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的两重含义 并不一定指的是刘禅
成语作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其蕴涵着丰富的内含。三国时期,英雄才子倍出,涌现出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后世才子研读时加以总结,才有了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但对于乐不思蜀成语故事指的是谁?至今争议不断。
一、乐不思蜀的是以司马昭为首的魏国

首先,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此事件发生在蜀国投降魏国之后。当时的魏国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因此有些飘飘然、自大的神态。便流露出对刘禅不屑,并加以戏弄。以历史为借鉴,一个国家的存亡,势必是在政治,外交上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可以成就一国的繁荣长久。

乐不思蜀,起深层含义时刘禅在嘲笑司马昭,只图眼前的胜利,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根本没有想到曾经的付出,曾经的努力,这样的国家,不得不说是危在旦夕。其次,后汉主刘禅,蜀汉的第二任皇帝,在任四十余年,堪称奇迹。虽然前期在位得到诸葛亮的辅助,但不可否认的是,可以登上皇位,其聪明才智、雄韬武略上一定有胜过常人之处。

尽管在位期间没有取得重大成就,为后世传颂,但可以保证蜀汉在如此乱世中稳固四十余年,也实在功不可没。最后为了保全自己及蜀国百姓,宣布投降,并留下“此间乐,不思蜀”的话语,一方面让司马昭放下戒备之心,另一方面也保全自己和百姓,表面上时昏庸糊涂,其实聪明至极。最后,反观乐不思蜀的结局,不禁让人唏嘘。面对刘禅的自嘲,司马昭没有忧患意识,仍旧野心勃勃,狂妄自大。最后反被刘禅笑死,即是大势所趋,也是意料之中。
二、乐不思蜀的是刘禅

史书记载,乐不思蜀最初出自刘禅之口。当时正是歌舞一片欢笑之时,刘禅发出此感慨,也不无道理。既然蜀国已灭,与其悲痛懊悔,不如养精蓄锐,接受现实。只有自己有充足的精力,有朝一日才有可能实现复国。

同是,刘禅也深深意识到,一个长盛不衰的国家所具有的面貌并非如此。如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必将走向衰退。刘禅是在嘲笑当局者迷,同是也流露出对魏国深深的憎恨之情。
曹髦有翻身的机会吗?司马昭未掌权时有机会
在司马师刚刚死后,司马昭还未掌权时,曹髦是有翻身的机会的。他应该趁着此时局势不定,立马让司马孚得到将军的位置,这样军权虽然仍在司马家族手里,但是司马孚是与曹魏势力较为亲近的如此一来,曹髦便可以翻身。但可惜的是,曹髦没有抓住这次机会,反而让钟会钻了空子,扶持司马昭上位了。于是曹髦便浪费了这次机会,只能屈居人下。一、曹髦被手下背叛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6:45:300000晋文公重耳的故事:晋文公与清明节的故事(祭奠介子推)
晋文公重耳的故事有很多,曾经的晋文公为了争夺王位接受了介子推的帮助,但是等到自己功成名就之后,却忘了给介子推论功行赏,介子推当然是一个有识之士,他不喜欢和其他的大臣争抢功利,所以就选择了隐藏在深山之中从此与世隔绝,但是晋文公后来想到自己忽略了介子推的感受,于是选择重新求回介子推,但是介子推只想一直守护在老母亲身边。一、晋文公与清明节以及寒食节的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0:21:010000宋武帝刘裕:东晋至南北朝政治家、军事家(刘宋开国君主)
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因为据说在这个朝代一共有十位皇帝,却只有两位皇帝算得上明君,而这两个皇帝分别是宋武帝刘裕和宋文帝刘义隆,其中宋武帝刘裕就是建立了刘宋政权的人,也是南朝刘宋的开国君主。宋武帝刘裕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3:27:390000陈再道打仗有多猛?指挥所被日军包围,陈再道:我这把枪还没开过荤!于是连开20枪
(说历史的女人——第68期)1955年中南海授衔的57名开国上将中,论能打,陈再道无疑排在第一梯队,那么陈再道打仗究竟有多猛?他同另一位非常能打的开国上将许世友并称“双罗汉”,还被陈毅元帅誉为“再道之勇”!作为陈再道,右为许世友。并称“双罗汉”!(一)“少林弟子”我要新鲜事2023-05-20 03:01:420003为选继承人行猎,一皇子空手而归,道光问明原因后:定是仁德之君
道光晚年,皇子众多,但因很多皇子年龄尚小,所以一直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人选,道光为此苦恼不已。清朝皇族作为白山黑水中走出的少数民族,一直以来就有通过打猎中的表现来选太子的习惯,所以道光皇帝组织了一场皇子们的打猎活动。在道光皇帝的皇子中,年龄与才能大致满足太子要求的只有四皇子奕詝和六皇子奕訢,所以这一次打猎对两人都至关重要。我要新鲜事2023-05-24 18:00:5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