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纱帽下埋无名死尸,怎么破案?办法很绝:索贿!
(说历史的女人——第1434期)
明代有个叫蔡雷的官员,可谓是天才少年。
公元1505年,18岁的他去参加科举考试,一考即中进士,这是非常罕见的。
翌年,也就是考中的第二年,19岁的他就被朝廷委派做了陕西临洮府河州县的知县。19岁的一县之长,更是少见。
古代做官不易,尤其是地方官,管理的面比较广,承担的责任也更大。且说这知县蔡雷刚到河州县上任,就发生了一起命案。在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蔡雷所赴任的河州县,该县也就是今天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区,古时该地区民风彪悍。

命案被发现的起因非常令人可笑,那就是知县蔡雷刚到河州县就任没几天,一日上班升堂,却发现自己的乌纱帽不见了。知县蔡雷四处都找不到,府衙的三班衙役、书吏等人,都暗中窃笑。原因无非是这些老员工,觉得这位知县太过年轻,不把他放在眼里。知县蔡雷聪慧过人,岂能不知呢?早已心知肚明。
所以,蔡雷就想借此机会给自己立威。于是他发了雷霆之怒,下令衙役三日之内若找不到乌纱帽,所有人每人重打10板。衙役们等人暗中窃笑归窃笑,但是知县毕竟是知县,如今发了怒,下面人心里都还是害怕的,所以纷纷设法寻找。
第二天一大早,县衙的捕头魏忠被知县派去捉拿罪犯,他就带着几个衙役出了城,出城二三里之后,走到大坪,见了一个梨园。这梨园之梨树所结的果子是一方特产,即著名的河州黑鸭梨。不过当时梨树尚是开花时节,满树梨花,如雪如云,非常漂亮。捕头魏忠等人走到梨园附近时,有些微累,便到梨园树下一边看梨花一边休息。

就在这时,魏忠忽然看到白花花的梨花之间的树枝上,挂着一个黑色东西,他好奇地走近一看,吃了一惊,那黑色之物正是知县蔡雷的乌纱帽。
魏忠等人也顾不上去抓捕罪犯,急忙把乌纱帽先给知县蔡雷送了回去。
知县蔡雷看了看乌纱帽,问魏忠从何处寻得,魏忠如实汇报。知县蔡雷却不信,说自己要亲自去看看乌纱帽找到的地方。
魏忠等人不敢违逆,只好在前面带路。知县蔡雷就乘坐轿子,带着一干人等,出城前往大坪梨园。
知县要去大坪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大坪里长和甲长的耳朵里,他们早早就赶到那里等着。因为知县大人丢乌纱帽,这事一时成了县城的新闻,如今又找到了,所以很多看热闹的人,都跑到了大坪梨园,一方面想看看这个少年知县,一方面想看看知县要到梨园干什么。
捕头魏忠带知县蔡雷到了那棵挂乌纱帽的梨树跟前,知县蔡雷左看右看,低头看到树下之地有新土之痕,而别的树下却没有。他便令人挖开这土来看,结果没挖多久,竟挖出一具死尸。
知县蔡雷令仵作检验,该死尸除了一条丝绸内裤,全身赤裸。致命伤为囟门,其部塌陷,乃是为重器砸过所致。
如今在梨园发现了死尸,自然要找梨园之主。知县蔡雷就地问案,问死尸是谁。可是梨园之主说自己家一直靠种梨为生,并无害人,不知死者是谁。
知县蔡雷略用小刑,梨园之主大呼冤枉。知县蔡雷知他不是凶手,就地释放。不过知县蔡雷释放他是有前提条件的,条件有两个:
第一个条件是释放梨园之主,要求里长和甲长做担保;
第二个条件是里长和甲长、以及梨园之主必须在三天之内找到凶手,若寻不到,则梨园之主就要承担杀人之罪。
这个条件明显霸王条款嘛,可是老百姓哪敢和知县谈条件呢?所以就只好按照知县要求的,不分日夜地四处打探。此事,一时间成了比知县丢乌纱帽更大的新闻,弄得满城皆知,议论纷纷。
但是到了夜里,知县蔡雷却忽然令捕头魏忠在五更天带人到城外设卡,凡出城者一律抓捕,然后带到大堂受审。魏忠不知道知县蔡雷葫芦里装的生命遥,但也不敢违抗命令,就集合了所有的衙役出城设卡,把出城的人全部抓捕、带回。
天亮时,知县蔡雷升堂时,府衙门外已经聚集了上百号人。但是知县蔡雷却不急不忙,按部就班问案,一日眨眼就过去了,可是才审问了四五个人。天色黑了下来,等候的人也不能走,还要继续等到明天接受审问,这让大家非常焦虑。
知县蔡雷把捕头魏忠叫来,说如果真有人急着离开,你可以向其索贿,越高越好,当然如果有人行贿的时候,你要立即禀报本官,本官会根据索贿的钱,加倍赏你。
捕头魏忠听罢,虽然不知道知县大人到底搞什么,但是有钱赚,管那么多呢。所以魏忠就对手下吩咐,暗示等候的人,如果出钱,就可以被悄悄释放,不过要价不能太低。因为知县的赏金是根据索贿的数目来加倍奖赏的。
结果索贿数额一高,一般小老百姓一年都没几个收入,宁可忍受夜里冷冻和饥饿,也不愿行贿,反正他们没有犯法,是清白的嘛,就等着得了。但没过多久,有一个人找到了魏忠,说自己家中有事需要处理,愿意孝敬捕头,还请捕头高抬贵手给他方便。
捕头魏忠问其姓名,答曰:丘通。
又问做何买卖,答曰:城东大车店的老板。
捕头魏忠就暗中使人回禀知县蔡雷,衙役把知县的意思回禀捕头魏忠,令其放行,知县自有安排。
魏忠就遵照执行,丘通千恩万谢,刚出衙门,就被四名捕快给抓住了,带往县衙大堂。原来知县蔡雷早已在那里等候,大堂灯火通明,分明是一副审案的样子。
知县蔡雷怒喝一声,说道:“大胆丘通,你谋财害命,把人埋于梨园,如今又行贿捕快想趁乱逃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本官已经知道一切,给你机会,快从实招来,免受大刑之苦。”
丘通原本进来,已被这场景吓坏了,又见知县冷酷如阎王,更加上他做贼心虚,身体不受控制,竟也不敢狡辩,一五一十说出了自己所犯的罪。

丘通经营一家大车店,来这里住宿的常有来往客商。上月,有一个客商夜晚来投店,在支付住店钱的时候,丘通无意中看到了该客商银包内竟有上百两银子。让丘通心里一个激灵,贪财之念不由而生。
恰好那夜,生意冷清,竟无人来投店。丘通心里被那上百两白花花的银子诱惑地难以入睡,最后竟恶从心头起,产生了谋财害命的意图。
他拿起一把铁锤,潜入客商房间,朝客商头部一锤下去,便夺取了他的性命。之后,丘通把客商的尸体装入麻袋,等天亮城门打开时,用大马车拉到城外,到大坪时,见那里有梨园,四下无人,便将尸体埋入梨园之中。客商的脏银,则埋在大车店的一个墙角。
丘通既然已经招供,知县蔡雷令捕头带人去挖取脏银,然后开始对丘通进行判决。
按照《大明律·刑律·人命·谋杀人》之条款:“若因而得财者,同强盗,不分首从论,皆斩。”

知县蔡雷对丘通拟的处决方式是斩立决,上报后,很快得到批复,丘通被斩。
结语:最后,我们总是感到这个案子,知县蔡雷似乎早已知道,而后面的抓捕、审判,基本都是按照他的设计在走。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知县蔡雷来到河州后,一直不受下面人的重视。所以他就想干出一点事,一鸣惊人,给自己立威。但是想干事,就得去找,所以他没事就往外跑,搞微服私访。结果这天一亮,他也出城去,结果半路看到了一辆大车(即丘通的大车)往城里来。一般而言,早上进城的大车,都是满载货物,可是这辆大车却空空的。知县蔡雷觉得十分可疑,但他还是继续往前走,走到了大坪,见那里有一片梨园。读书人见梨园,都很有兴致,所以蔡雷就走进梨园赏花,忽然他看到一棵梨树下有新土的痕迹,莫不是刚埋下什么?他用一根木根往下扎了扎,十分松软,必有东西。
可是他堂堂一个知县,虽然贪玩,但也不能亲自动手挖这个。那么怎么办呢?他便把自己的乌纱帽拿出来挂在了新土上面的梨树枝上。回县衙后,蔡雷就声称自己的乌纱帽丢了。之后发生的事,在前文已经说了,捕头魏忠找乌纱帽、又令甲长等找凶手造势、最后又因联想到那辆进城的空大车,又搞了一处设卡抓捕,结果有罪者终究心虚,总想花钱先离开衙门。结果,就这样,蔡雷意外破了一个杀人案。
因为该案——乌纱帽下埋无名死尸,怎么破案?办法很绝:索贿!让蔡雷一时名气很大,《明史》对蔡雷破此案用4个字进行了评价:“明断如神。”此后,蔡雷政绩突出,十余年,就从七品知县升到了从四品山东按察副使。
(作者:案先生,女,80后,历史专栏作者)
参考资料:《明史》《大明律》。
清朝最后一个大内侍卫 他的武功有多么高强(中华武术)
武术高手宫宝田是最后一个单大内侍卫。在我们看一些古代电视剧之后,总是会出现一些高手,而这些高手往往也是会陪在皇帝的身边,保护皇帝的安全,他们有着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大内侍卫,虽然说现在中国练武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但是不妨碍中国确实出现过很多的武术家,其中距离我们最近而且最被我们熟知的一个武术家就是宫宝田。宫宝田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4:51:020001请君入瓮的主人公是谁,请君入瓮的故事(来俊臣惩治周兴)
请君入瓮是我们中国的成语,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更加不知道请君入瓮的主人公是谁。请君入瓮的故事来源于唐朝女皇武则天、来俊臣和、周兴,请君入瓮的主人公是谁则是指来俊臣请君入瓮惩治周兴,一起来看看这段历史故事。请君入瓮的主人公是谁:来俊臣、周兴我要新鲜事2023-05-07 22:03:200000朱棣五次远征漠北 虽然兴师动众声势浩大 但却谈不上完美
朱棣进行五次北伐的决定,尽管建立了奴儿干都司,但无疑表现出了他的雄心壮志。这些北伐战役中,并非所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有的甚至可以说是毫无战果。在这五次北伐中,有两次半可以说是没有取得明显的成绩,而另外两次半也很难说是否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在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中,蒙古人都几乎难以寻找到,而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对鞑靼的打击远远超过了对瓦剌的影响,几乎成为了对瓦剌部的一场送嫁衣盛宴。我要新鲜事2023-12-19 18:47:430000佛界第一位佛祖是谁,燃灯上古佛(释迦牟尼只是他的传承者)
看《西游记》的时候,虽然主角是唐僧师徒,但是如来佛祖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他就像是无所不能的存在,三界之中至高无上,但他却并不是佛界第一人,那么佛界第一位佛祖是谁呢?虽然并没有详细的介绍,但实际上在文中也有说明,那就是燃灯上古佛。一、佛界第一位佛祖是燃灯上古佛我要新鲜事2023-03-17 12:23:550002伟人首次见斯大林,就抱怨自己长期受到了排挤,他怨气从何而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生平第一次出国访问,也是第一次见到多年的“老朋友”斯大林。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毛泽东见到斯大林之后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这样的:“我是长期受打击排挤的人,有话无处说”。到底是怎样的冷遇排挤,才让毛泽东抱怨至此?本期就跟您一起聊一聊一代伟人当年遭受的排挤。如果您对我们的话题感兴趣,或想让更多人看到我们,请记得点赞、转发、评论和收藏,感谢您的支持!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5:41:3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