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活着》:死很容易,但活着难!活是九层天,层层如炼狱!
(第1494期——作者:笔墨伴余生)
人们总是说:“人定胜天。”
可真当命运摧毁一个人的时候,又是那么措不及防,连挣扎的机会,都很渺茫。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战争等各种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变的支离破碎,只留下了一地的残渣。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乍一看我刚才的概括,只是说主人公家境落败,最后凄惨的度过了余生。
但是,这便是那个乱世时代的弃子。
这本书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世界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于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着》。
但是《活着》出版之后,有的人看着书名,活着?不禁发出了自己的疑问。
人为什么活?人应该怎么活?人活着为了什么?
或许听起来很幼稚,有的人说:“活着就是活着,问这么多干什么?” 但这却是你想要读懂这本书的最基本的思考。

书中是这样解释的:“为了活着而活着,因为为了活着,所以我在活着。”读起来很难受,却让我无限的沉思。
书里面几乎所有人,当生活出现一点希望的时候,就会出现难以承受的噩耗,失去了亲人、朋友,剩下那孤独的、漫长的一生,真的还有意义吗?又或者说,生,在这种时候,与死又有何异呢?他们没有办法,唯一能做的只有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
小说以直观的第一人称,把当时社会的残破刻画的深沉。书中,“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着悲惨的一生。
富贵从小是地主少爷,因嗜赌成性,万贯家产被散尽,他的父亲也因此而意外死亡。
他知道是自己的过错,在想要改变的时候,却因为给母亲买药,在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拉去做了壮丁。辗转多年,回到家乡他才得知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女儿又因高烧不幸变成了聋哑人。
他以为自己现在回来了,一切都会好起来,但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句话,好像对福贵来说,并不是一句迷信,不幸的事接踵而来——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有庆因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最后,他的妻子也离开了他;二喜也死在了他的岗位之上。仅剩的外孙苦根和富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一天,外孙突发高烧,富贵心疼,便给他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而撑死。
人生中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当生命里不可多得的温情被一次次死亡拉入了地狱,就只剩下行将就木的富贵和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活着很难。
鲁迅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富贵在经历了诸多打击后依然不曾言弃,就像那个老黑奴,哪怕是苦难前来,依然拥抱整个世界。
电影中,黄渤饰演的福贵说了一句话:“老子就算死了,也要活着!”也许活着并不为什么,那些残忍的经历统统都不能让他放弃活着的念头,这是福贵一辈子的观念,是他的局限,也是让他没有被命运打倒的信仰。
活着,已经是富贵这般的人,所能向这个世界奢求的最大的恩赐。
不管是破产沦落,还是家破人亡,但是他都没有绝望,没有放弃。就像是一首歌词中唱的:“命运他无法让我们跪地求饶,就算鲜血洒满了怀抱。”是的,命运没有打倒他,但却让他无法挣扎。
小说中,富贵身旁的那头老牛也不只是表面的那样。这头老牛耕耘一生,在生命即将凋零的时候,被主人卖给了屠夫。富贵又何尝不是这样,被现实抛弃给了死神。两个可悲的生命,再一次赋予了活着的意义。
小说以第一人称,在聆听富贵的人生的同时,也是故事的叙述者,双重身份的写作,使得小说变得更加真实可信。另一方面,作为故事叙述者的福贵同时也是故事的主人公,面对一次次亲人的离去,福贵的叙述里充满了安详与从容。让人更能清楚的感受到富贵历经了千番磨难之后,内心已经变的毫无波澜的痛苦。
人生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富贵的身上,却只能说:“人生是丰富的,但确是灰暗的。”
《活着》用一种很平静,甚至很缓慢的方式向我们讲述那个时代,这类人的生存状态,它充满苦难和温情。或许微不足道,但也是那一片黑暗的天空上,能够闪耀的一点光明。
当我们内心的波澜被故事情节激起,当我们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幻想被打碎时,我们会明白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活着。
与那些亲情、爱情、友情比起来,活着才是最大的幸福。
我曾经这样想过,我的一生,要么在低谷,要么在顶峰。
我不想听别人说:“最可怕的就是你一生碌碌无为,却还安慰自己平凡难能可贵。”
但是现在,我才明白,有些人连活着都是难得的机会。
所以,是不是我们想要的太多,太复杂,才会认为生活艰难。当我们读完《活着》,再谈活着,那些过往的挫折便有了它们存在的道理。

可以说余华的《活着》揭示这么一个命运死环:死很容易,但活着难!活是九层天,层层如炼狱!也正因此,我们的人生经历会因此变得的更加厚重。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当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相信我们会有勇气更加从容、不逃避的活着。只要还活着,才会有精彩人生的可能。
存在感极低的西夏,只存在189年,却被一群年轻少妇统治了近百年
在华夏历史上,共经历了83个王朝,王朝的兴衰交替,也造就了无与伦比的中华文明。而在这诸多王朝之中,要属西夏朝最为特殊,它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存在感却是历代王朝中最低的。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西夏王朝就已经经历过多次的政权变动,然而每一次的掌权者,无一例外都是20多岁的少妇,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母党专制的开始距今一千多年以前,一个朝代建立于中国西北部,名为西夏。我要新鲜事2023-07-22 20:13:130000苏联为什么放弃中亚(丢掉包袱)
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大事件之一,而解体后的俄罗斯在对待中亚地区的政策上做出了放弃的抉择。这一决策引发了许多讨论和猜测,本文将分析俄罗斯放弃中亚的原因,并探讨其对该地区的影响。我要新鲜事2024-01-14 22:54:250002他是一代明君,但是却为了“长生不死”折腾了半辈子
自古无有不死之人,这是常理。但是那些帝王们却偏偏喜欢追求着虚无缥缈的“长生不死”。很多古代帝王为了“长生”做过很多荒诞可笑的事情,甚至为了长生不老而祸国殃民。汉武帝的后半生,就一直活在“长生不老”的梦中。他举行过封禅大典,他祭祀的神明遍及五岳四海。他派去寻访神仙的方士,最终也没有什么结果。不过更荒诞的是,武帝已然察觉这些方士都是骗子,但是还宠信着他们,可能还幻想着这些人中万一有个“真货”呢。我要新鲜事2023-04-17 18:36:570000香积寺之战,让大唐精锐士兵尽毁,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香积寺之战,唐朝官军15万,叛军10万,激战四个时辰,官军阵亡7万,叛军阵亡6万,被俘两万。关键是,叛军有序撤退至长安,随后又离开长安。官军得胜,害怕重蹈覆辙,不敢乘胜追击,第二天才进入长安。可以想见,叛军强悍到什么地步了。香积寺之战因为双方都是精锐士兵,指挥官也都是名将,虽然互相也有骑兵两翼包抄的战术,但都被对方破局了,基本就是正面硬刚。我要新鲜事2023-12-18 19:47:360005初唐有哪些著名的诗人?这些有名气的诗人都相互认识吗?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也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唐朝诗人众多,据《全唐诗》、《全唐诗外编》等文献记载,现存唐诗5万多首,诗人2873人。这些诗人中,有一批是初唐时期的杰出代表,他们用优美的诗句记录了那个动荡而辉煌的时代,也展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和风格。他们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及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人。我要新鲜事2023-10-31 20:12:13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