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许世友结发妻,生3子用一个名字,被婆婆逼改嫁,死后葬在许家坟地!
(说历史的女人——第1597期)
许世友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少林功夫、酒、大刀、神枪手、敢死队;火爆、刚烈、豪爽、仗义、大孝、忠勇、叛逆等等关键词,都在他身上得到了极致的体现,即便在爱情上,他也不遑多让,依然多彩多姿。他一生共有三段婚姻,也是充满悲欢离合,十分坎坷。本文介绍他的结发妻:她比许世友大4岁,生下3个儿子,同用一个小名,后来被婆婆逼迫改嫁他人,但死后却葬入许家坟地……

(一)喜事上门
许世友出生在大别山里的一个贫困的农家,兄弟姐妹8个,后来只有他一个长大成人;并且他自幼丧父,在8岁时,为了生计,曾到少林寺干杂役8年。8年间,他除了干杂活外,还跟着寺里的武僧学了一身过硬的少林功夫。他16岁时走出少林寺,一是认为自己学成了武艺,要出来闯荡闯荡;再者,他是个孝子,不可能出家为僧,他也要回家孝敬母亲。
走出少林寺的许世友,先是回到了生养他的故乡,湖北省麻城县泗水店许家洼(今属河南新县),投身到当地的农民运动中。他凭着自己的一身功夫,担任了乘马岗六乡农民义勇队大队长兼炮队队长。此时,才16岁的许世友充满血性,昂首走向历史舞台。
看着儿子有出息了,许世友的母亲也是喜在心里。但丈夫早逝,那么多儿女就余下这一个了,母亲也是颇有担心,许家可千万不能断了香火啊。于是母亲就开始操心儿子的婚事了。无奈,家里穷苦,一时间也难以成全此事。
不过,青少年时期的许世友长相俊朗,加上练过武功,就更加显得身材挺拔,满身英气;再者,他在义勇队当大队长,在三里五乡也是很出风头,也根本不愁找不下媳妇。
1923年,许世友19岁时,他的好事来了。这天下午,村里的刘巧姑来到许家,她对许世友的母亲说:“老嫂子,你有喜事了!”
“俺有啥喜事?你倒说说看!”许世友的母亲也笑着说。许母向来是个很乐观的人。
“你家娃子被人看上了,该喝喜酒啦!”于是刘巧姑便说了事情的缘由。原来,会舞枪弄棒、表现抢眼的许世友早被邻村的一户朱姓人家看中了,愿意把姑娘嫁给他。朱家姑娘叫朱锡明,比许世友大四岁,长得十分标志,而且贤惠能干,能嫁给许世友,也是许家的造化。其实许母也听说过出类拔萃的朱锡明,只是不敢高攀,此时居然不请自来,她自是心里乐开了花。
当然许世友对朱锡明也相当满意,朱锡明也是个思想很进步的人,她在村里的妇女救援会工作。于是两家便定了亲。在次年的春天,农历三月初八,在许母的操持下,许世友雇一顶花轿,一路吹吹打打,将朱锡明热热闹闹地娶回了家。
(二)革命生涯常分手
许世友和朱锡明二人郎才女貌,倒是很般配的一对。不过许世友不是个安生的人,天上就是个干革命的料。他结婚刚刚三天,便告别新娘子,要去参加战斗了。朱锡明看着自己的许郎,虽然心中不舍,但还是很开明地放他走了。当然母亲也是个开明的人,她也没有拦着儿子。从那时起,许世友就很少回家,夫妻二人团聚的机会不多。
1927年,湖北黄安发生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在起义领导王树声的引导下,许世友也踊跃参加了,并在这年入党。黄麻起义失败后,许世友又参加了红军。1928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许世友在红军队伍中表现优秀,他作战十分勇猛,很快从班长升到团长。
开始的几年,许世友偶尔还能回家团聚一次,但后来,随着革命的深入,他很难再回去了。许世友走后,朱锡明和婆婆在家也没闲着,婆媳二人经常做些军鞋支援前线,还曾参加洗衣队上前线慰问。
数年来,朱锡明为许家一连生下三个男孩。说来令人心酸,她生下第一个孩子时,丈夫许世友不在家,她和婆婆也不会起名,看儿子长得黑不溜丢的,就给儿子随便起了个乳名叫黑伢,想等丈夫回来,好好给孩子起个大名。可是还没等许世友回来,黑伢便夭折了。朱锡明生下第二个儿子时,许世友也不在家,她和婆婆还不知道该给孩子起啥名字,于是又把黑不溜丢的儿子叫了黑伢这个乳名,想等丈夫回来,再好好给孩子起个大名。可是还没等许世友回来,这个黑伢又夭折了。
第三个孩子在1929年农历四月初七出生。出生时,丈夫许世友仍然不在家。朱锡明还不知道给儿子起啥名,就仍把这个黑不溜丢的儿子叫“黑伢”,想等丈夫回来了,好好给儿子起个大名。果然,没过多久,许世友还真的回来了。可这次回来的非常仓促,许世友只是见了儿子一面,根本来不及给孩子起个大名,便迎着阵阵枪炮声,再次离开了家乡。
此后,许世友回家的可能性更小了。
(三)再嫁与再娶
不过,在1930年,许世友倒是回了一次家。那次他率领敢死队攻打一个山寨。在战斗中,许世友身先士卒,他仗着自己有少林功夫,大吼一声,掂着大刀,率先冲入寨中。但子弹不长眼睛,管你有没有少林功夫,直接向许世友飞来。许世友不幸头部中弹,因流血过多而昏了过去。这次他因负重伤,得以回家修养。他这次重伤,可把妻子和老母吓得不轻。但他伤好之后,立即马不停蹄又出发上前线了。当然这次许世友仍没来得及给儿子起个大名。
1932年,许世友又回了一次家,可看了一眼儿子后,又匆匆走了。此时黑伢虽已经三岁,但因为经常见不到父亲,许世友回来时,他根本就认不出是自己的老爹。那时,国民党军队正向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许世友岂敢在家多呆?所以他匆匆地走了,而他这次一走,便杳无音讯了。因为接下来,红军又经过了艰难的第五次反“围剿”,继而就是长征,许世友跟那时的很多将军一样,开始了同家人的长期分离。
许世友一走,就苦了家里的妻儿和老母了。为了避开敌人的“清剿”,和反动派对红军家属的迫害,朱锡明只好带着孩子和婆婆不断地离开家乡,出去过着流浪甚至是乞讨的生活。在此期间,朱锡明甚至去死人堆里扒死人的衣服,然后加工成鞋子和袜子卖了换钱,以维持生活。
那个年月,他们祖孙三代可是真的苦。儿子黑伢终究来不及让父亲给自己起名字,最终还是没有什么文化的奶奶给他起了个大名叫许大安,寓意让孙子一生平安。
可是许大安也命苦,得不到父爱不说,后来连母亲也走了。许世友的结发妻朱锡明改嫁了。
当然这本非她的意愿。这里要说明的是,许世友的母亲本身是一位对生活充满乐观的人,她意志坚定,十分勤劳,身体也很结实。即便丈夫去世很早,众多子女大都夭折了,她也从未被生活所击倒。更令人尊重的是,许母还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她对未来的预判很准,她以为儿子许世友为革命而远走,在那个乱世,很可能不再回来了,或者说也很有可能牺牲。再者,因为儿子许世友干革命,她的家经常受到反动派的骚扰和迫害,因此,为了儿媳朱锡明的前途着想,她宁可一个人负担养育孙子的重任,而劝说儿媳妇趁年轻,再嫁一个人。
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可以说,很难找到像许母这样开通的人。一般的婆婆,都恨不得即便儿子死了,也要把儿媳妇绑在家里为儿子守贞;况且还有小孙子要养!但许母就是许母,她不会为了自家的私利去耽误了一个年轻女子的一生。
可朱锡明是个很重情的人,丈夫生死不明,自己岂能一走了之?开始她是万般不愿意。可是许母坚持自己的意见。就这样,朱锡明在婆婆的逼迫下,含泪离开了许家。她改嫁给了当地的一个叫夏昌文的老实汉子,把儿子许大安留给婆婆抚养。
然而,改嫁是改嫁了,她岂能忘了自己的儿子黑伢?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啊!于是,她一有机会就回家看看自己的儿子。丈夫夏昌文老实,也不多管她。就这样,在此后的漫漫岁月里,朱锡明是夏家、许家两头跑,忙完这边忙那边。几天不见儿子和婆婆,她心里就空落落的。这也使许世友的母亲深受感动。天下婆媳是冤家,这句话在这对婆媳之间失效……

(四)“重归”许门
日子如老牛拉破车,慢条斯理。在许世友的母亲看来,确实如此。她盼孙子许大安快快长大,盼战乱的日子赶紧过去,让世间重现和平。
苦熬了17年,终于到了1949年。这天朱锡明在报纸上看到了一个消息: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
天啊,难道她的许郎还活着?难道还成了三军司令?
一时间朱锡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经多方打听,终于得到证实,这个山东司令正是黑伢他爹许世友!此时她的心里是五味杂陈,也不知道此时的许司令是不是已经当了陈世美,反正自己已经不是当初的秦香莲……
当朱锡明把这个消息告知许世友的母亲时,许母心里也是五味杂陈。一方面,她为儿子还活着,并且功成名就而自豪;一方面却觉得内疚,对不起儿媳朱锡明。但她也不后悔,因为她没有耽误朱锡明的青春。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她的英明,许世友也没有等结发妻朱锡明,而是又结婚了,并且还结了两次。
当然这也不能怪许世友花心或者绝情。在那个年代,有不少革命者,有不少将军都抛弃结发妻另娶了。开始时,像《十送红军》歌中唱的,妻子送郎上战场,送了一程又一程;可结果,没有几个“我的郎”当官后再回来同妻子团圆的。当然这其中原因很多,有的是同结发妻没有感情,是被父母强加的媳妇,这也可以理解;有的是同结发妻长年失散,在没有对方音信的情况下才再婚的;也有的是正经离婚。
许世友这人也是个多情的汉子,如果他知道妻子朱锡明还在老家等他,应该不会再娶的。有一种很通行的说法是,他是在误听妻子已经被反动派杀害的情况下才又考虑结婚的。1934年,许世友遇见了一位叫雷明珍的川妹子,她是位思想进步的热血青年,刚刚18岁,很崇拜大英雄许世友。在组织的介绍下,两人自由恋爱结婚。但两年之后,红四军长征胜利结束到达延安后,两人就离婚了。直到1943年,许世友才又第三次结婚。
而到1949年,许世友已经又有了子女。此时的朱锡明并不知情,以为自己先负了对方,所以很内疚。做为一种补偿,她更加对许世友的母亲孝敬了。因为她再嫁之后,并没有生育,所以仍经常到许世友家照顾许母和自己的儿子,她仍同曾经的婆婆母女相称,婆媳二人仍然亲如母女。
后来,许世友为了尽孝,把母亲接到了山东。在山东,母亲对儿子经常提起朱锡明如何好,对自己如何孝顺,许世友听了感叹不已。后来,许母把孙子许大安送到许世友那里,许世友终于把儿子又起了个大名叫许光。他为儿子许光提供了上大学的机会,后来许光成了一名海军军官。

但许母为了不打扰许世友的工作,仍坚持回农村生活。大孝子许世友为了母亲,就牺牲了儿子许光的前途,把他送回农村,让他在家照顾奶奶。许世友当然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让儿子许光在老家能够照顾母亲朱锡明。
朱锡明一直跟婆婆相处很好。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许母很长寿,活了80多岁。许母去世不久,朱锡明也于1965年11月去世,享年64岁。许光遵照祖母的遗嘱,把母亲安葬在了许家坟地。朱锡明,生不能做许家人,死了也要回归许家;即便再不能同许世友同眠,也要同她的婆婆作伴……
做为一个儿媳妇,朱锡明做到了最好。
(文/说历史的女人·夏日漱冰)
被公认的四大千古一帝:秦始皇/刘彻/李世民/康熙(个个名垂青史)
在我国历史上上,有四百多位皇帝,很多的皇帝非常有雄才伟略,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也有不少皇帝被称为是“千古一帝”。那么中国真正的千古一帝有哪几位呢?你知道被公认的四大千古一帝是谁吗?今天就和探秘志小编一起来看看千古一帝排名吧。被公认的四大千古一帝秦始皇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6:34:530001黑龙江14岁女孩汤兰兰,被43名亲友侵犯8年,亲妈全程淡定数钱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2000年,黑龙江,奶奶出现在六岁的小孙女面前,抱起她就朝着自己的房间走。“吱呀”一声,房门打开,屋子里的灯光并不好,小女孩却清晰的看到屋子里还坐着一个年纪不小的男人。进屋后,男人扯着女孩的头发把她往床上推,推到床边又开始拉扯别的。一看到他们的动作,女孩就挣扎了起来,还想喊救命。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52:310007劳姓起源和来历:徐福子孙居住在崂山(被汉王室赐劳姓)
劳姓属于罕见的中华姓氏之一,但是分布范围非常广,是多民族和源流的一种姓氏,主要分为三大起源,一是源自山名,汉朝王室因功给居住在崂山的百姓赐劳姓。二是源自官职名,先秦时酷吏“博劳”子孙。三是源自唐朝时江陵有一个“劳劳亭”地名,百姓以居住地为姓。劳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山名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6:08:580002党怀英简介: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金朝文学领袖)
在古代有许多文人墨客,他们通常具有很高的文学才能,给后代的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瑰宝,这些文人墨客的其中一个是党怀英,提起他的名字我们可能不太清楚,不过说起辛弃疾我们大部分人应该是知道的,而党怀英是当时与辛弃疾并称为“辛党”的人,一起了解一下吧!党怀英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1:20:180007超天大圣通臂猿猴,实力碾压齐天大圣孙悟空却被围殴打败
超天大圣这个称呼可是比齐天大圣孙悟空还要闪亮,其实力也是比齐天大圣更厉害,然而超天大圣通臂猿猴最终并没有能够成功。作为如来座下四大灵猴之一,超天大圣通臂猿猴的实力是最强的,可惜被孙悟空等人合力击败,不过原本善良的他,只是被黄眉老祖利用罢了。超天大圣通臂猿猴比孙悟空更厉害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1:57: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