯四年,曹化淳在宫中的地位已相当显赫。清兵入关之时,曹化淳因年老力衰已离宫六年,顺治移驾北京后,曹化淳赴都上疏,请妥善处理怀宗帝后陵寝。经恩准,委内官监冉肇总理其事。

曹化淳与东林交好且为人忠厚,并没有其他恶迹,竟然也遭到文人的污蔑,蒙“开城纵贼”之冤。“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使不真。”他终于体会到了文人的无耻,感受到了被他排斥的魏忠贤的无奈。
TOP、9王安

王安最早隶属于宦官冯保名下,后来王安由陈矩推荐给皇帝,受命为皇长子伴读。当时郑贵妃图谋立自己生的儿子为太子,所以经常使人搜集皇长子的过失。然而皇长子在王安周旋保护下,使得郑贵妃一无所获。
明光宗即位后,王安被提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之后,王安采用门客中书舍人汪文言的意见,劝皇帝实行各种有利于国家的政治措施,发帑金接济边费,起用忠直的大臣邹元标、王德完等,朝廷内外都异口同声的称赞他品德好。大学士刘一燝、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都很尊重他。

但是王安做梦都没想到,会被看中的小太监魏忠贤给坑了,魏忠贤联合客氏将万安给谋害了;本来魏忠贤对这个曾经多次提拔自己的恩人不忍下手,但是最毒妇人心,在客氏的劝说下,魏忠贤还是狠下心将王安一贬再贬后杀害。
直至明思宗崇祯帝即位后,赐给王安祠堂的匾额为“昭忠”。
TOP、8陈矩

1547年,陈矩入宫,当时才九岁。1550年,俺答率兵在边境抢掠,逼近京师,太监高忠全副武装参与防守,立下功劳。陈矩十分敬佩,所以立志要经世济民,治理国家,从此经常留心有关政治、经济的事。
1605年,陈矩以掌东厂兼掌司礼监印,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这在明代宦官中也是少有的。虽然如此,他并没有滥用权力,而是力图救正时弊缺失。当时矿税使流毒天下,民不堪命,许多廷臣先后疏谏,神宗都给予重惩。当大学士沈鲤进谏时,陈矩支持他,亦帮助进言,于是矿税在不久后得到停止。

陈矩身材不魁梧,比较瘦弱,声音嘶哑,但是白耳黑齿,双目炯炯有神,对人谦和,没有声色俱厉,不过,当处大事,决大疑,羽翼忠良,保全君德的时候,都很有决断,敢于担当。他衣食方面自奉甚薄,暇时喜欢弹琴、吟诵诗歌,收集古董书画。他掌管东厂这段时间,是东厂抓捕人最少,京师秩序最平稳的一段。
陈矩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得在宦官云集的明朝也少有,但陈矩只守着“祖宗法度,圣贤道理”八个字,廉洁安静,不扰官不害民,从不滥用权力,仅是力图救正时弊缺失,被人称之为“佛”。
TOP、7 王振

王振略通经书,满腹经纶,后来又做了教官,但是中举人、考进士这条荣身之路对他而言是太难了些。于是便自阉入宫。史称王振“狡黠”、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王振善于伺察人意。
王振入宫后,宣宗皇帝也很喜欢他,便任他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英宗皇帝,英宗即位后,掌司礼监,以防备大臣罔上为由,劝皇帝以重典治理。

1442年,太皇太后死 ,王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逐杀正直官员。英宗称他为先生,公卿大臣呼他翁父,争相攀附。
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鼓动帝亲征,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杀;这就是土木堡之变了。
TOP、6 王承恩

王承恩是曹化淳的亲信,累官司礼秉笔太监。后来曹化淳因年老离宫养老去了,留下王承恩辅佐崇祯皇帝;在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时候,陪伴在崇祯皇帝身边的仅有王承恩一人。
原本崇祯皇帝是要王承恩逃命去,但是王承恩不肯;当时崇祯皇帝先吊死在煤山山腰寿皇亭附近的歪斜的老槐树上;而王承恩随后也吊死在旁边的海棠树上,死后也要侍奉崇祯皇帝。

与刘瑾、魏忠贤相比,王承恩的殉葬光辉得多。在一个朝代即将覆亡、几十万人“解甲”的时候能够护佑君主,不畏强敌,这表现了强烈的忠贞性格。于是他的死充满了悲壮的意义。
清朝打着“仰承天命,吊民伐罪”的旗号入主中原。开国皇帝顺治在为崇祯皇帝发丧的同时为王承恩修墓立碑。并将他葬在崇祯皇帝思陵门外,让他“守护”皇陵。
TOP、5冯保

冯保于嘉靖年间入宫,隆庆初年掌管东厂兼理御马监。万历皇帝即位,历任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穆宗驾崩时成为顾命大臣。掌权后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使大明政权一度出现复苏局面。
张居正固然有大才,但之所以能被委任内阁首辅,施展政治报负,是因为有冯保的全力支持。但是,冯保贪财好货,广收贿赂,张居正也曾送给他不少宝物。冯保后来又花费巨款,给自己建造了生祠,张居正写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冯公预作寿藏记》,对他歌颂不已。

虽然冯保骄横,即使皇帝有所赏罚,冯保不开口,谁也不敢执行。但冯保也常常做一些识大体的事。如内阁产白莲花、翰林院有双白燕,张居正弄来给皇帝赏玩,冯保派人对张居正说:“皇帝年幼,不应该用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使皇帝贪玩。”又能约束其子弟,使他们不敢胡作非为。京中百姓也觉得冯保此人不错。
但是在张居正死后,冯保缺乏政治上的盟友,后因明神宗对他的忌恨而被放逐南京,并因病而死,家产亦被抄收。
TOP、4汪直

汪直是大藤峡叛乱中瑶民后代,1467年以幼童身份被俘进宫。最初在昭德宫侍奉万贵妃,后升任御马监太监。1476年,有黑眚出现在宫中,妖人李子龙用巫术勾结太监韦舍私自进入大内,事发后被诛杀。
明宪宗心中很讨厌这件事,急于想了解外面的事情。汪直为人狡猾聪明,明宪宗于是令他改换服装,带一两名校尉秘密出去侦察。人们都不知道,只有都御史王越与他相交甚欢。汪直将所见所闻,全部报告明宪宗,明宪宗大悦。

1477年,明宪宗建立西厂,由汪直统领,钦定校尉人数多于东厂一倍。后来汪直借明宪宗的宠信和西厂的权势,大力打压异己,1479年,汪直偏信辽东巡抚陈钺言,下兵部侍郎马文升于锦衣卫狱,后谪戍重庆,至此汪直威势倾天下。
因监军辽东有功,总领京兵精锐“十二团营”。开明代禁军掌于内臣之先河。后因久镇辽东,与宪宗逐渐疏远,失去宠信,被东厂提督尚铭等人弹劾,贬往南京。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TOP、3魏忠贤

魏忠贤少时家境贫穷,混迹于街头,不识字,但却懂得射箭与骑马,喜欢赌博,迷恋酒色,魏忠贤经常和一群恶少年赌博,有次,他赌博大输后感到很苦恼,便恨而自宫,改姓名叫李进忠,因早与宫中太监熟识通融,谣传因此未净全身,仍有一粒睾丸。后来又改回原姓,得皇帝赐名为魏忠贤。
魏忠贤自万历年间被选入宫,隶属于太监孙暹,靠巴结他进入了甲字库。他又请求做皇长孙的母亲王才人的典膳,巴结上了魏朝。魏朝多次向王安称赞魏忠贤,王安也就善待他。长孙的乳母叫客氏,一向私下服侍魏朝,这就是所谓的对食关系,到魏忠贤进宫后,客氏又与他勾通,客氏于是冷遇魏朝而喜爱魏忠贤,两人结成了很深的关系。

后来魏忠贤联合与之对食的客氏,先是除掉王安,掌握宫廷权力,后又不断利用对皇帝的影响力,扩大自己的在外的影响力;后来“梃击”、“红丸”、“移宫”三案发生,整个朝廷如同在打官司。因为魏忠贤党羽与东林党相对抗,于是众人便把魏忠贤党视为邪党。
直至后来魏忠贤一手遮天,被称之为“九千九百岁”,但是盛极必衰,在崇祯皇帝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TOP、2刘瑾

刘瑾本姓谈,因为依附一位刘姓宦官入宫当宦官,改姓刘。弘治年间犯了罪,依法当被处死,后得赦免,其后得以在东宫侍奉武宗。数次升迁,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
掌权后趁机专擅朝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为“八虎”之首,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刘瑾被捕后,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他被认为是当时的“世界首富”。
经会审,刘瑾被判以凌迟。同年八月,刘瑾伏诛,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恶贯满盈的明朝太监刘瑾,被判凌迟3357刀,分三天割完,行刑完毕,割下的小肉块被受过其害的人家抢着买下吃掉,一文钱一块肉。
刘瑾并非无能之辈,也未曾将国事当作儿戏。史载,刘瑾将奏章带回私第后,都与他的妹婿礼部司务孙聪及华亭人张文冕商量参决,再由大学士焦芳润色,内阁李东阳审核之后颁发,还是颇为慎重的。用事期间,他针对时弊,对政治制度作了不少改动,推行过一些新法。即所谓“刘瑾变法”。
TOP、1郑和

正史仅载郑和为云南人,并无其他生平事迹传世,朱棣皇帝对郑和的人品、才能、知识有充分的了解。郑和少年时就在朱棣身边长大,跟着朱棣南征北战,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并被朱棣皇帝视为心腹。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郑和本人所具备的素质和条件适合于担任下西洋总兵正使一职,率领船队下西洋。

1404年,郑和因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1433年,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今南京牛首山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而郑和也就成了如今名气最大、影响力最大的太监,尤其是在今天,当年郑和所走的海路,更加重要无比。
端午节赛龙舟的来历解析,划龙舟为纪念屈原投江
说起端午节人们最熟悉的节礼就是吃粽子,其实五毒菜也是端午的食俗之一。端午节最有看头的就是赛龙舟,每年到端午节人们都会蜂拥而至河边看划龙舟,替他们呐喊助威。但是有关于赛龙舟的来历,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划龙舟就是为纪念屈原投江,跟小编一起来看看。纪念屈原投江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6:00:070000皇太极最爱的女人是谁?海兰珠(爱之入骨独宠一身)
皇太极是清朝很重要的一位君王,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继承了努尔哈赤的伟业。大家都知道,他也是非常痴情的一位皇帝,虽然有着后宫佳丽三千,但是他的爱都在一个人身上。你知道皇太极最爱的女人是谁吗?今天小编就带你来看看吧。皇太极最爱的女人是谁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7:30:210000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原子物理学之父)
说到二十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大家都会想到爱因斯坦,其实除他外,还有不少人能得到此称号,比如欧内斯特·卢瑟福,一个发现了原子结构模型,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之父”的男人!一、原子物理学之父,欧内斯特·卢瑟福在二十世纪,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也是其中一员,他在放射性和原子结构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于19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被世人称为“原子物理学之父”。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2:28:550001曹魏将领为何都怕赵云,关羽:我不配?敌军:挺过你的三板斧没事
为何曹操的将领在面对赵云时会心生畏惧,但对关羽却无所畏惧?张郃敢与张飞决战,徐晃也不输给关羽,然而当这两位英勇将领遇到赵云时却都感到恐惧。就连曹操这位大都督夏侯楙也差点被赵云吓哭,而韩家五位将领更是被年迈的赵云一一击溃。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不禁产生了好奇心,为什么赵云在曹军将领中有如此恐怖的威名?武力值强过二爷我要新鲜事2023-11-16 19:20:390000阿喀琉斯之踵是什么意思?指致命的弱点(阿喀琉斯的故事介绍)
日本小说《Fate/Apocrypha》中,特洛伊战争中希腊军的主将阿喀琉斯,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最终却被人射中脚跟而死。至于阿喀琉斯之踵是什么意思?原来是只阿喀琉斯的脚跟,现在一般用来指致命的弱点。下面来讲讲阿喀琉斯故事的譬喻。阿喀琉斯之踵的介绍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6:00:29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