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简介:明朝最后一位皇帝,34岁自缢于煤山
说到崇祯皇帝,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朝就是亡于他手。当闯王李自成率军攻入京城时,自感国家将亡的崇祯皇帝,先是让妻儿自缢,接着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望了一眼京城后,在寿皇亭一颗歪脖子树上自缢而死,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详细了解一下崇祯皇帝。
一、崇祯皇帝简介

崇祯皇帝朱由检(1611年-1644年),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则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年—1644年)。崇祯皇帝父亲是明光宗朱常洛,母亲是孝纯皇后刘氏,他17岁即位,在位17年,虽很亲政,但能力不高,所以在内忧外患下成了亡国皇帝。
二、崇祯皇帝在位多少年

崇祯皇帝于1627年10月2日登基,到1644年4月25日自缢身亡,一共在位17年。崇祯皇帝在位初期,想有一番大作为,他先是大力铲除阉党,接着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可惜明朝末年身处小冰河时期,民间灾害不断,再加上朝廷党争不休,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再加上关外后金政权趁势崛起,明朝处于内忧外患的绝境。所以崇祯皇帝在位仅17年,李自成就攻破北京,崇祯皇帝以身殉国,自缢于煤山,终年三十四岁。
三、崇祯皇帝是昏君吗

看看崇祯皇帝在位期间干的事,就知道他不是昏君,如果身处和平年代,他绝对可以有一番作为。不过崇祯皇帝才能并不出众,他只顾铲除魏忠贤一党,而坚信只知空谈的东林党,导致朝廷党争(东林党和浙党)不休。在这种背景下,崇祯皇帝虽然很亲政,每天只睡5到6个小时,但因为无法掌控朝政,导致他的政令都没人听。

再加上崇祯即位时,大明朝已经内忧外患,名存实亡了。其中内有李自成、张献忠、高迎新等叛军,外有清朝皇太极,而且那时国库已经没有银子,再加上民间灾害不断,老百姓挨饿,天灾人祸不断,阉党乱政,朝廷党争不断,朝中大臣只知自保,所以李自成在大臣的引领下,很容易的攻入了北京。所以崇祯皇帝不是昏君,身处崇祯的位子,可能只有朱元璋附体才能拯救明朝!
四、崇祯皇帝怎么死的

崇祯皇帝是自缢身亡,终年三十四岁。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晚,崇祯皇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回宫后,崇祯皇帝先是安排了几个儿子的出处,之后命令周皇后、袁贵妃自缢,并砍死15岁的长公主,接着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张皇后自尽。十九日凌晨,李自成杀入北京城,崇祯皇帝留下一道血书,在贴身太监王承恩的陪伴下,登上煤山,取下皇冠,披发遮面,自缢于寿皇亭,王承恩也在对面树上吊死。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崇祯皇帝是谁埋葬的。
苻坚是怎么死的:被姚苌杀害(淝水之战大败)
苻坚是一个在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不过他作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还是为国家作出了许多贡献,稳定了时局,还成功统一了北方,在政绩上是十分出色的,然而这样出色的一个君王却并不是寿终正寝的,那么苻坚到底是怎么死的呢?跟探秘志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苻坚是怎么死的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4:34:540000长勺之战发生在哪年:公元684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战役,对后世也具有深刻的影响,虽然战役和斗争总是有输有赢的,不过它们还是具备教育意义,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为思想的发展和跃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人们更进一步,那么长勺之战到底发生在那一年呢?长勺之战发生在哪一年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9:19:380000历史上的程咬金 武力值有多么强(程咬金)
历史上程咬金的武力值应该要比我们所知的强大很多。当我们每次在看隋唐时期的作品的时候,肯定绕不开一个人就是程咬金,而在这些年的《隋唐演义》以及《隋唐英雄传》这些作品里,描写的程咬金都只会三板斧,能够打得赢别人,全靠自己,力大无比,不过很多人对此其实也有着一定的疑问,如果历史上的程咬金真的只有这点儿功夫,那凭什么他能够成为开国大将军。程咬金的武力值我要新鲜事2023-12-04 21:50:440000乾隆之母为什么不垂帘听政呢(乾隆孝顺)
钮祜禄氏作为乾隆皇帝的母亲,在乾隆时期拥有极高的权力和地位,她的存在对于整个清朝政权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权的同时,钮祜禄氏却没有选择垂帘听政,这引起了人们的疑问。本文将从历史和政治背景、个人原因和时代观念等各个层面,解开钮祜禄氏不垂帘听政的真正原因。我要新鲜事2024-01-31 21:30:030001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古代人物是谁:诸葛亮(三国名将)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古代人物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杜甫写下的诗来,赞赏上诸葛亮的丰功伟绩。从诗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功盖三国和八阵图,就是描写诸葛亮的伟大功绩。诸葛亮一生功绩非常多,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在军事上的才略也是被人称赞。杜甫为了纪念诸葛亮而写下此名诗,流芳百世。一、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谁写的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4:59:2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