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任性的皇帝,瞒着大臣迁了都,偏偏任性造就了一代明君
大家都知道,皇帝这个职位可是要求非常高的,一般的人要做皇帝是比登天还难,做皇帝的人一定要有帝王之才。
也就是说,皇帝必然是集智慧、谋略、冷静为一体的,每天都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奏折堆成小山一样,随便一个决定就可能影响着国家命运。
所以如果不冷静,皇帝早就hold不住了,冷静地对待自己下达的每一个命令是历代皇帝共同遵守的准则。

当然了,也有相反的例子,暴虐的秦王就是喜欢依着自己的性子来,想要行宫了,大手一挥,几百几千的农民就要被送上工地,这也是秦朝没能存活很久的原因之一。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也是一个有点“任性”的皇帝,跟秦王不一样的是,他可不是仅仅想在某个地方建个行宫而已,人家是要把整个首都,都一起迁到自己看中的地方。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太任性了呢?但恰恰就是他的任性,造就了一代明君。
到底是谁有这样的能力?答案就是,孝文帝。

首先,孝文帝不是汉族人,而是少数民族鲜卑族人,说起鲜卑族大家可能觉得很陌生,但说起他们民族的姓氏,一定会有种熟悉的感觉。
鲜卑族皇室姓拓跋,后来改为“元”,是不是觉得在某些影视剧里听过这个姓氏呢?
说回正题,当时经过一段混乱的战争之后,鲜卑族统治了中原,文帝则是领袖,他是一个政治上有作为的人,他知道,要让自己的国家强盛,一定要改掉游牧民族的坏习惯。
为此,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把国都从现在这个高原迁到合适的地方。

但是大臣们大都是鲜卑族人,他们都在高山平原上生活习惯了,肯定不会同意这个做法。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于是自己想了个办法。
首先,孝文帝跟大臣们说,觉得自己地盘不够,还想要攻打南方,他趁着上朝的机会把这个打算提了出来,大臣纷纷反对,其中最不愿意的就是拓跋澄。
皇帝就假装很生气地说:连这个中原都是我的,你还想阻止我吗?
拓跋澄也反驳说:“我知道中原都是您的,但是我是您的臣子,您的方法不妥,我怎么可以不告诉你呢?”
皇帝也不跟他多废话,假装想了一下,就宣布退朝,等到回到宫里,又单独召见了这个臣子。

跟他说:“现在我对你说真话,刚才我对你生气,不说真的针对你,而是想给大臣们看看,让他们害怕。我真正的意思是觉得咱们现在的首都啊,是个适合用武的地方,但是不适合我们改革政治,现在我们要变强,非得迁都不行。这回我出兵伐齐,实际上是想借这个机会,带这大家迁都,你看怎么样?”
听了这一番话,拓跋澄才恍然大悟,没想到皇帝看起来任性的决定背后居然藏着如此深远的谋划,他马上就同意了孝文帝的主张。
有了心腹大臣的辅助,做起事来更是如虎添翼,孝文帝说干就干,马上颁布命令,带着大臣们向南行进。

公元493年,孝文帝亲自带着三十多万步兵和骑兵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说来也巧,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道路泥泞,军队也走不动了,老天也要帮孝文帝一把。
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行军。
大臣们本来就不想跟着去打仗,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拦。皇帝严肃地说:“我们这次向南行军,皇帝大臣都出动了,要是走到一半回去了,别人不是要笑话我们吗?不如这样,既然大家都不想走了,我们就留在这里,把首都迁到这里,如何?”

大家听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有说话。孝文帝看这个样子立马又补上一句说:“我不等了,你们要是同意留在这里,就站左边,不同意的就站另一边。”
大臣们虽然很不情愿这个决定,但是听说可以停止打仗,自然不想再冒雨行军了,也都只好表示自己同意迁都。
孝文帝仅仅用了一个小计谋,就完美地达成了自己的心愿,可见皇帝除了冷静,聪明的头脑还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当时他直接提出要迁走首都,肯定要在朝廷里引起争端,说不定还会危及打自己皇位,而巧用借口,让大臣们来不及反应,不但完成了迁都的计划,还削减了大臣们的锐气,这对于在战争中立下来的国家,实在是一个妙计。
五代十国之后杀兄篡位的皇帝 隋炀帝杀兄弑父(是明君也是暴君)
历史上杀兄篡位的人不在少数,此前讲过了五代十国之前杀兄篡位的皇帝,在五代十国之后的那些朝代当中也有不少,这次就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在五代十国之后还有哪些皇帝是杀了自己哥哥之后才上位的。五代十国之后杀兄篡位的皇帝齐肃明孝皇帝王延钧王延钧是五代十国时候闽国皇帝王延翰的弟弟,在916年的时候王延钧不满王延翰当皇帝,于是发动政变杀了王延翰,自己当皇帝,称为齐肃明孝皇帝。南朝汉中宗刘晟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1:32:300000中国农民起义第一人,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
陈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领导人,虽然最后结果是失败的,但是掀起了全国反暴秦的浪潮。陈胜吴广起义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在于忘了根本,迅速强盛中埋藏着太多不稳定因素,他成功后忘恩负义,六亲不认,人心背离。一、陈胜吴广起义失败我要新鲜事2023-03-12 20:02:560000帖木儿金帐汗国屠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放火烧城)
帖木儿屠城金帐汗国事件发生在第二次蒙古西征结束之后。由于第二次西征的大获全胜,蒙古帝国的势力得以有了更大范围的扩张。几大汗国进行了势力划分,格局最初成形。帖木儿也因此有了自己的地盘,金帐汗国也应运而生,其君主便是别儿哥。别儿哥将金帐汗国的首都定在别儿哥萨莱城,并且发展其内部的经济,让许多贵族居于此地,城内十分繁华。一、帖木儿远征金帐汗国我要新鲜事2023-05-12 00:43:350000中国除了有四大名著 还有四大志怪小说 大家听说过吗
在提及中国古典文学,人们往往会想到《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这四大名著。除了这些家喻户晓的作品外,还存在着另一类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那就是四大志怪小说。志怪小说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描绘了古代神秘怪异的故事,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包括《搜神记》、《山海经》、《封神演义》和《聊斋志异》。我要新鲜事2023-08-19 20:02:300000林彪7万对陈明仁2万,陈抬棺而宣:我败我进去!结果如何?
(说历史的女人——第76期)古有李元霸锤震四平山,今有林司令大战四平城!将李元霸类比林彪不是没有根据的。其一,两人因同一个地名“四平”而联系在一起。然彼“四平”非此“四平”也。当年李元霸“一战封神”的四平山在浙江,此山又名四明山、金钟山;而林彪此战的战场是一个叫四平的城,今属吉林省管辖。我要新鲜事2023-05-20 02:34:3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