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01

楚汉相争,为何项羽败于刘邦?毛主席:项羽犯了三个错误

我要新鲜事2023-05-20 04:36:510

秦末,出现了三个牛人。

第一个牛人,陈胜吴广,这一对,虽是俩人,但是一般史家都是合在一起说,所以可以看做一个人。

这对人干了一件事,那就是率先竖起了反秦的大旗。

当然,事最终败了。

通常来讲,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是牺牲品。这也算正常。

不过,他们留下了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话很危险,颠覆了之前君权神授的传统认识,既然王侯将相不是天生的,那就是人人都可以当。

于是,起义的火种,在大秦的土地上,成了燎原之势。

毕竟,大家都不想做穷苦老百姓,都想当王侯将相,因为王侯将相可以三妻四妾可以腰缠万贯可以鱼肉百姓。

但是,想搞事情,得有资本,这个资本包括各种能力、资源,等等。

不是任何人,都能实现的。

于是,于是,最后只有两个人比较冒尖。

这便是秦末产生的第二个牛人项羽和第三个牛人刘邦。

历史也是大浪淘沙,战火烧到最后,就剩俩牛人,也比较麻烦。

原因是一山不容二虎,总得有一个退出历史舞台,不然没法一家独大。

可是,让谁退?刘邦手下谋臣良将最多,他才不愿主动退出呢!

那么,让项羽主动退出?项羽当然也不愿意,项羽本人是一个战神,手下虽然谋臣不及刘邦,但是兵马最为强悍。

既然,都不愿主动退出,那就只能靠实力说话:打。

谁打赢了,谁做老大,谁输了,谁完蛋。

胜王败寇的这一套,被中国古代历史循环表演了两千多年。

抛开别的不说,客观来说,就当时项羽和刘邦,各自的军事实力来看,项羽是强于刘邦的。对于这一点,刘邦自己也是心里清楚,甚至对项羽是有点惧的。

但是楚汉相争到最后,为何项羽持强却败于持弱的刘邦?

对历史精熟的毛主席在1964年1月7日的一次谈话中,再次说起这段历史的时候,他说:

“项羽犯了三个错误,如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跑了刘邦;鸿沟协定,他认真了;建都徐州,那时叫彭城。”

该次谈话内容被收录在陈晋主编的《毛泽东读书笔记》上册中(1994年,广东人民出版社)。

项羽这三个错误,都非常出名。

第一个错误叫鸿门宴。

该错误发生在公元前206年,地点在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城东约5公里的新丰镇鸿门堡村。

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刘邦和宋义一块攻秦,结果刘邦先人一步进入关中,驻军灞上,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东边的白鹿原。

刘邦击溃了秦军都城的帝国军事力量后,秦朝的末代王子婴率领臣民投降。强横一时之强秦,如昙花一现,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接着,刘邦根据张良的建议,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把部队退出咸阳城,在灞上驻军。

第二件事是——召集当地名人、乡绅,以及有社会威望的人,向他们传达自己的部队纪律,即“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以此,取得了秦地老百姓的民心。

就以后项羽入咸阳的胡作非为相对比而言,刘邦要比项羽高明得多。此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不久项羽就在击破章邯之后,杀奔关中而来。

项羽来的时候,刘邦的部队,已经控制了关中之地。

此时,出现了一个人,叫曹无伤。

他是刘邦军中的左司马,此人跑去跟项羽透露消息,说刘邦想称关中王,意思很明显,他不如你,却要称王,快来揍他。

当然,曹无伤这个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因为一开始刚进入咸阳的时候,刘邦确实有点得意忘形,以关中王自居,住在秦始皇的皇宫里日日花天酒地美人相拥,那是好好快活了几天。

樊哙觉得刘邦这样搞,早晚得玩完,便赶紧进言,说天下远未平定,情况复杂,小心重走秦亡旧路。但是刘邦那会儿有点“乐不思蜀”,啥也听不进去。

接着,张良来了。

张良说话比樊哙有技巧,结果就把刘邦给吓醒了,立即搞了上面说的两件事。

所以,司马曹无伤并非是诬陷刘邦。

但是,这小子人在汉营却心在楚,就有问题了。

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曹无伤有眼无珠。

放着一个明主,不好好跟着混,偏要去攀附看起来似乎很厉害的项羽。

总之,项羽收到曹无伤的信息后,觉得刘邦这小子竟敢和自己叫板争天下,这还了得。

于是,就在范增的建议下,准备进军灞上,干掉刘邦。

在这里插一句题外话,范增建议攻打刘邦,绝非是因为刘邦要做什么关中王,而是听闻刘邦在咸阳的“约法三章”等事后,敏锐地认识到了刘邦此人心怀帝王之志,是项羽的劲敌,必须除掉。

项羽这时候,还比较乖,就下令整军备马,准备第二天就开打。

结果,夜里闹了幺蛾子。

我们看历史,经常会发现一个个历史大事件背后,全是那些鸡零狗碎的小事件所制造的戏剧。

那日夜里闹幺蛾子的人项羽的叔父项伯,这个人跟曹无伤有一拼。

一个是脑抽风,一个是抽脑风。

项伯听说项羽要打刘邦,便着急了,因为对自己有过救命之恩的张良在刘邦那里。

其实,这事处理起来也简单,就是跟项羽申请一下,让部队开过去的时候,不要杀张良就行了。

但是,项伯这个老实人便要连夜亲自往刘邦营地跑了一趟。

做人到这个份上,也真是没啥可说了,难怪人人都借机利用他。

结果项伯跑到张良那里去救张良,却反被张良和刘邦利用。

刘邦在张良的暗示和指点下,见了项伯,一通天花乱坠的好听话,说得项伯那个心里真是舒坦。后来,刘邦还要和项伯结为儿女亲家。

总之,项伯不仅没有救回张良,反而跑回来在项羽面前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

换个雄主,对这事肯定会严肃处理,在大战之际,跑到敌营泄露军情,不说斩首,也立即得关押起来治罪,以杀鸡儆猴警示三军。

但是项羽,却偏不是,不仅听信了项伯的一面之词,而且还停止了进军命令。

真是军令如儿戏!

接着,第二天,刘邦就带着张良一行来到了项羽的营地,以表自己的服从之心。

说实话,刘邦这事做起来,确实是需要勇气的,万一来到这里被砍了,不就啥功业都没了?

当然,刘邦来,也是和手下的人经过计算的,知道项羽这人看着是个男人,做事像个女人,杀不了他。

可是项羽虽然办事像女人,但是他手下的谋臣范增办事却很不女人,那是个狠角色。

原本听闻项羽不进军,范增很生气,但是听说刘邦要来,范增就不生气了,原因是原本杀刘邦,要动千军万马,如今刘邦亲自来了,杀起来就更容易了。

于是,范增就计划在鸿门宴上干掉这个刘邦。

但是,在鸿门宴上,范增的计划却没有成功。

先是给项羽示意,结果项羽视而不见。

接着范增让项庄舞剑,借机杀掉刘邦。

但是,项伯这个老实蛋挡道,搞得又没弄成。

刘邦一看这架势,跟项羽也赔礼道歉了,该说的也说了,没啥好聊了,便借口上厕所,在樊哙的掩护下跑了。

留下张良带着一堆宝物,跟项羽的人一散。

事就完了。

摆在项羽面前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这样溜走了。

难怪毛主席在谈到项羽错误的时候,把这个鸿门宴放在了第一个。

不知道后来项羽的心里是否后悔过,总之,在政治手腕的较量上,项羽简直就是一个低能儿,跟他的军事能力,有着天地之差。

再比如项羽所犯第二个错误,鸿沟协定。

根据毛主席的看法,他认为项羽对于这个协定过于认真了。

所谓鸿沟协定或者鸿沟和议,是在楚汉双方兵力僵持、暂无破局的情况下才谋划出的一个解决办法。

为表诚意,项羽把刘邦的家眷都给送了回去。

实际上,在这之前,项羽还犯了一个大错,那就是在兵峰所向披靡的时候,尤其是在采纳了范增的计谋后,准备把刘邦围在荥阳,彻底弄死。

刘邦吓得半死,就在此时,陈平献了一条反间计。

刘邦果断采纳了陈平搞的这个反间计,实际上此计极其低能,说范增与刘邦有勾结。但凡是有点脑子的,都知道这是一个笑话。但是纯真如项羽,却轻信了。

项羽把范增的权力收回,这个举动让范增伤老鼻子心了。

一而再再而三遭受项羽如此对待,范增对项羽彻底失望——“竖子不足与谋!”悲愤辞职,永远离开了项羽。

倘若范增在,项羽后面的路不至于走到死胡同。

但是,一切都晚了。广武对峙数月,接着变数不断出现,搞得项羽四处救火。

尤其是彭越在谷城搞事情的时候,项羽准备去灭了他。但是老巢竟然无得力之人留守,如范增在,定然无事。可是没了范增,项羽只能让大司马曹咎留守。在离开之前,项羽是千叮咛万嘱咐,让其坚守营寨,不可出战,只需十五日,他便可返回。

但是项羽走了后,这个大司马是个无脑的主,经不起汉军引诱,竟领军出战,结果惨败,自己也死了。

此一败,对于楚军而言,是极其不利的。

各地火扑不灭,项羽一人虽强,却无分身之术,如此东奔西跑,后又粮草不济。

这是项羽的困局。

刘邦的困局在于,一旦和项羽对战,总是失败,所以后来只能借助地理优势缩起来,不打。

尤其是在广武对峙的时候,项羽以精准的箭术,还射伤了刘邦。

双方各有利弊,相持不下,最后就弄出了一个鸿沟协议。

可是这个玩意儿,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是真的不可当真的。

但是项羽却当真了,以为有此协议,便安全无恙了,在撤军的时候,也是警戒松懈,对汉军缺少防备。

汉军便撕毁协议,大军从后面忽然追击。

更重要的是,当时韩信和彭越虽然和刘邦相约一起攻打项羽,但是却没有出兵,大概是在观望。

在这样的背景下,项羽如果团队完整,一方面严防刘邦,一方面出使韩信和彭越,其情况就会不一样。

但是,项羽的情况,除了信任鸿沟协议之外,什么都没有做。

所以说,败得令人捉急,败得令人惋惜。

刘邦赢,不是在战场的正面交锋,不是赢在军事,而是赢在了心机和算计,所谓的谋吧。

项羽的情况,正好相反,赢了军事的胜利,却丢了江山。所以说,自古以来,打仗不是单纯的兵力比拼、战将对决,而是打仗是表、政谋才是内核。

从这个层面来讲,毛主席说项羽对于鸿沟协议认真了。

毛主席认为项羽败于刘邦的第三个错误是定都徐州,即彭城。

项羽进入咸阳后,秦帝国现成的帝都,他不用,还一把火烧了,被毁的有价值的东西不计其数,简直是胡来。

这还不算,面对胜利的果实,他不知道该如何弄,只好复旧,搞分封。自己偏偏要做个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

就当是的历史背景而言,无论在地里位置,还是政治气象上,亦或者是规模上,彭城都是缺乏这些优势的。

这也正是刘邦后来在选择都城的时候,直接选择了临近咸阳的长安。

倘若咸阳不被项羽烧毁,刘邦大概就直接定都于咸阳了。

项羽所依仗的是军事才干,所以可以纵横天下,但是项羽所弱的是政谋,在这方面,他近乎单纯。所以,在打下胜利果实的时候,或者被骗的时候,表现出了孩子般的幼稚。比如陈平搞的那个反间计,说范增与刘邦勾结,这种事项羽也信。要知道范增可是巴不得刘邦死呢!

总之,仗打得再好,不懂政治和人性,想跟人争天下,是不行的。

正是如此,项羽在鸿门宴轻信刘邦、放走刘邦,又在鸿沟协议再次轻信刘邦,被刘邦追击。等等如是,犹如孩童不长记性。

所以,毛主席后来写诗,提到项羽的时候,也是“不可沽名学霸王”!

当然,项羽也是有优点的,1939年4月8日,毛主席在延安“抗大”演讲时曾经说道:

“要学项羽的英雄气节,但不自杀,要干到底······”

参考资料:

1:《毛泽东读书笔记》

2:《毛泽东著作选读》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