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姓起源和来历:源自祝融氏后裔羲和(以官职为姓)
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9:18:430阅
和姓最早可以追溯到祝融氏重黎的后人羲和,当时“和”也是非常重要的官职名,主要掌管四时气候,因此后人就以和为姓。当然还有部分和姓族人是由“禾姓”演化而来的,而“禾姓”则主要源自纳西族的崇仁利恩,当时他的后代分化为四个支系,包括叶、梅、束、禾。
和姓起源和来历
1. 源自祝融氏

在上古时期尧帝在位的时候,祝融氏重黎的后人羲和正好担任天地四时的官吏,而在当时那个以农耕文化为主流的社会,这一官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羲和的家族也就非常以先祖为傲,因此后人也就以和为姓,并且“和”本身在当时就是一个官职名,所以还有其他的和官吏后裔也以和为姓。
2. 源自纳西族名

和姓中的部分分支族人则源自纳西族中的禾姓氏族,纳西族本身就是受到汉文化影响极为深远的民族,大面积分布于云南和四川等地,因此纳西族主要分为四大部族,禾姓氏族就是其中之一,而后来禾姓氏族便有部分族人改为和姓,才形成了现代和姓的一脉。
3. 源自官职名

除了上古时期的“和”官职外,其实在之后的两周时期也有不少类似的官职,比如在西周时期就设置了一个叫做“和令”的官职,主要是军中负责掌旗的令官,大多由武艺高强的将军担任,能够起到很好的竖立军威的作用,而担任这些“和令”官吏的后人也就以“和令氏”为姓,最终简化为和姓。
4. 源自子姓

春秋时期宋国宣王的弟弟子和也被认为是和姓氏族的一个分支始祖,当时宋宣王逝世之后,就由他的弟弟子和继位,被称为宋穆公,他执政九年之后,临死时将皇位传给了宣王的儿子与夷,而子和的儿子则离开了宋国,前往郑国。而子和则被与夷追封为宋穆公,后人就以“穆”或者“和”为姓了。当然与赵姓起源和来历一样,和姓也有部分是由少数民族改姓而来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赵匡胤终结五代乱世,并非军事能力多么强,而是赶上了好机遇
五代十国时期,杀降成风,危害过大,柴荣攻打当时最容易打的江北,竟然打了两年半还拿不下来,就是因为军士杀戮曾逼得百姓造反,比南唐正规军还难打,赵匡胤是在统一之前,敲打杀戮成风的五代武将。即使做了努力,灭南平和武平时,主将慕容延钊依旧放任兵士杀降吃人,灭后蜀选了一向表现不错的五代老将王全斌,结果也是杀降,纵兵掳掠,引发蜀中兵变。我要新鲜事2023-12-22 20:17:220004鳌拜手握40万兵权 为何至死没谋反(未有过谋反之意)
鳌拜手握40万兵权,至死都没谋反,正是鳌拜从内心就没有谋反之意。君子在一个国家之中是属于最大的。国家的掌权者如是手下的臣子,有一些掌握政权的肯定是会被忌惮的。一旦一个人实力过大之后就很容易生出谋逆之心。可是在这些人群之中,有一个人却是属于例外,鳌拜手里面拿着40万兵权,却到死都没有取代康熙。鳌拜没谋反之意我要新鲜事2023-03-14 22:44:100003马超功夫如何:马超爆发力强(三国最强武将之一)
马超作为五虎上将之一,功夫自然是极为了得的。而最能够彰显马超功夫的战役,莫过于是潼关之战了。在潼关之战中,马超直接骑着一匹马冲向曹操,而曹操一方的于禁也骑着马与马超交战。曹操方的将领换了一批又一批,没有人能够跟马超打超过二十个回合。即使后来马超体力减退,曹洪出战,也只与马超打了四五十回合后败退。由此可见,马超功夫之高。一、马超爆发力强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0:18:170001斯多亚学派:对人本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对人与神关系的创新
#历史开讲#智者的启蒙引发的是一种人本主义思潮,在这种人本主义思潮中,人们将眼光从宇宙的本性转向人的本性,开始关注人自身及所生活的社会,这极大地启发了人们对于人与人关系的研究。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7:08:3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