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痂之癖的意思:喜欢撕人伤疤吃(最重口的成语)
嗜痂之癖原意指的是那些爱吃痂的人,痂就是伤口痊愈后留下的疤,出自《南史·刘穆之传》的“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而后来逐渐延伸为一种形容人有怪异癖好和嗜好的成语,有点类似现代的异食癖,比如吃泥土等。
嗜痂之癖的意思

和醍醐灌顶类似,嗜痂之癖也是有两重含义的,一是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喜欢吃伤口上硬壳的习惯和嗜好,其中“嗜”就是喜欢和痴迷,而“痂”则指的是伤口快要痊愈时出现的硬壳,“癖”则指长期的嗜好。第二层含义则是统指怪异癖好。这一成语最早时出自《南史·刘穆之传》,后来在《聊斋》中也曾经使用过这一成语。
嗜痂之癖的故事

嗜痂之癖出自《南史·刘穆之传》,因此这个成语故事还要从刘穆之身上说起,刘穆之是刘宋王朝的开国功臣,曾经在朝堂上有着极大的势力,死后更是被封为南康郡公,而他的孙子刘邕就是“嗜痂之癖”故事的主人公,他世袭了南康郡公的爵位,虽然没有太大的才能,但是在朝廷中的地位却非常高。

刘邕生平最大的癖好就是喜欢吃痂,并且他还认为痂的味道就像鲍鱼一样美味,突然有一天他前去探望一位好友孟灵休时,正好赶上孟灵休受伤,而当时伤口刚好结痂,眼尖的刘邕发现有一块痂掉在了床上,于是他也是毫不避讳的直接走过去将其捡起来吃掉了,这一怪异的举动甚至连好友孟灵休看到了都惊讶不已。

而这还不是最为恶心和怪异的,据说当时刘邕为了满足自己已经被勾起来的嗜痂之癖,甚至召集了他管理的南康郡中的两百名官员前来,无论他们有没有过错,刘邕都命令每一个人都要挨打,而被打的皮肉绽开后,就等待着伤口结痂,等到痂结好后,刘邕就直接将痂撕下来食用,这一举动简直令人感到不寒而栗。
历史上真的有嗜痂之癖吗

实际上按照《南史》和《宋书》中的记载,刘邕确实到过孟灵休家中,但是只描述了将他弄得浑身是血,并没有提到任何的嗜痂之癖,所以很多人都分析认为“嗜痂”会导致他人流血,这很可能是代指当时刘邕对其他人的剥削,毕竟直到现在,我们也将请客吃饭、借钱等金钱的给予称为“出血”。
成功躲开了官盗和私盗的霸陵,真是源于汉文帝的低调吗?
一位皇帝临终之前,写下了一封让人肃然起敬的遗诏,被《史记》《汉书》原文摘录,他写的什么呢?概而言之,就是切勿劳民伤财,简简单单低调最好。这显然与动辄就厚葬,以显示气派的多数皇帝不同,他这样节俭的皇帝,自然受到了当时与后世的一致称赞。他就是汉文帝刘恒,去世于公元前157年,享年46岁。我要新鲜事2023-07-17 20:38:400000清朝正黄旗人都有通天纹,通天纹是什么,古籍为何说通天纹开不得
清朝,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众多朋友的印象里,都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王朝。这个王朝见证了国家的鼎盛也见证了国家的悲伤历史。说到这里,很多爱好读清朝历史的朋友肯定疑问,通天纹究竟是什么?清朝正黄旗人所引以为傲的通天纹又是什么呐?为何古籍言“通天纹开不得”?别急,这层层疑问我们一个个来回答。我要新鲜事2023-08-23 17:32:5300002019年最新百家姓排名,王姓排第一名(人口已经达到1.015亿人)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人的姓氏也非常的多,按照人口数量来排序的话,2019年最新百家姓排名中,王姓排第一。在2019年1月,国家统计局根据数据显示,王姓之人已经达到了1.015亿人,在所以姓氏中排第一。前20的大姓分别是: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徐、孙、马、胡、朱、郭、何、罗、高、林。最新百家姓的排名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3:02:060006古代的一万贯 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古代经济)
古代的1万贯相当于现在的40万元。现在人们总是想要把当前的工资和收入水平换算成为古代,想要知道自己的收入在古代算不算是有钱人?我们就可以通过试试来举例子,这样就可以更方便的去判断,比如说民族英雄岳飞虽然被奸人所害,但是根据是历史上面的记载,岳飞每年的年薪是7.2万贯,但是他却非常的节俭,或者说是贫穷,以至于连媳妇儿都没有娶到,那么这么多钱在现代相当于多少钱呢?古代经济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4:09:160003汉文帝刘恒是个什么样的人
汉文帝刘恒,西汉第三代皇帝,被尊称为孝文,庙号太宗,他是一个以独特方式将其名字变成专有词汇的人物,被外界称为大汉超人。他承袭了一个内部存在吕家余党和傲慢的开国权臣的混乱局面,同时还面临着虎视眈眈的匈奴部落和国家内部的破败局面。然而,在他二十多年的治理和努力下,他给了汉景帝一个国库充盈、诸王臣服的大汉,他废除了肉刑,广施恩德,使百姓归心。我要新鲜事2024-01-04 20:28:5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