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最清凉的宫殿,即使是夏天也零度左右,偶用于皇室避暑吃冰棍
来到北京,很多人第一眼就像看看故宫。紫禁城,中国一座帝王的宫殿,自明永乐帝开始修建,到清宣统帝退位,一共有24位皇帝在这里叱咤风云。我们如今看到的故宫,也可以视为帝王对各种文化元素的加工,蕴含着帝王的个性,譬如康熙帝的涵修,雍正帝的素朴,乾隆帝的富隆丰润。

进入夏季,北京的气温逐渐升高,并伴随暑热,让整个京城的人都感觉到住在蒸笼里。那么,作为明清皇宫的紫禁城,有没有皇帝用于夏天避暑,且能够在里面吃“冰棍”的建筑呢?回答是肯定的,它就是紫禁城里的冰窖。紫禁城夏日用冰,基本上都取自冰窖,冰窖也就成了紫禁城中必不可少的服务设施。

其实,中国的用冰习俗,从夏商周开始,一直持续到民国,其中明清时期的用冰规模最为壮观。如何满足皇家的用冰需求,成了一件既需要技术,又关乎国力的考验。

故宫里最清凉的宫殿,里面还发现既保温又除菌的“高科技”建材
冰窖是紫禁城内一种避暑建筑,其主要作用是储藏冰块及帝王在夏天饮冰场所。紫禁城的冰窖就在大名鼎鼎的慈宁宫边,是用石材砌成的地窖。由于冰窖是半地下式的建筑,从外面看,很像一座巨大而低矮的老屋。
冰窖共有南北方向连续5座,每座建筑的形制完全相同,都是半地下拱券式窑洞建筑,外表与普通硬山式建筑无异。每座冰窖建筑内部,东西宽约6.4米,南北长11米有余,窖底下沉地面以下约1.5米。

地面铺满了大块条石,四角留有沟眼,融化了的冰水可由这里流入暗沟,暗沟附近有旱井,方便暗沟排水。
四周的墙体由下往上为1.5米高的石质墙体,而后往上砌筑约2.6米高的条砖墙,再开始起拱,做成拱券顶棚形式。顶棚与屋顶最高点的高差约2米,其间用灰土填充。各个建筑墙体厚约2米,不设窗,仅在南北两侧设门。
专家研究后介绍说,冰窖采用地下式建筑形式,以利用地下温度的恒定来保持室内温度的恒定;厚厚的墙体及屋顶,以利于隔离室外高温的影响;具有吸附、净化冰水功能的石材地面,有利于保持冰块的卫生;地面暗沟,有利于保持窖内干燥。
除了土壤与厚墙,还发现了一种既保温又除菌的“高科技”建筑材料——豆渣石,其主要矿物质是火山岩,外观酷似大麦米饭,是一种对生物无毒、无害并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药用岩石。除了保温效果佳,多孔结构的豆渣石还能够吸收、分解、清除各种物质,具有除菌、抑菌的作用。

紫禁城冰窖能容纳25000块冰,偶用于帝王避暑吃“冰棍”
紫禁城冰窖密封隔热性十分之好,清代时专为皇宫藏冰,能够容纳25000块冰,供皇室夏日消暑食制之用,也有用于帝王避暑妃子们吃“冰棍”。
关于紫禁城冰窖藏冰数量,《大清会典·工部都水清吏司·藏冰》记载有“紫禁城内窖五,藏冰二万五千块”,雪灵谷人文实验室得知,每座冰窖藏冰的数量为5000块,而每块冰的尺寸约为0.5米见方,该尺寸的冰块不易融化。
紫禁城冰窖的藏冰一般在来年农历五月初一开始使用,至农历七月三十截止。冰块储藏期间,大约有三分之二会自然融化,不到三分之一的冰才派上用场。
皇室用冰,主要还是为夏天消暑。每到夏天,就在皇宫厅堂内放一个木架,把冰桶置于木架上,盆内或桶内放好冰块,凉气徐徐,室内顿时清凉许多。
皇室所用的都是珍贵的琉璃冰桶、景泰蓝冰桶等,其形状多半为方形,稍特殊的是上大下小的形状。这种冰桶的底层所放的冰块,大约一尺多见方。
每个大冰桶上都会有上、中、下三道铜箍,在中间的铜箍下方,每面都有两个雕成贯圈花纹的孔,以方便散发冰凉气。
仔细看,冰桶内还有一层抽屉式的木档子隔板,位于上下二道铜箍间。隔板屉子是活络的,拿起屉子,把冰块放在里面。
冰桶内部,以厚厚的锡镴皮包裹,非但不长锈,而且可以隔热。冰在里面慢慢融化,化的水即由铜箍下方的孔中流出。
清朝从皇上到王妃贵族都喜爱吃冷饮、冰食。最爱吃冰食的是慈禧太后。慈禧要求消暑小吃必须冰镇,而且花样繁多。当然,统治者不会只顾着自己吃冷饮,多少会体恤到进宮上朝的文武百官和京城百姓,酷夏时节也会为上朝文武百官提供冰镇饮料。

皇城打冰须在三九,御冰车行于街市无人敢挡
从清初顺治到乾隆年间,当时的官窖共计23座。紫禁城内的5座分布在内务府造办处院中;宫外最近的冰窖是景山西门外,共有6座。
紫禁城用于食物冷藏或宫中避暑的冰块,主要从紫禁城筒子河、北海及中南海、御河等处采取;用于食用的冰块在上述河湖旁挖一个水池,预先将净水存入结冰,然后由指定差役凿取运至冰窖中。
城外的12座官窖,向北远至德胜门外的有10座,向南远至正阳门外的土窖有2座。这些主要面向兵、工、刑、吏、户、礼六部官员,以及没有资格建立自己府窖的皇亲贵胄。采冰地点主要集中在城内的积水潭、什刹海以及由什刹海向东南流的御河等河湖。

古代无制冰设备,冰均采自天然,史书中称“打冰”。每当选定打冰地点后,冰窖监督和工部所派官员马上祭祀河神,祭祀完毕便“测河”,即捞去水草杂物,开上游闸门放水冲刷,再关下游闸门蓄水,使水面上涨饱满。
打冰必须在三九,整整一个腊月,每天都伐冰纳窖,直至将各个窖装满为止。时机恰当的话,整个冬季可以重复采冰三到四茬,甚至五茬。第二、三茬冰是在冬季最冷的气温下冻结的,厚而实,干净,晶莹透明可食用。四、五茬冰是在由冷渐暖,地热渐升冻结的,冰酥而多气泡,易化。每次都选取明净坚厚的冰块,切割成一尺五寸见方,每块重量约80千克。
为了防止冰块出水后融化,采冰一律在夜间进行。采冰工人会把采好的冰块尽快拖至岸边堆积,再迅速运至冰窖进行贮藏,当时给皇室运冰的大车称为“御冰车”。冰装好以后,用绘龙的黄布覆盖,大车行于街市畅通无阻,以最快速度将冰块运至冰窖储藏。然后便封闭窖门,直到次年夏天取用。

结束语
故宫这个神秘地方,即使是夏天也零度左右,偶用于帝王避暑吃冰棍。如今,这个神秘的地方内部已经被改造成了餐厅。盛夏时,当你站在冰窖门口还不及深入,就能感觉到寒气扑面而来。这么清凉的地方,你会去这里喝咖啡看书吗?
司马迁的父亲叫什么名字?司马谈,为司马迁撰写史记打下基础
司马迁的史记,大家都不陌生,小学的《将相和》、初中学的《陈涉世家》、高中的《鸿门宴》,全是《史记》中的内容。如今说到史记,大家都会想到司马迁,其实还有一个人对司马迁撰写《史记》很重要,那就是他的父亲司马谈,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司马迁的父亲叫什么名字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9:24:140001李冰治水的历史记载,都江堰就是由他所修建的
关于治水的故事,大家可能都只听说过大禹治水,对于李冰治水却鲜有耳闻。不过四川地区的,应该都对李冰十分了解。因为著名的都江堰,就是由李冰主持修建的,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家,他一生在水利方面都有着极大的成就。关于李冰治水的传说我要新鲜事2023-03-13 00:16:080000罗克绍犯了什么错?让毛主席记他20多年,建国后亲自下令逮捕
1950年,毛泽东急电湖南政府,逮捕罗克绍。毛主席坚定而明确的写下了这三个字,这个让他耿耿于怀20多年的名字,这个曾让他心急如焚的人,成为了他建国后第一个亲自起草电令要逮捕的人。湖南省政府收到消息后马上察觉到主席对此人的看重,不敢稍有延误,立即下令让调查员和警察进行调查。1951年,一位73岁的老人被警察从山洞里带出并在随后对其进行处决。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3:52:340000毛主席纪念堂,为什么不是武警守护,而是解放军呢?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富强、美丽、民主的新中国,每个人的自由和权利都得到了充分的保证。可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帝国殖民主义的扩张,中国的维持数千年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以后,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和探索。1921年中国共产党开始带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中华民族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5:30:550000大唐瘦客——杜甫的精神图腾
1、大唐我写的大唐,是杜甫的大唐。是历史天空曾经光芒万丈而后又逐渐散为流霓隐入黑暗的那一段。生逢盛世,盛极而衰,对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的命运来说,都是不幸的,但对于一个诗人,却是幸运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2 09:33: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