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儿子被利斧劈死,一6岁幼童引出凶手,发现凶手竟是好朋友
(说历史的女人——第1424期)
古语说得好,交友须谨慎。
又说:知人知面不知心。
还说:贫穷是罪恶之源。
古语说,人之初,性本善。实际这话,差矣!
人的本性根本无所谓善和恶,一开始都是混沌之状态,只等待启动。
如果是善之因子启动,展现出的则为善行。
如果是恶之因子启动,则展现出的是就是恶行。
尤其是人性恶一旦狂暴地展现,则犹如洪水猛兽,今天所说的这个案例便是明证。
该案发生的时间是——明朝成化年间。
地点是——山东省藤县。
在藤县,有一人叫沈仁。
沈仁出身农民,祖上也是务农,但是沈仁祖辈非常勤奋,耕种有方,积攒了不少家产,到了沈仁这里的时候,他的家庭已经是很富足的财主了,良田数百亩,房屋上百间,完全可以靠收租子过日子。
沈仁虽然富有,但是在后代方面并不理想,只有一个独苗儿子,叫沈时彦。转眼间,沈时彦都18岁了。沈仁为了锻炼儿子,就逐步退居二线,家里的租金都让儿子亲自去收。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儿子熟悉家业,一方面可以让儿子知道财富的赚取不容易。
沈时彦呢,也还算争气,既然父亲如此安排,他也就遵照父亲的意思不辞劳苦各地奔忙,去收租金,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不管怎样,他都亲自去。
在成化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482年的一天,沈时彦又去外村收租金。可是到了天黑,也没有回来。作为老父亲的沈仁非常担心,可是转念一想,也许儿子住在佃户家里吧。他惴惴不安地睡了一夜,刚刚天亮,就听到了急促的敲门声。
他猛然惊醒,出来看时,下人已经打开院门,里长已经走了进来。
里长因为走路匆忙,有些气喘地说:“你儿子沈时彦死了。”
沈仁听了,一边如五雷轰顶,一边又有点不大相信,怎么可能呢。
但是里长接着说:“沈时彦的尸体是在村外的半山亭发现的,你赶紧去看看。”
沈仁此时知道里长所言属实,两行老泪不由滚滚而出,登时伤心晕厥。里长等急忙抢救了一番,然后带他来到了半山亭。
在半山亭,沈仁看到了儿子的尸体,头颅被利斧劈砍,整个人横在血泊之中。
沈仁之悲伤,自不用说。
那么到底是何人如此凶残?竟然能对一个18岁的青年下此毒手?
就在这时,里长发现一道血印,朝山下而去。
里长急忙喊上众人,沿着带血的脚印往山下走。
带血脚印一直把众人引到了一户人家,这户人家是村里的徐荣,徐荣以木匠为生,利斧是其必备的工具。
众人认为木匠徐荣是凶手无疑,不由分说将其捆绑,押往县衙。
此时的藤县知县叫刘缨。
该知县是进士出身,为官清廉,在当地颇有贤名。
知县刘缨接案后,立即就升堂问案,提审徐荣。
令知县意外的是,徐荣是一问三不知,说自己并未杀人。但是里长等众邻居,却异口同声指征凶手就是徐荣,知县刘缨问有何证据,里长便汇报说证据有两条:一条是死者的血迹,在徐荣家的门槛上出现,一条是死者为利斧劈死,而徐荣家有利斧。
知县刘缨见此,难以决断,便带着衙役、仵作等人,随同里长前往案发现场去查看。
先到半山亭,仵作对现场进行检查后,得出结论是:死者沈时彦的致命死因正是利斧劈头,深入头骨。
接着再到徐荣家进行检查,主要检查了三点:
其一是血迹,徐荣家门口沾染的血迹确实是死者沈时彦的。
其二是脚印,根据沾染血迹的脚印,检查了徐荣的鞋,鞋号一样,脚印相同。
其三是利斧,检查徐荣的木匠工具利斧时,却没有发现任何血迹。
在这种情况下,徐荣的鞋上的血迹就成了最大的疑点,知县刘缨就地问案,要求徐荣交代鞋上的血迹是如何而来。
徐荣在知县的逼问之下,只好如实交代,说自己当日天色不亮上山,原本是去给别人做家具,但是路过半山亭的时候,忽然看到一具死尸,旁边到处都是血,做木匠的对此很忌讳,认为这是不吉利的,所以我没敢细看,就赶紧掉头回来了,准备择日再去给人做家具。
如此以来,凶手便不是徐荣,但是根据明朝的法律《大明律·刑律·贼盗·发冢》规定:“若地界内有死人,里长、地邻不申报官司检验,杖八十。”也就是说,徐荣见尸不报,也是违法的。
由于徐荣是被告,且并非毫无罪责,所以在至今凶手未抓获的情况下,徐荣还是不能放的,知县刘缨就把徐荣带回暂时关押,以待案情侦破。
但是案件到底该如何破呢?原本所有的证据都是指向徐荣的,如今所有的证据都被推翻了,案件就陷入了毫无头绪的状态。那么凶手是谁,在何处?如何寻找?成了知县刘缨的心头难题。
不过知县刘缨认为案件还得从徐荣身上找突破口,怎么找呢?知县刘缨想了一个好办法。这个办法,就是继续关押徐荣,看谁给徐荣送饭或探监。
根据大明的法律规定,嫌疑犯在没有定罪之前,就是暂押期间吃的是牢饭。所谓牢饭就是自己家人送饭。只有没有家属亲人的死刑犯,官府才提供免费的衣食,标准是每日一升仓米,在冬天会发一件棉衣。该制度,不仅明朝有,实际一下是延续到清朝。
开始的时候,狱吏发现给徐荣送饭的,都是他的老婆。
送饭之后,两人也没说什么可疑的话。
如此,过了好几天,也没什么异常。
过了五六天的时候,忽然有一天,一个6岁幼童出现在了监狱的门口。
这6岁幼童是来徐荣送饭的,而且还问询徐荣被判刑的情况。
狱吏赶紧禀告知县刘缨,并带来了那个幼童。
知县刘缨拿出一堆好吃的零食,让幼童吃玩,同时就问他为何给徐荣送饭,和徐荣是什么关系。
俗话说小孩子嘴里吐真话。那6岁幼童说自己不认识徐荣,也跟他没什么关系,只是因为有两个叔叔让他送,如果他送就能得到一两银子呢,这银子可以买很多好吃的。
知县刘缨问那两个叔叔在什么地方呢?
幼童说在前街的酒馆喝酒,还等着我回去禀告呢。
知县刘缨拿出二两银子说:“孩子,这里有二两银子,你可以买更多好吃的,不过你要带我去那个酒馆,见一见那两个叔叔。”
幼童一听说又有银子买零食,自然十分高兴,就在前面带路,知县刘缨令4名衙役悄悄跟在后面。
到了那酒馆,那二人尚未反应过来,已经被衙役抓捕。
知县刘缨立即审案,经审讯,发现此二人是亲兄弟,一人叫姚升,一人叫姚礼。两人是挑夫,靠给别人挑东西谋生,苦累不说,还难以赚钱,至今也没娶到媳妇。
所以两兄弟就想着应该做点买卖,去赚钱。可是他们俩又没有本钱,这时候他们想到了自己的财主沈仁。原因是他们俩和沈仁是发小,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是好朋友。
姚氏兄弟认为凭借他们的友谊,沈仁是会借一笔本钱给他们去做买卖的。所以,他们就来到沈仁家,说明自己的情况,以及借钱的目的,并且保证说赚钱后一定连本带利还给沈仁。
然沈仁虽然富有,靠的是主要是收租。这种赚钱方式比较稳定。
沈仁本人呢,又是那种比较本分保守的有钱人,对于姚氏兄弟所说的贩运生意不熟悉,且认为这种生意风险太高,赚了则好,一旦赔本,那就是血本无归。这样自己借去的钱,岂不是没有了。所以,沈仁没有姚氏兄弟。
姚氏兄弟被拒后,心情很不爽,如果是陌生人拒绝了他们,那么他们也没什么可说的,主要是他们觉得和沈仁是好朋友,是发小,沈仁竟然如此不讲情义,让他们难以接受。
所以,他们后来在半山亭遇到了往回走的沈时彦时,就恶从心头起:既然沈仁不顾往日情义不愿借钱,那么就别怪我们无情。
恰好当时的沈时彦在佃户家喝了酒,回来的时候醉醺醺的,坐在半山亭的石头上歇息。
他们就趁沈时彦不备,拔出板斧,从后面朝沈时彦的头顶劈去,一斧子下去,沈时彦登时就毙命了。
姚氏兄弟见沈时彦已死,就搜他的身上,得银17两,然后匆匆逃走。
一开始,姚氏兄弟也是心惊胆战,怕案发被抓,但后来案发,徐荣被认定为凶手,姚氏兄弟就稍稍松了一口气。不过后来徐荣被抓后,知县刘缨一直不定罪,这就让他们又感到一丝不安,所以就用银子哄6岁幼童前去帮自己打探案情,结果却被抓。
至此,案件了结,知县刘缨派人搜查姚氏兄弟的住所,发现了凶器和脏银16两。根据《大明律·刑律·人命·谋杀人》规定:
“谋杀人因而得财者,同强盗,不分首从,皆斩。”
姚氏兄弟被斩。
而脏银16两原本该全部退给沈仁,但因沈仁诬告徐荣,如按大明律判定诬告是要“杖一百、流三千里”的,知县刘缨念及沈仁是丧子后悲伤过度失去理智,故从中分银10两给徐荣,一方面算是对沈仁的轻微惩戒,一方面算是对徐荣的补偿。
结语:
该案如此判决,其实颇为公正。
但是该案给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凡事都要尽可能地留下余地。
以沈仁为例,他18岁儿子被利斧劈死,一6岁幼童出现才引出凶手,发现凶手竟是好朋友姚氏兄弟。那么如果当时,他不要单纯只从利益回报方面考量,而是稍微考量一下他们的发小友情,略微资助,或者指给姚氏兄弟一条活路,那么姚氏兄弟也不至于对他绝情至此。
当然姚氏兄弟也问题极大,想发财虽然很难,但是也不能因为发小好友没有借钱就做出令人发指的事,让自己丧失人性,被送上断头台斩首。
(作者:案先生,女,80后,专栏作家)
参考资料:大明律、明史。
哀莫大于心死是什么意思:人最大的悲哀是心死/没有思想
人生在世,总会碰到一些让人悲哀的事,很多人都会跨过去,而有些人就跨不过去,进而沉迷悲痛,颓废下去,甚至精神崩溃,万念俱灰,而这就是心死的症状,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一般用“哀莫大于心死”来形容,这句话出自《庄子·田子方》,意思是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灰意冷丧失了斗志,不思进取。一、哀莫大于心死是什么意思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8:01:280001蒙恬是怎么死的:被胡亥逼迫吞药自杀(曾收复河套地区)
在战国时期,天下狼烟四起,百姓们流离失所,各个诸侯国家之间都互相攻歼,但是秦始皇出世并且统一了六国,而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征程中有一个著名的将领不能被忽略,那个将领就是蒙恬,那么接下来就跟着探秘志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蒙恬吧!蒙恬是怎么死的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4:49:030000望乡台是什么意思:可眺望故乡的高台(地府建筑之一)
望乡台大家都听过,它是一种非常出名的建筑,原指可眺望家乡的高地或人工修筑的高台,后随着鬼神和地狱的引入,逐渐演变成一种虚幻存在的地府建筑,进入地狱的鬼魂可以通过望乡台眺望阳世家中情况的地方。一、望乡台是什么意思字面意思:望乡台是指古代久戍不归或流落外地的人为眺望故乡而登临的高台,这种建筑大多是人为所建,也有自然形成,在中国是真实存在的。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2:36:220002苏门四学士为哪四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苏轼是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他有不少作品流传于世,而大名鼎鼎的苏门四学士,指的就是经过苏轼提携的四个人,这四个人分别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这四个人的文采最高,最先开始的时候就是苏轼将这四个人宣传出来的,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四个人吧!黄庭坚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8:18:250000关羽30合难斩纪灵 150合难斩庞德 180合难斩黄忠 凭啥1合斩颜良?
(说历史的女人——第247期)长期以来,熟悉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关羽的武力值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而其中最大的争议焦点则是关羽仅用一个回合斩杀猛将颜良这一战绩。那么关羽的武力值到底是个程度?颜良的武力值又是个什么程度呢?而关羽到底又是凭啥仅用一个回合就斩杀了颜良的呢?今天“说历史的女人”就和各位看官一起通过认真地探究细枝末节,以期获得满意的答案。我要新鲜事2023-05-22 05:06:200001