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之亡实亡于太祖,他为明朝埋下了隐患,成也朱元璋,败也朱元璋
熟悉《明史》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在《明史·神宗本纪》中有这么一句话: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这个神宗确实挺“神”的,他便是数十年不少朝、两耳不闻天下事、躲在深宫里当宅男的万历皇帝朱翊钧。诚如明史所言,明末诸皇昏聩,包括之前的道士皇帝嘉靖、之后的木匠皇帝天启,宅男皇帝万历都是其中的典型。到了最后一代皇帝崇祯的时候,已经积重难返。彼时的大明狼烟四起,西北有流寇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辽东又有皇太极。

崇祯皇帝面临双线作战的窘境,更让人绝望的是朝廷已经拿不出军饷了。崇祯皇帝不得已只能饮鸩止渴,加征赋税以解缺乏军饷的燃眉之急。明朝在军事上比唐朝更强,在经济上比宋朝更富,人口也比这两朝多的多,何以至发不出军饷的窘境?朝廷的巨额赋税都用在哪了呢?
这就要说到一个人,明太祖朱元璋,正是他埋下了子孙后代发不出军饷的种子。成也朱元璋,败也朱元璋,可以说明之亡,实亡于太祖。朱元璋到底做了什么事导致子孙后代无钱可用呢?这就要从朱元璋的分封开始说起。如何确保朱氏江山的千秋万代,朱元璋苦心孤诣、精心布局。
手下第一文臣李善长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了,他被怀疑参与了当时的宰相胡惟庸谋逆案。因为他和胡惟庸是同乡,也曾经举荐过胡惟庸,他的侄儿还娶了胡惟庸的侄女。朱元璋的布衣兄弟徐达也死了,据说徐达患背疽,最忌食鹅,朱元璋却派人给他送了一只蒸鹅。徐达怎么会不明白朱元璋的良苦用心,含泪吃下蒸鹅,不久便也去世。
经过胡惟庸案、蓝玉案等大案后,明初功臣武将凋零殆尽,但朱元璋还是不放心,怕什么时候会冒出一些乱臣贼子。他要小心提防,他只能信任自己的子孙,为了朱家的天下,朱元璋认为必须加强宗藩的势力来拱卫帝室。所以从朱元璋建立大明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开始,朱元璋开始大封诸王。

他把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分封到各个战略要地,封国星罗棋布,控制着各个要害。如北方边塞重地,虽然朱元璋已经把元蒙势力驱除出中原,但元朝残余势力仍然不时地威胁北方边境的安宁,朱元璋就在北方的险要地区分封了九个边塞王。诸王在各自的封地内设立王府,辟置官属,跋扈一方。
虽然王府无权干预地方政务,但各王府都拥有自己的武装,每个王府都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封在北方边塞上的诸王因为同时还肩负着守边的重任,王府的护卫人数则更多,如宁王朱权,所部有甲士八万,战车六千。而燕王朱棣不仅护卫众多,而且能征惯战,多次带兵大同九龙壁出塞征战。
连军中大将也都受燕王朱棣节制,小事立断,只有大事才需要上报朝廷。朱元璋把军权交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他终于可以放心了。如果有什么乱臣贼子敢犯上作乱,他只要一纸诏书,诸王便可以率领自己的护卫来勤王,拱卫京师。但朱元璋失算了,他分封诸王,不但没有起到拱卫帝室的作用,反而造成了不断的骨肉相残。
万历刊本《皇明同姓诸王表》朱元璋初封的只有王爵,宗室爵位还未完善,后来又亲自立下《皇明祖训》。具体划分了宗室的爵位:皇帝的儿子除太子外,其余皆封亲王,亲王的嫡长子封为王世子,承袭亲王爵位。亲王的其他儿子皆封郡王,郡王嫡长子封为长子,袭封郡王。而郡王的其他儿子也都授予官职,子授镇国将军,孙授辅国将军,曾孙授奉国将军。
玄孙授镇国中尉,五世授辅国中尉,六世孙以下,世授奉国中尉。如此一来世袭罔替,朱氏子孙永远有别于民,从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朱元璋的子孙们封爵之滥。只要你的身体里有流着朱元璋的血液,你就拥有一个或大或小的爵位,经过几代的繁衍,朱元璋的龙子龙孙们便成为一支庞大的队伍。
如在洪武二十五年受封于山西的代王,百年以后到弘治年间,就生子近六百余人。而在洪武三年封于太原的晋王,到了嘉靖初年,就增加了郡王、将军、中尉等近两千名。到了明末崇祯时期,明朝宗室子弟保守估计有数十万之多,光宗室子弟的禄米每年就要耗费朝廷钱粮无数。

在嘉靖中叶,全国每年供给朝廷米共四百万石,而各处供给朱氏子孙的禄米却是八百多万石。在有些省份,地方财政根本无力供养这么多的龙子龙孙。如河南一省每年不过80万石米左右,但当地朱氏子孙所需禄米就达近200万石。可知庞大的宗室,正在慢慢地蛀空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王朝,只要稍有风吹草动,它便可能轰然倒塌。
朱氏子孙从呱呱坠地开始便有一份可以吃到老的禄米,他们享有种种的特权,不用为生计发愁。同时不许他们参加科举进入仕途,更不许从事农、工、商这些贱业。龙子龙孙们整天无所事事、嬉戏度日,坐待老死。这种极度空虚的生活往往造成各种变态的人格,作恶多端者有之,穷奢极欲者有之。
晋王朱棡对待宫女极端残暴,稍不如意便加殴打,有时叫人割掉宫女的舌头,有时把宫女五花大绑,埋于雪中,活活冻死。辽王朱宪的荒淫残暴更是骇人听闻,或把人关在棺材中烧死,或用刀慢慢割人臂肉,或用炮烙之刑炙烤人的脸面,种种暴行令人发指。顾炎武认为他们“名为天枝,实为弃物”,“弃物”之称实在是名副其实,也终归会随着明王朝的覆灭而被埋藏。
而如此庞大的宗室制度,始作俑者正是明太祖朱元璋,朱氏子弟永远世袭罔替,永远有别于民。所以说明之亡,实亡于太祖,一点都不为过。正是因为朱元璋滥封宗室爵位导致的恶果,所以清朝皇帝吸取了教训,优化了宗室封爵制度,限制了宗室的人数,所以清朝自始至终都没出现明朝屡屡出现的财政危机。
康熙雍正乾隆谁最狠(雍正)
雍正狠一些。康熙、雍正、乾隆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三位重要皇帝,留下了深刻的治国业绩。然而,在评价他们的情感表达和薄情程度时,历史记载和相关事件的比较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我们将从这两个方面对康熙、雍正和乾隆进行对比,试图解开谁是最薄情的皇帝的谜团。一、历史记载1.康熙康熙在历史上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富有情感、懂得爱护妻儿的皇帝。他对后妃的关爱以及与儿女之间亲密的关系都在史书中有所记载。2.雍正我要新鲜事2024-01-21 21:11:500001明四家分别是哪四个人呢:(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
明四家其实是明朝优秀画家的分类,指的是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这四位著名的明代画家,由于他们四人都是南直隶苏州府人,而这个地方在古代被称为吴门,因此他们也被称为“吴门四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这四个优秀的画家吧!沈周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7:27:310000一战爆发的原因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近现代最大的两次战争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虽然基本认为一战爆发的原因是奥匈帝国王储被刺杀,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过程,在当时的帝国时代,都有自傲的资本,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以及更大的市场,不得不进行宣战。一战爆发的原因其实是时代发展我要新鲜事2023-03-14 07:34:420007魏无忌简介:魏国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曾两度破秦)
战国时期是古代一个有名的时代,它诸侯四起、狼烟遍布,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有才的人物,而当时就有几个人被称为战国四公子,这四公子分别是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和赵国平原君赵胜,而信陵君魏无忌则在其中居于榜首的位置。魏无忌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5:05:540000燕青和李师师什么关系,李师师痴迷燕青一生未果
李师师是个传奇女子,作为青楼名妓,却引得无数文人才子为之折腰,就连当时的皇帝宋徽宗赵佶也对她十分爱慕。但李师师却只钟情于燕青,但燕青和李师师却并没有在一起。因为燕青对李师师并无喜爱,而最终李师师的结局也是成谜,下落不明无人知晓……燕青和李师师的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3-15 03:16: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