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揭秘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误
对于曹操来说,赤壁之战的失败绝对不是偶然,俗话说的好有因必有果,曹操一早就种下了因,所以得到最后失败的果,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误。

首先,曹操的失误之处是轻敌了,完全没有把刘备放在眼里,也许他曾对刘备有过较高的评价,但在内心深处他依然不觉得刘备能强大到打倒他的地步,所以根本没有多留意留意刘备的举动。当然那时候的刘备确实还不成气候,一个连自身都难保的人怎么能与当时意气风发的曹操相比较,所以正所谓是乱世出英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赤壁之战中的曹操是抱着暴发户的心态去的。一方面前面有荆州之战的胜利,曹操打刘表本就是以石击卵,可以轻松拿下,结果大兵压境之下,刘表病死,荆州内乱,曹操不战而胜。这样的胜利让曹操觉得攻打东吴和荆州一样轻而易举,东吴当时的状况确实也是主少国疑, 内部不稳,加之东吴的军队也比不上曹操的大军,所以曹操是抱着挟胜威吓,不战而定的侥幸心态,这样就导致他在战略布局上出现了疏忽。

最后很明显的是曹操过于急躁了。曹操想要在自己还壮年的时候,一举拿下东吴,实现他统一乱世登顶称帝的宏愿。所以他才要主动功打赤壁。就当时的格局来看,如果曹操能先在荆州站稳了, 西边是弱小的刘焉刘璋,东边同样是弱小的东吴,大兵压境之下,相信只要一纸诏书就能收复益州。这时再向东吴施加压力,东吴也只剩下投降的份儿。当然这些都需要时间,曹操已经没有那个耐心去等待,因为当时的他已经年过六十,跟刘备孙权相比他已经老了。所以这时的曹操是急躁的。
如果说在攻打赤壁之前, 曹操能够稳扎稳打,随时提高警惕,用对谋略和战术,正所谓一力降十会,曹操当时处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之下,他只要写三封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第一封书信就能让刘焉举手投降摇白旗,再一封书信就能让孙权斩了刘备,最后一封书信就能让孙权归顺投降。其实就只有一步步攻下刘焉再去攻下东吴,那么曹操统一天下的野心就能实现。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也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推出诸葛亮的《隆中对》是陈寿编撰的。
因为没有人会知道曹操就在紧握优势的时候选择急于和东吴对决,走了这步险棋;没有人会知道曹操主动冒险挑起赤壁之战的时候,他的大军会败走赤壁;也没有人会知道曹操赤壁之战失败之后,他居然会选择大幅度收缩兵力回襄阳,而放弃了整个江陵,意外的让刘玄德有了存身之地和从容谋益州时间;更不会有人知道周瑜竟然也没有去乘胜围攻江陵,从而趁乱灭了刘备夺了荆州。聪明如诸葛亮,他在思考《隆中对》的时候,怎么可能把一个生死攸关的战略构想设立在如此多不确定因素上呢?
先帝在死亡后 新皇帝先守孝还是先上位(皇帝上位)
新皇帝在登基之前要先给自己的父亲守孝。在我国的封建王朝时期,一直采用的都是继承制,也就是皇上可以指定自己的一个儿子成为自己的太子,并且继承皇位。虽然历史上每一个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够长命百岁,但是皇帝只是平凡人的寿命而已。这出现了一个问题,一旦皇帝在死亡之后,即将要成为新皇帝的太子是要先上位,还是要先给自己的父亲守孝。秦孝文王我要新鲜事2023-09-20 22:51:040000扁鹊本名是什么:秦缓(医术超高知名度高)
扁鹊的本名是秦缓,祖籍是渤海郡鄚。但是根据穆城的历史文献记载,专家们并不能够推出扁鹊具体是什么时候出生的,也没有详细的记载是什么时候死亡的。大家只知道医术非常的了得,而且所用的一些诊脉的手段,是当时非常先进的一些医术。并且医术可以随着当地的一些习俗而改变,比如当地,如果尊重妇女,就可以为妇女治病。当地如果比较喜欢小朋友,那就可以治疗儿科疾病。一、扁鹊是真的存在吗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0:11:490000四大发明分别是谁发明的 这些人怎么发明出来这些的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响彻海内外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毕升发明了印刷术,司南和火药的发明人在历史上都没有明确的记载,四大发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社会提供了方便,四大发明要比西方国家早好几百年。一、蔡伦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0:20:430000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匡衡(长大后成贪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凿壁偷光的故事,凿壁偷光的主人公由于小时候家境贫穷,曾为了晚上也能读书,借着邻居房屋缝隙的光刻苦学习,后来一步步从郎中升到了丞相,但是最后却因为擅自扩了四万亩地被贬。那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呢?下面就跟着探秘志一起来看看吧!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0:45:080002浅析德意志帝国时期,俾斯麦方案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历史开讲#文|木木编辑|观星德意志帝国在国际体系中所展现的国家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外交政策和对外行为的真实意图。俾斯麦通过对帝国对外形象、坐标和职责的确立,推动新生国家完成了从欧洲中部的安全威胁向维持东西两翼平衡的铅块转变。作为立国时期的定调,俾斯麦时代对国家角色定位的调整深受地缘安全因素、“西方”与“东方”、以及普鲁士特性的影响。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17:4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