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为什么很少听说有铝器:铝距今有一百多年历史
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7:44:200阅
在我国的古代有一些金属制品,聪明的古人还学会了根据这些金属的特性来制作一些器具,因此古代有不少的金属用品,但是我们在中国古代很少有听说过有铝器或其他铝制品,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国古代为什么很少听说有铝器

在我国古代大部分时候用的金属有金、银、铜、铁这四种,基本上这四种金属就可以“占据”日常的生活常用金属的榜单了,在有了足够的金属的情况下,我们的古人就没有再将心思投入到金属的品种发现和淬炼上了。
并且,我国古代的科技比较落后,科学知识不够完善,因此,我国古代想要提炼出金属铝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而且在古代,铝的稀有程度是远胜其他金属的,虽然它在自然界中的蕴涵量极大,但是它是一种及其难氧化的物质,不容易从它所在的化合物中分离出来,因此它在古代就没有那么容易被分离出来。

铝在地球上的蕴含量是极大的,仅次于硅,不过它在自然界中作为化合物比较多一点,如果我们想要从自然界找到纯铝基本上是不行的,不过人类现在科技发展迅速,发现了不少相关的科学技巧,因此现在人们拥有了分离高纯度铝的机会。

铝是直到1825年才被电学化学专家奥斯特分离出来的,然而这次分离出来的是不纯净的铝,奥斯特是用稀释过的钾汞齐和氯化铝进行反应分离出来的,到了1854年,法国的化学家德维尔第一次分离出完整的高纯度的铝,当时,铝的价值是比黄金还要大的,拿破仑三世宴请宾客,其他人用金银餐具,而拿破仑三世则用铝制餐具以示尊贵。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为什么苹果和土豆放在一起不发芽?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详解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任皇帝,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可能有人不知道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谁,但是关于秦始皇的各种历史故事,应该都多少听过一些。下面为大家具体讲述一下,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一、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2:29:240002琉球做了中国600年的附属国,为何每年都要隆重纪念那段历史?
在日本冲绳,每年9月份的时候,民众就开始积极选举“琉球国王”和“琉球王妃”,并且举行盛大的“册封仪式”。仪式之中,“国王”和“王妃”要接受演员扮演的清朝使者的册封,此外还会有中秋宴的仪式。冲绳在被日本强行吞并之前,是中国的附属国,至今,人们还在上演着这样的仪式。有人说这是为了吸引中国的游客,事实上,琉球国的前世今生,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深探的历史。明朝,琉球国成为防倭据点我要新鲜事2023-08-04 20:28:250000明朝一大臣常穿破衣服,朱元璋直夸他是清官,刘伯温:此人留不得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出身贫寒的英雄,在用人方面有着独到的眼光和手段,身边聚集了一批忠心耿耿的大臣,如刘伯温、徐达和李善长等,他们为明朝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朱元璋也有糊涂的时候,曾经误信了一个假清官的真叛徒,差点毁了自己的大业,这个人就是张昶。那么,张昶是谁呢?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元朝衰落,张昶背叛我要新鲜事2023-12-09 19:44:460000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详解这两个用来形容读书刻苦的故事
悬梁刺股这个成语相信许多人都听过,这是用来形容学习非常刻苦的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由两人故事组成。今天为大家讲讲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一个是汉朝时的孙敬,用将头发悬梁的方式来刻苦学习。还有一个是叫苏秦的人,用刺大腿的方式逼迫自己学习。悬梁刺股的故事介绍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2:27:300001天启年间 客 魏当道 残害忠良 扰乱后宫
天启朝政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客、魏当道”。这里的“客”指的是天启帝的保姆客氏,“魏”则代表着太监魏忠贤。这两人勾结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势力,借此掌握并操纵天启帝,并利用他的信任和支持,在朝廷内外制造了诸多混乱。1.共谋勾结我要新鲜事2023-08-29 20:17: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